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花錢經濟就不會變好,
經濟不好房市、股市不用想會太好。
更何況現在房屋無法當節稅管道了。



更何況熱錢已經維持那麼久了!
難道不用收回去嗎?
收回去會變成甚麼情況呢?
目前大部份存款人不願在這時把錢投入房市,這是事實.否則2016交易量不會跌到25年來最低.
只要1/10投入,就可以用現金買房,讓全台交易量翻個1.5倍了.
但停在銀行找出路也是事實,只有1.09%的定存利率低到等於是不給利息.連買保險也就是2~3%之間,一樣低得等於沒有.
這些年沒有哪個投資是好賺的,大家只好把錢都丟進房市,等到炒高了大家買得很辛苦,就打房平息民怨.
於是這些幾乎是存款唯一的出路也堵塞了.
政府一向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是根本的投資環境不佳一事,卻裝沒看到.
就我自己的做法來說,是在存款與房子間取個平衡點.
去年我在台北市再買一間房子,就是讓存款與不動產之間的比值不要太偏向某一端.
不是大部份的資產都是存款,卻擁有相對起來現值較少的不動產.
但也不是借一堆錢買房子.
台北的房子正在跌這事情絕對沒人反對,但量縮了5年,也就跌了一成.
大家都認為房市是2015年開始不好的,
多做點功課可以知道,這是價格緩跌的開始,但是交易量卻是從奢侈稅實施後的101年開始就掉到一半了.
只是去年最糟.
一開始我也納悶為何跌這麼慢,應該量少到一定的程度,接下來是急跌啊?
後來才發現低利撐住以外,還有個很大的因素是:
年紀比較長的台北市人,擁有2間以上的房子不算少數,他們取得時間較早成本也低.
早就沒貸款了,甚至對價格也不敏感,連自己的房子值多少錢都不知道.
但觀念就是沒缺錢不賣房子,就算房子使用率低,不租人擺在那邊也不會拿出來賣.
我父母就是.親戚有類似情況的也好幾個.
既沒欠錢也沒打算賣,供給量少,想買的人卻多,要買到低價急降價的房子,只好從缺錢財槓玩很大的投資客那邊去找.
所以升息,打房可以逼得投資客把愈握愈燙的這個熱鍋丟出來,但是要前者低價賣房子卻難.
回到40兆這事情.房價一路降的結果,跌到一定程度銀行的錢就會出來買,要到跌5成是頗難的.
政府既不願意短期間看到銀行一堆呆帳引發金融危機,就會端出一些刺激買氣的政策撐盤.
但是此時出手的買家,卻不見得是中等薪資以下的薪水階級,而是那些存款者.他們一樣會考慮資產配置比例.
當然這是短期的預測,長遠拉到30年後看,房價是否會和日本一樣掉到1/3,誰知道.30年太長了,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我去年在台北的買價還好是在我預料中的價格,不是追高的結果.
以後的價格?現在根本不去想這事,我不是買來賣的,不要創新高當爐主就好了.
我第一間房子也在台北市,當時真的是創當棟價格最高.
4年前我家正樓上以多我將近一倍的價格把爐主的棒子接過去了.
還好這次不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