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討論一下台灣未來20年的勞動力可支撐多高的房價所得比

台灣房市多空走勢其實可以合理的估算,相信很多投顧公司及機關也已做出報告了,只是這些花錢做出來的內部文件不太容易取得,但是有時間的話是可以自己假設一些條件來建立模式試算,雖不中亦不遠,猜錯了怪自己腦袋差也怨不得人,也省下口水爭辯多空.

簡單來說勞動力才是真正的資產,不是存款也不是你的房屋市值,所有的資產都因能換取勞動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才有價值,以台灣未來20年的勞動人口(取65年次~105年次為區間)來估算,便可推估出105年~125年的勞動力總量,扣除生活必須用掉的勞動力,如付出勞力換飯吃、照顧老人、買衣服、稅金、通勤、等等都可上網去抓出合理的假設,簡單做個試算表把相關公式建立起來,再代入相關數據,算出未來可支配的勞動力,自己就可評估買房的風險了.

現在房價是要大致來說是要我們提供20年的勞動力換取,利用交易換取勞動力,而本身不提供勞動力,而消耗其他人提供的勞動力,會造成劣幣逐良幣的現象,不是好現象.
2016-08-16 23:47 發佈
John6700 wrote:
20年的勞動力換取

這真是強人所難的問題呢?

現在出社會工作的年存20萬的話,
20年存個400多萬吧?

有能力的薪資一定增加的很快嗎?
未來20年工作穩定,
年存20萬的,
應該算很好囉!
------

有沒不怕過勞死,
兼兩份工作的呢?

John6700 wrote:
台灣房市多空走勢其...(恕刪)


敝人認為5~6倍的房價所得比是比較恰當的
以年收入100萬來說
購買500~600萬的房子
20年的還款能力來說負擔約25~30%
符合3331的原則
當然如果可以低一點的話會更好
(或是反過來提高平均薪資)
多出來的消費能力可以促進消費或投資
長期來說對於經濟體質是有幫助的
不過不能急拉
10年左右慢慢往下拉是比較安全的
John6700 wrote:
台灣房市多空走勢其實...(恕刪)


坦白說,很低,不要問我為什麼!我怕被刪文!三香!
當機器人漸漸取代勞動力的同時,很難想像未來20年的人民勞動力還會是個可被參考的指標嗎??

John6700 wrote:
台灣房市多空走勢其實...(恕刪)


外勞算不算勞動力??

勞動力是真正的資產??是對也是不對…應該看所能創造出的價值才對!小七跟台積電上班都是勞動力,但相等嗎??
不同價值所造成的房價也不會一樣!

BIGHANCE wrote:
外勞算不算勞動力??


難怪台灣的資本家就是不願意產業升級

bbp408 wrote:
難怪台灣的資本家就是不願意產業升級


用外勞就是資本家的錯??

看看新加坡吧!!
隔壁棟不是在推實坪制。
所以房價所得比會再翻倍。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