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你覺得房價會漲?還是會跌?

當仲介時,十個客戶會有十二個問到這個問題。雖然總是盡其所能的去分析,但內心的os經常是:知道會漲會跌我還需要做仲介嗎?

這個問題的困難度,差不多跟你買彩券時問老闆:你覺得今天大樂透會開幾號?是相同的等級。

網路上很多分析房價漲跌的文章,從人口結構、租金、房價所得比、空屋比最近連少女時代都出來了,各式的圖表公式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對於台灣的房價卻總算不出個正確答案。這邊試著分享自己實務上觀察到的一些心得與大家討論,也許能讓看熱鬧的人多少看得懂門道,少為房事煩心,多為家庭打拼。

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從格局、方位、樓層,到建商、地段、政府政策、世界經濟脈動。但「決定」房價的因素最終只有一個,就是「供給與需求」。不過這裡若用空屋比來討論供給與需求,會有點隔靴搔癢。精確一點的說:供給是指市場上有要賣的房子,需求是市場上要買房子的人。

而這樣的分法,也僅是把靴子脫下來,真要搔到癢處,還有好幾層襪子。以供給的房子來說,200萬/坪的房子有她的客戶群,50萬/坪的房子有她的客戶群,沒電梯的老舊公寓有她的客戶群,配車庫的管理大樓有她的客戶群。許多討論把這些房子全部綁在一起,其結果的參考價值其實不高。

舉個例子:假設某區舊公寓房價成交行情是45~50萬/坪,現在有100個舊公寓物件在市場上銷售,而市場上有30組想買舊公寓的買方在找房子。以供需法則來看,這30組買方應該很容易用較低的行情買到房子。

但當你再去細問買方們的需求時,發現這30組買方都只想買公寓3樓。結果100間公寓中,只剩10間是3樓,若再把格局方正、採光佳、近捷運、無嫌惡設施等條件加進去,你會發現符合這30組買方所要的「公寓」產品在市場上可能就那麼一間。在供需法則的篩選下,這一間很有機會成交在50萬/坪,甚至更高的行情上。

於是很快的市場上就會有「某區公寓房價站穩5字頭」的資訊,或甚至「某區老舊公寓再創天價」等嚇死人不償命的標題。殊不知這僅僅只是特例。但如果市場上買房子的人沒有減少,這個特例很快就會變成常例,因為這個「條件很好的公寓三樓」會變成「某區舊公寓」的成交行情。而在仲介「有憑有據」的介紹下,某區老舊公寓的行情就會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假設這個例子看得懂的話(請原諒小弟文筆實在不佳,想到甚麼寫甚麼,但有時又想到甚麼寫不出甚麼…=,=|||),應該比較可以理解,房價的漲跌不只要看地域性,更要分產品性。好比「某區豪宅250萬/坪創新高」跟「某區的電梯大樓」行情其實不應該有直接相關的,你有聽過HONDA的業務跟你說過Lamborghini一台2500萬,我這台不到他的二十分之一,很便宜耶!不會有人因為這樣的說法而買下去吧?

都是車子大家不會覺得一樣,但在討論房價時,很多人卻會通通包在一起討論,這是我比較想不通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是正準備買房賣房,想知道房價會漲會跌?其實自己做點功課搞不好預測的比名嘴還準。看看你想買的產品到底有多少人跟你搶,對方有多少銀彈?想預測房價何時跌,想想甚麼樣的情況發生,會讓這樣的產品變多,或這樣的買方變少。重點是將你想要的產品定位準確再準確,別去看「台北市房價如何如何」,別去管「某區豪宅如何如何」那都跟你沒關係,你只要知道誰在跟你搶!

