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havefun wrote:
林清樑說得很中肯啊...(恕刪)
不中肯, 因為他是建商, 他裡面講到一點:合理的利潤那段, 是鬼話, 人不會是單純的動物, 合理的利潤....對建商合理還是對投資者合理, 還是對消費者合理?
賣掉為前提是過程, 以利潤為前提才是根本, 沒有利潤, 會以賣掉為前提嗎???
沒有利潤, 這些建商的股票要怎麼對股市跟股東交代?
所以.....屁話!
我是宇宙人 wrote:
林清樑說,...(恕刪)
舉個例子,假設台北市的空地通通都開發完了,已經沒有新的個案出現了,那你說他的成交量,會很大嗎?應該不會吧。但是價格呢?會因為你的量縮了,所以價格往下掉嗎?我想也不會。所以,「用價量這種東西去看房地產市場,鐵定會失真。」也就是2014年很多專家或學者看不懂價量對比的房地產市場,其實就是這麼簡單一個道理。...(恕刪)
我是宇宙人 wrote:
至於民眾關心的建商要不要降價?林清樑有個很簡單的說法,他指出,其實,建商是很單純的動物,他就是把成本(土地成本、營建成本、管銷成本、金融成本)加上合理利潤就是售價,這中間只要有一個環節降價,建商當然會反應,建商蓋房子是以「賣掉為前提」,不是蓋起來囤積資產的。...(恕刪)
我是宇宙人 wrote:
這是在2015年第2...(恕刪)
我是宇宙人 wrote:
這是在2015年第2...(恕刪)


我是宇宙人 wrote:
這是在2015年第2...(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