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gooo wrote:房仲並不是炒高房價...(恕刪) 講個故事~~~我最近在找地剛好有一個客戶家裡要賣我去他們家跟他爸爸聊這件事講到價錢時,我說讓我想一下過年後再來找他談他也說不急著賣,要我慢慢想過年後從客戶口中得知那塊地用他親口跟我說的價格的2倍賣出我問他怎麼會這樣他說~~~這是仲介說要這樣賣客戶爸爸也覺得無所謂結果~~~~~~~~哀~~~~仲介不是主因但絕對是背後唆使的幫兇
worgooo wrote:房仲並不是炒高房價...(恕刪) 簡單來講好了我爸之前傭金抽到爆炸 那時候土地價格是現在1/4 15~25萬現在只能抽還不錯 現在土地價格要80~100萬一句話 抽頭是靠營業額 所以仲介要的是多多交易 不是單價高交易冷掉
平心而論房仲不等於投資客但的確有不少房仲會自己投資一些但也有房仲自己完全不買的都有,所以房仲不等於投資客,不用劃等號啦房仲不是兇手但的確有不少房仲希望大家一直買賣但也有房仲只是想要撮合成交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都有,所以房仲不是兇手,也不是幫兇房價被炒高沒有主因,因為沒有"主要"的,但有很多很多因素沒錯而且我要說投資客也不是壞人就只是商業、交易、市場難道貿易商都是壞人嗎,都該被鞭嗎但因為居住是需求,你要這樣說是嗎是需求沒錯,但沒有人說一定要用買的用租的也可以不是嗎,所以房租並沒有很高到付不起不是嗎台灣房租跟房價的比例,大家應該也知道房價沒有反應在房租上的,租金一直提不高你知道嗎所以不管是投資客建商房仲都在做該做的事情,那就沒有問題只是怕他們做超過他們該做的事情,多賺該賺的錢,那就不應該不要一竿子打翻所有人啦,好嗎
這麼多人認為建商、房仲甚至地主屋主是房價高漲的元兇,可見政府與媒體的洗腦非常有用,各位如果思考不到位,看不到事情背後的真相.房地產高漲最主要原因在於中央銀行,中央銀行以外匯存底(美元)作為根據發行新台幣,通常是美元有多少,新台幣也就跟著發行多少,因為所謂外匯存底很大一部分是由企業外銷所賺得,企業賺到了美元後回台會換成新台幣,因此美元作為世界結算貨幣,也就成了發行新台幣的主要根據之一.整個房地產高漲的結構鍊是這樣的外匯存底(美元)III企業匯兌(美元兌換新台幣)III中央銀行(根據臺灣美元外匯量來發行新台幣)II企業手持新台幣存入銀行III公股與私人銀行(利用企業與個人所存入的新台幣作為放貸資金)重點來了!!必須先顛覆一下各位對於現代金融的常識,以往金融書上所教的都該全部丟掉,現在你所看到的才是真正當今金融的運作方式以往大家對銀行放貸的認知是所謂的“存款準備金”,通常是存戶存入的金額的10%,銀行收到存戶1000元,必須保留100元,其餘可全部放貸出去,實際上可放貸的金額為900元,但是!當貸款戶拿到900元後會匯入另一家銀行帳戶,這時另一家銀行帳戶也就多了900元資產,因此它可以保留90元,放貸810元,最後原本的900元可被放大到10~20倍,但實際上都只是銀行的帳戶數字,銀行並沒有這麼多現金,因此銀行最怕“擠兌“.以上是基本常識,也是書上教的.不過現代金融業.....早以不是如此運作,那是怎麼運作的呢,讓你們開開眼界吧,這是為何銀行被歸類於特許行業的原因今天你存了1000元在銀行中,銀行將保留900元,其餘作為存款準備金(10%),這時小明來A銀行借貸5000元,A銀行呢!不會動用存戶的剩餘900元去放貸,而是在資產負債表中,建立一個資產項(儲蓄)5000元,負債項(貸款)5000元..........各位,什麼概念,這叫做無中生有!銀行放貸早就不受制於存戶的存款金額,你以為你存1000元,100元作為存款準備金,銀行只能放貸900元而已,錯了,你存的1000元聞風不動,別人要來借錢時,銀行會直接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建立一個假的儲蓄,然後金額打上5000元,之後再負債項建立一個貸款5000元,小明借的5000元不是別的存戶的錢,而是憑空創造出來的.回歸主題,房地產高漲的主因是什麼,很簡單中央銀行用美元創造新台幣,各銀行可向央行進行拆借,銀行也從企業與個人處得到更多現金,元兇就在這!!中央銀行控管新台幣發行,並且控管各銀行的房地產貸款額度與利率,如果借錢變難了,變更難了,且成本也高了,建商、房仲、地主或投資客能炒得起房價嗎?借錢變難借了,資金鏈比以前更緊縮,房地產又怎麼炒得起來.元兇不是中央銀行,不然是誰呢!?
最近家裡剛好有間25年的舊公寓要賣,開價250萬實收,剛好附近鄰居知道,就說什麼啊⋯⋯你25年前才買160,現在要賣280,會不會太貴啊!各位,25年前利息多少,25年來如果要賣,增值稅要多少?難道我們還要160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