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加雪菲 wrote:
房子也有壽命問題啊⋯⋯
一般來說抓40年,那比人的生命還短快2倍....這點應該也要考量來的來不及蓋的問題啊⋯⋯(恕刪)
我有個同學嫁德國人,她說那邊的房子都是百年起跳的,20年內都算新房子了。
誰說房子的壽命是40年,那歐洲那些房子怎麼解釋? 更不用說現在的材料和工法比以前更進步。
豪哥大 wrote:
政府在執行"強制性"公辦區域都更是要先修都更相關法令
政府要在建商跟屋主間抽成當然要借修法調整容積率與建蔽率
都更後房子政府會要它越蓋越高越蓋越多越蓋越滿
政府做莊大量的房子丟到市場去房價是上升還是下降屬常識題吧
當蛋黃區"住宅"類型的房子價格下調其他類型其他區域不會跟著動?
所以拿現行的都更去推以後的都更犯了標準不同的錯誤
龜山合宜住宅, 長庚醫院周邊的房價屬"現在的都更模式"
豪哥大 wrote:
政府做莊大量的房子丟到市場去房價是上升還是下降屬常識題吧
斷冥月 wrote:
沒錯,通貨膨脹才是台灣最快面臨的主要問題,央行利率下降下,民眾若只有一般定存,無任何資產分配,照現在工資比例偏低來看,未來通貨膨脹後,就算房價跌,也會未必買得起"喜歡的"房子,有錢人還是一堆,原本他花1億可以買5間而已,房價下修他花1億買10間,房價從2千萬來到1千萬,講實在話,還是很多首購族負擔不起的。
豪哥大 wrote:
用這兩個字不過是讓你比較容易理解
所謂強制本質不過是政府幫忙強力排除釘子戶而已
政府鎖定都更區域其實是很容易發起都更的
屋主有利益根本也不會吃飽沒事去搞抗爭
*新政府早就言明會保留屋主"合理利益"了
再不懂請去參考太平洋之森的籠腦戶
至於那種安置,租屋補償是建商的事情(沒錯!又不是政府自己蓋)
再不懂可以去請教目前北市關係最好的潤泰建設
請不要一再暴露自己的下限
豪哥大 wrote:
後面那一項簡直懶的答
政府出售房源打的是區域都更後納貢來的房子
那是純無本生意要賣多少錢一坪都行
所以手上不用多幾千戶塞在北市就不得了了
怎麼不能引導房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