最近媒體報導北上廣深的房地產市場是用搶的
房價漲幅驚人!
建案一推出就秒殺完售
民眾漏夜排隊買房
深恐買不到房子
感覺上大陸人都是月入200萬的暴發戶
反觀台灣都會區房地產成交量低迷不振
政府應該派員到大陸學習如何振興台灣的房地產市場
現在要賺1000萬多難啊
如果家裡的房價像大陸一樣狂漲幾倍
幾千萬就入袋了,何必辛苦投資實體經濟,每天上班工作好累啊
當然大家會說大陸房地產早晚崩盤
問題是大家都說會崩盤
喊了這麼久就是愈漲愈利害
台灣不久前也炒到現拿紅單就現賺,才沒多久就慘兮兮。
收入比先進國家低許多,房價比人家高,大家就靜觀其變吧! 看如何收拾這個局。
至今也不過區區30多年
反觀台灣沒有文革/大躍進之類的毀滅運動
早從60~70年代就開始與外國貿易 一路經濟起飛/發展,
台灣都經歷過好幾次景氣循環/房市漲跌了
中國連作為一個成熟經融體系 所需要的試煉/監督系統都沒有,
等著看這次去庫存/房股市泡沫,中南海要怎樣救~
繼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小心中國房市這個歷史上「傲視群雄」的泡沫,瑞銀集團(UBS)的報告也指出,中國寬鬆的信貸環境,催生一線城市的房地產熱潮,接著逐漸擴散到二、三線城市,並悄悄逼近香港。
香港的房價從 2015 年 9 月的高點逐漸下滑,相較之下,作為香港鄰居的深圳,由於投資人去年被中國股災嚇傻了,轉而投入房地產,使深圳房價在一年內大漲 50%。而兩年來上海的房價也攀升近 40%,對香港本地居民而言,高昂的價格使買屋成為奢望,還傳出新婚夫妻無力買房,婚後只好分居、繼續住在父母家中,但對中國投資人來說,香港房價比起許多中國的一線城市,實在是太低廉了。
當前在中國城市買屋置產面臨諸多限制,香港卻沒有這麼多規定,非香港永久居民購屋僅要繳一筆 15% 的印花稅,《華爾街日報》認為,相比中國一線城市偏高的頭期款比例,這筆稅金堪稱合理的成本。
瑞銀認為香港房地產的泡沫恐釀成危機,一方面是因為香港房價較中國的一線城市偏低,難以阻止投機份子湧入,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當局近來試圖壓抑房價漲勢,許多城市推出了房市調控的措施。例如北京市於 9 月 30 日發布通知,宣示即日起調高購屋應付的頭期款比率,而深圳在 10 月初實施嚴格的限購、限貸政策,一口氣調高購屋門檻,外地人想買房原本只須繳納三年的社保,現在得要繳滿五年,同時購買第二幢房產,頭期款比例也不能低於 7 成。
不少中國投資人正在重返香港房市,
今年第二季中國買家佔了香港房市的比例攀升至 15%,為 2012 年印花稅實施以來最高的水平,而第三季購買香港豪宅的買家當中,中國人也佔了超過 2 成。
瑞銀的報告除了點名香港之外,倫敦、溫哥華也被列為房地產泡沫的高危險群,
其中溫哥華在中國投機客的炒作之下,房價飆漲為全國平均的兩倍,
為了遏止瘋狂上漲的房價,加拿大政府不得不對外國人祭出重稅,使 8 月外籍人士在溫哥華的置產金額驟然萎縮 96%,先前外國人置產金額動輒數十億加幣,在幾週內大幅縮減,總額還不到 5,000 萬加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