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馬太效應

Julius Caesar wrote:
道德經.七十七天之道...(恕刪)


《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此乃對於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觀察

老子並不是提倡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接下來才是老子的思想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有餘以奉天下 才是 有道者 應該做的事

如果重視道,無論是道家,儒家,墨家,佛教,基督教
都提倡 能者扶助弱者 (有餘以奉天下,大同,兼愛,佈施,博愛)



KCLin0423 wrote:
《老子》第七十七章:...(恕刪)


基本上還在這塵世間打滾的人,應該都不是有道者吧
hugohsia wrote:
基本上還在這塵世間打...(恕刪)


但是信教的卻很多
所信者是教的中心思想,還是教的神通?
(炒房的很多有宗教信仰的吧)
所有神通皆是魔呀
先萬別亂信

我心中的真心話
公民教育很失敗

ryanku wrote:
剛網路查了一下聖經,...(恕刪)


這段指的是,勤勞與懶惰的僕人,結果的對比...

聖經上的教導,人要努力勤勞,不可懶惰,如果你只單看這個,會有很多人解釋成,賺錢有什麼不對,這是符合聖經上教導...


但聖經其他地方的教導是,人....不可取得不義之財,搶奪窮人的財務,如果你綜合起來看的話....

那就是人應該要勤勞努力,在公義的真理下去賺取金錢,再把金錢拿去幫助需要的困苦之人
人不可懶惰,否則你所僅有的,也會失去....
KCLin0423 wrote:
《老子》第七十七章:...(恕刪)


莊子《齊物論》:「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

大仁不仁

對社會,對產業沒幫助的東西要趕快清一清

hugohsia wrote:
基本上還在這塵世間打滾的人,應該都不是有道者吧


兵家和道家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bbp408 wrote:
莊子《齊物論》:「夫...(恕刪)


大仁不仁的意思是
故意做出一些讓人稱頌仁德的事
不是仁德

仁德,是要由內心發出
無所謂大仁小仁
如果有大仁小仁之分,就不能稱為仁

這和佛家講求的本心,不二
有異曲同工之妙

房地產綜合版扭曲經典非常的嚴重呀



hahaaha wrote:
不久媒體會說景氣變好...(恕刪)

意思是說
既得利益者(政府)必須幫助
欲得利益者(財閥)掠奪
被奪利益者(苦民)的財富
甲:5→10(內線交易,投報率100%)
乙:2→4(靠自己研究,投報率100%)
丙:1→1(完全沒投資)

主人:政府
甲:資本家
乙:中產
丙:奴隸

正義的政府
甲:10→7(課稅)
乙:4→5(補貼)
丙:1→3(補貼)

邪惡的政府
甲:10→12(官商合作+減稅)
乙:4→3(課稅)
丙:1→0(入不敷出)
KCLin0423 wrote:
仁德,是要由內心發出
無所謂大仁小仁
如果有大仁小仁之分,就不能稱為仁

這和佛家講求的本心,不二
有異曲同工之妙


KCL大太仁慈了

老莊思想大體跟宗教無關.....反而處處都有政治和軍事上的意涵.

畢竟那先人藉由觀察天地萬物而得到的結果.


大仁不仁用在台灣的現實環境應該是要用如升息這種積極的手段,

來將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和無法為台灣帶來利益的產業趕出檯面.

讓資源回到他該去的地方,這樣產業和消費能才得到正循環.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