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多空走勢其實可以合理的估算,相信很多投顧公司及機關也已做出報告了,只是這些花錢做出來的內部文件不太容易取得,但是有時間的話是可以自己假設一些條件來建立模式試算,雖不中亦不遠,猜錯了怪自己腦袋差也怨不得人,也省下口水爭辯多空.
簡單來說勞動力才是真正的資產,不是存款也不是你的房屋市值,所有的資產都因能換取勞動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才有價值,以台灣未來20年的勞動人口(取65年次~105年次為區間)來估算,便可推估出105年~125年的勞動力總量,扣除生活必須用掉的勞動力,如付出勞力換飯吃、照顧老人、買衣服、稅金、通勤、等等都可上網去抓出合理的假設,簡單做個試算表把相關公式建立起來,再代入相關數據,算出未來可支配的勞動力,自己就可評估買房的風險了.
現在房價是要大致來說是要我們提供20年的勞動力換取,利用交易換取勞動力,而本身不提供勞動力,而消耗其他人提供的勞動力,會造成劣幣逐良幣的現象,不是好現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