個人覺得房價的漲跌只是個「果」,而造成這個果的「因」非常之多,小至個人所得,大至政府政策,更包括社會風俗國家景氣。常常看板上很多人希望房價下跌,雖然小弟內心也真誠的希望有個負擔得起的合理房價,畢竟年過三十沒房沒車實在感覺有點廢。但如看得穿這因果關係,面對那些真的可以影響房價下跌的「因」時,反而會覺得這樣的「因」還是不要發生的好。

不知道這樣的文章能否對一些人有所幫助,很多東西想寫不知怎麼起頭,看來腦袋需要再放空一點才行,祝大家都能買到自己理想的房子,邁向幸福的人生。
2013-11-30 2: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價
S仲介 wrote:
於是很快的市場上就會有「某區公寓房價站穩5字頭」的資訊,或甚至「某區老舊公寓再創天價」等嚇死人不償命的標題。殊不知這僅僅只是特例。但如果市場上買房子的人沒有減少,這個特例很快就會變成常例,因為這個「條件很好的公寓三樓」會變成「某區舊公寓」的成交行情。而在仲介「有憑有據」的介紹下,某區老舊公寓的行情就會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假設這個例子看得懂的話(請原諒小弟文筆實在不佳,想到甚麼寫甚麼,但有時又想到甚麼寫不出甚麼…=,=|||),應該比較可以理解,房價的漲跌不只要看地域性,更要分產品性。好比「某區豪宅250萬/坪創新高」跟「某區的電梯大樓」行情其實不應該有直接相關的,你有聽過HONDA的業務跟你說過Lamborghini一台2500萬,我這台不到他的二十分之一,很便宜耶!不會有人因為這樣的說法而買下去吧?
----------------------
其實你寫的很好,不過這種情形在賣方市場比較容易形成,
在買方預期房價還會在上漲時,容易接受超出他能力圍範的房子。
在空頭時,淪為買方市場就不是遀賣方可以坐地起價的。
誰都無法預測金融商品的絕對高點,但相對高點可以容易的
比較出來,很擔心現在用10倍以上年所得去貸款購屋的民眾,當利率
開始攀升時,會不會是下一波法拍屋的來源。
LEONYEH wrote:
很擔心現在用10倍以上年所得去貸款購屋的民眾,當利率
開始攀升時,會不會是下一波法拍屋的來源(恕刪)


下一步就是分析利率是不是會漲
上漲會產生什麼效應
是否有這樣的條件可以漲

利率漲不漲也不能導果為因
不是彭總裁認同房價過高卻不肯漲 那原因是什麼
找出來就可以知道長期利率如何
覺得會跌!為什麼,因為帥過頭說!同區域如果開始有2間2樓公寓釋出,而沒人買下,那就是一個警訊!
雖是同地點同屋齡,但不同的格局、通風、採光...等都會影響買方的出價與賣方的開價.
自住型的不必館漲跌
漲了當然好
跌了也還是可以住
寫的不錯~~~

01房地產版已經很久沒這樣的文章了!!!

加油!
中肯! 供需問題,需大於供,必漲! 只是需的龐大,很多酸民都看不到
Mercedes Benz B-Class 放架版
人會掛 不知何時 看外力因素...
個人是覺得快了 2~5年吧
S仲介 wrote:
當仲介時,十個客戶會...(恕刪)


台灣房市的需求是來自於投資加價賣給別人,炒房特效藥一打,結果沒起色,經濟開始奄奄一息

本來只需600萬買到的房子,因為炒房的關係,變成1000萬,多出來的400萬變人性的貪婪,人人都想加價賺一筆,就連自住都希望自己的房價能漲,長期趨勢往上或持平或是往下的因素太多,因為成本持有的關係,這些人房價不能跌,所以一定要賺一筆

最後的結果就是房價高掛,成交量急凍

結論就是薪資結構不調整,雖然產業結構產品都與房市都百搭,但只要買不起任何經濟效應就是白搭

現在投資房市還不如投資股市,因為房市持有成本太高,時間稍長,任何事情都有其循環性

投資人標的請轉換,在投入房市只是讓投資人更痛苦,因為成本效益的問題,目前基期相對高

好好研究選擇幾檔良好的投資持股,相信會有更多良好的投資報酬率,更重要的是想賣隨時就賣

個人觀點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