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彭淮南談房市 已經軟著陸


成吉思汗JJ wrote:
我不過是發一篇14A...(恕刪)


文末詩是取自「長恨歌」,一樣是描述唐朝安史之亂的故事,不同點是這故事寫的是安祿山已經打進皇宮了,唐玄宗攜家帶眷逃命,而後隨從的軍隊認為是楊貴妃誤國,而後「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尤其這首詩最後是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為結尾。

大汗寫這些是文章明褒暗貶嗎?這首詩影射在房產版挺可怕的啊。

成吉思汗JJ wrote:
全球唯一5A級央行...(恕刪)


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那你買房了嗎?市場上還一堆等你去買,

帶領台灣走過金融危機? 南韓跟冰島金融危機有幸免嗎?

現在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年均所得台灣根本無法望其向背,
.
彭只是讓台灣經濟處於要死不活的狀態,這樣也能歌頌讚揚?

說不定後人會拿這個來當負面教材也說不一定.

成吉思汗JJ wrote:
文不通理不到,S網...(恕刪)


大汗如此詩興,獻醜了。
----

昔有成吉今有汗,
遠征天下近傳道,
斬龍射虎望讚揚,
英名確然浮誇耀。
國家經濟的發展由央行來扛,會不會搞錯了什麼?即便有南韓,冰島歷經金融風暴也超越了我們的這項事實,仍無法證明是央行的問題呀.舉例來說,有人認為引進外勞使得廠商仍可低成本經營,所以就不會被逼著想辦法升級,那外勞政策也歸央行管?又有人說兩岸關係不佳,失去了簽各項區域協定的機會,這也不歸央行管.以央行成立的目的,我認為他的表現是非常好的專業經理人.
講得很清楚, 高房市是遺贈稅和資金造成, 所以稅制不改, 持續低利率, 房市是不會慘跌的, 最多是緩跌吧.
台灣經濟強勢成長已經過去, 台灣沒有空間大幅調高利率,即便小幅升息,房市也回不到起漲前價位.

成吉思汗JJ wrote:
遺贈稅大幅調降後,資金大舉返台並進入房市,炒高房價,央行於是從2010年6月起,陸續祭出一連串的房市管制措施,導致房市炒風不再、交易量銳減、房價下滑。...(恕刪)

成吉思汗JJ wrote:
全球唯一5A級央行...(恕刪)


要這樣安慰自己也不錯


我們再慢慢看看這樣喊話有沒有用

總裁出來喊話有用,這幾年交易量就不會是這樣了

不過沒關係,慢慢看吧

venlen wrote:
彭只是讓台灣經濟處於要死不活的狀態,這樣也能歌頌讚揚?


拿台灣人的購買力去開低利葉克膜.
顧名思義soft landing
飛機都已經著陸了
還要降到地下室嗎

別說老摩星的一折本來就不可能
依彭老說法
房價指數要再跌5%可能都不太容易

趨緩時期要大漲大跌都不太可能
各區段各自表現

房價飆漲
會有缺錢的人急著便宜賣
房價下跌
也會有人不做功課或急著買買在最高價

------------------

至於彭老這個人嘛
我在央行的朋友都很希望他早點卸任啦



成吉思汗JJ wrote:
全球唯一5A級央行...(恕刪)
還早還早
這一波真正的哀鴻遍野尚未呢
大循環不可能停止
每次都會改變組合模式罷了⋯⋯
唯一不變的是爆破之前都是讓多數人看不清楚是跌是漲


這一波一定要先爆然後拉下重整醞釀
時間問題而已



bike speed wrote:
這觀念有商確空間~...(恕刪)


我以為我已經很清楚的說明房產價值跟使用需求了

以剛需基礎來說,住宅的價值來自滿足居住需求

而居住需求可以由自購或租屋來滿足

所以租金跟房價兩者之間應該要有一個穩定的比例關係

也就是我提了很多次的"房價租賃比"的概念


我還是要重申一次,這是只基於剛性需求的基礎

並不能真正反應房價的狀況

但是我們可以說的是

如果房價租賃比高於合理範圍太多

肯定表示有除了剛需以外的因素在影響房價

而臺灣的現況,就是炒作這一個因素佔最大宗


你看的是單一個案,長輩留給子孫的房產如果不如需求

這是極常見的

但並不影響整個大環境的狀況

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就是只需要一間房產

所以長輩如果留的房產不夠或不如需求(這兩個下面分開討論)


不如需求的話,繼承人就是再買/租一間符合需求的,然後舊的這間賣掉或投入租屋市場

這個繼承人創造了一個購屋/租屋需求的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售屋/租屋的需求

整個市場上的剛需還是那樣,並不會因為繼承來的房產常不如需求就讓市場熱絡起來,當然依此推論,交易量應該會出現,但跟成交價沒有直接關係

當然你說的繼承來的房產會賤賣的情形,我個人不予置評啦...

另一個問題,就是長輩留下來的房產不夠子孫用,那為了滿足沒房子住的人,當然只有買房或租房這兩個選項啊 (當遊民也是啦... 不過這講來笑笑就好)

這就是所謂的剛需啊... 臺灣生育率最高是在60~70年代,末批大概是75年次左右(現在剛好30歲),自此以後生育率逐年下降

所以整體環境來看,父母留下足夠房產給子女的狀況,會比不足來得高。所以重新回到租/售屋市場的案件,會大於租/購屋的需求,這就是我說少子化造成的剛需下降啊.....

這幾年剛好就是臺灣生育率高峰的七年級生成家,該進場買房的時間點。這一波買完後,接下來8年級生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時,剛需就是直線下降了。


最後,我還是要再重覆的說,房價絕對不是只考慮剛需這一個條件

如果只要考慮剛需的話,臺灣房價飆到這個地步可說是世界奇觀了(事實上的確是世界奇觀)

我們一直說剛需剛需,因為這是市場機制的基礎準則。雖然臺灣房價在過去10幾年來似乎沒什麼在甩這套市場機制就是了......

不過我認為長期來說,市場機制仍是最終準則,只是相對人的生命來說,房價的週期太長,短則十年,長則數十年才會回歸趨勢,而因為人生有限,大部份人不可能為了等20年後房價回歸合理才進場,大多還是牙一咬,LP捏著就進場了。


說點題外話,臺灣的經濟會一灘死水,高房價真的要付最大責任

平民如我這種普羅大眾受薪階級,一輩子買一間房就被壓的喘不過氣了,為了買一間房,存頭期的階段能省就省,根本不敢有多餘的消費,等湊出頭期買下去了,每個月一樣繳了房貸就捉襟見肘,哪敢做什麼多餘的消費,沒有消費,經濟哪會好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