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全球房地產泡沫真的危險了~

pengkuofeng wrote:
隨時時間通膨緩慢成長...等到發現QE效果不彰時...想改變做法...
反而在確認QE結束時...市場等待許久的通膨反攻....一次補足....
相對的...現在要緊縮了...在可預期下...自然效果應該也是有遞延性...
我在很久之前的文章就有提到過通膨及通縮的情況同時存在...

現金不一定為王...但週期一定會循環...且各國循環週期未必同步...


很棒的分析~

有個國家最近又是升息又是縮表.

但通膨卻冒出來了!!

反觀台灣倒是很樂意為國際社會提供養分.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 真的有這麼多投資客還持有多間房屋急著降價賣出嗎?  


 2012 年奢侈稅上路開始政府一連串的打房措施已經有效遏止投資客進場,經過6年,有壓力想賣的應該早就出場了,現在大部分房屋在自住、包租公、貸款已繳清不缺錢的退休長輩手上,頂多是建商還有數量較大的未出售房屋庫存(看起來大部分都很能撐,有抵押品銀行也樂於放款收息)...  


版上很多喊過幾年會一折是要喊給誰聽?沒壓力的持有者為啥要賣?選擇延後購屋的人自然會租來住阿,都會區的租金行情跟租屋市場不算差。 


房屋沒有保存期限,只要還能正常使用,可以自住自用、可以出租、不缺錢就當倉庫放著不管,沒有理由一定要談個價錢賣阿?


對了,一般銀行房貸鑑價會照當地實價成交打9折,而通常首購最多能貸8成,0.9x0.8=0.72,這意味著買價的7成左右是賣屋者能接受的最低價格,再低連銀行貸款都無法清償,貸款清償不了根本不能解除設定是無法賣出的。

小番茄X wrote:
超級無敵慘

越來越多賠錢求售的案例


說清楚,是求售的慘還是接手的慘?

樓主啊!

你親朋好友,三姑六婆的房子賣了沒?

你跟他們說了沒?

愈晚賣愈慘哦!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10年前中字輩後段大學畢業 退伍後起薪42K

每年固定3-5%加薪 升職另外算

今天同公司同性質要求同樣國立要碩畢也只剩28K

還沾沾自喜說比22K好

新人說 從前上一代領的薪水他也沒領到啊

所以上一代吃過的陽春麵他也沒吃過啊

畢竟他可能還沒出生....

就現況來看 就我周邊

很多能力很好跟不好的不是沒買就是住家裡

而能力中間剛好能負擔的蠻多都買了

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 不知是為何

這波資產泡沫已經開始修正了

資金緊縮+升息 是會慢慢發酵的


不是從2014就開始?又要從2018開始計算?
雲林房子上千萬已是基本。斗六市透天房子價格都來到2~3千萬之譜。真好奇是要賣給誰?當地有錢人這麼多?
我早就把房子都賣光了,去迪卡農買帳篷在公園住
等一折再開始掃貨
到時候你們這些多多就等著看我發大財了
我四十個人感受跟經驗電視不告訴我們的事實
房子 要分新舊 北中南 都會區跟鄉下

便宜新屋的那條隱藏線 2000年(新北板橋)跑到2015年(桃園龍潭)

人口變少都市化會更嚴重,錢太多(如圖)德國這幾年漲到一個吐血
美國吧錢收回去台灣利率也不會漲過3.5%,央行就是壓利率在賺錢的

現在大部分媒體都是跟你說100%會下跌,原因很多.....等(吸引人看)
(大部分說的都是新成屋跟超高總價的房子對我而言,才吸引的到所有人的目光)

2000以前房產的價值=地60%+房40%
2010年後房產的價值=地70%+房30%


當地土(上漲)+房屋折舊=漲
當地土(子漲)+房屋的折舊=盤整
當地土(不漲)+房屋的折舊=小跌
當地土(下跌)+房屋的折舊=跌

如果跌
新屋-跌的多(土地持分小+屋折舊快)
中古大樓-跌的少(土地持分中+屋折舊小)
公寓-跌的最少(土地持分大+屋折舊小)

一定買的起,要到龜山區通勤
500萬內還有,奢侈稅前新北市樹林買的到,奢侈稅後跳漲
跟老婆溝通外買房子要看你的需求跟手上有多少錢
中古屋或公寓,只要頂樓沒漏水不是海沙

找你要買的中古屋買吧,你殺價買會比等跌好多了
台灣我覺得是被央行害的,每年賺的錢其實就是長期壓匯率的結果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