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的範圍先以北市為主
房價 與 房租 都是反應 "市場行情"的價值
若光以"居住"這需求來說 彼此間的比例 似乎不應落差太大
然而北市目前的房價 大家心知肚明
房租 與 房價 似乎不成比例
兩個例子:
1.印象中 國外的 房價與租金比例不會像北市這樣來的誇張 (落差很大)
eX. Pittsburgh 老的房子約17w 鎂 但是 一個月房租可收到 2K 鎂以上
(這例子可能比較"極端" 當然這是因為它是大學城的關係)
2. 北市的停車位 約 等同 南部一間公寓的 價位
若換算成租金收入 北市停車位 僅 南部公寓出租的一半
目前為止 都是我的"主觀"陳敘
而以下則是延續先前"主觀概念"下所提的一些心得:
1.目前房價"偏高" 主要在於: 它是大家心中"穩賺"的投資物
以歷史行情來說 房價"普遍呈現緩漲"現象 (當然其間多少會出現 大起大跌的曇花一現)
2.投資房地產的"門檻偏高" (簡單來說 = 沒錢的玩不起)
此點會使M型化社會越趨明顯
3.由以上兩點來說 目前的無殼族 或許"逆向操作"= "租而不買" 不失為一種解套方法
到目前為止 可以發現 大多會"買房的" 大多是"投資兼自用"
既然"投資" 已占了是否買房這決策的影響因素時
何不"轉投資"? (當然這邊最大的難度在於:要克服根深蒂固的觀念 "房價難跌")
以上是小弟的小小心得 歡迎討論
現在應該沒人會當阿呆去買房收租了 (隔套房的不算)
World's most-expensive-cities
台北房價房租比64倍 全球第一
自有率超過八成 應該也幾乎是全球前幾名
何為因? 何為果?
只是單純的政府稅制落後外加游資太多提供了炒房絕佳環境.....所以台北的房價不能以其他
正常地區的房價來看,實在不懂一個死抱著與市價拖鉤的公告地價不放,之前還不透明的房地產
環境跟政府,除了肥了那些炒作大戶以外還有甚麼用....
在台灣百業蕭條的現在,台北房地產從換了某個總統以來已經上漲了1.5倍,是世界上前幾超低風
險超高獲利的投資物件了...銀行利率又低,台灣又沒有其他的投資標的,(別忘了鴻海郭董的毛三
到四)當然所有剩餘資金都會來炒作房市,當然也不排除當權者配合一些財團炒土地的可能性,
隨便丟個五年後才發酵的議題房價就可以一直漲(新莊捷運開始蓋就開始瘋狂漲,結果真的通車
房價反而完全不動)不然何以都在2008年以後發酵。
之前說陸客會帶動店面,所以想辦法拉了一點店面的租金上去,結果一堆店面苦哈哈,因為收入沒跟上
所以又卡住,假使單以台灣本地的收入,租金頂多也就現在的水準了,除非就業跟投資環境有其他進
步,所以說台北的房價是脫離現實面的,現在大家都在等泡沫被戳破...現在都已經沒有量了,不過
反正利率低,有點本錢的人還是能撐,長期來看也沒有升息空間(升息我看欠錢的科技業會死更慘),
所以說政府前幾年在百業蕭條的情況下放任房市多頭營造欣欣向榮的假象本身就是錯誤的政策,現在
我們只是為了這個錯誤選擇付出代價而已,財團比小市民能撐多了,要怪就怪自己手上當初那張票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