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ubayang wrote:確實有感,最近經過很多大樓外牆的廣告海報變成廣告出租,以前幾乎都是新建案的....,然後之前去某些銷售中心也遇到原本之前是代銷後來變成建商自己公司的員工來賣,也有已經賣兩年多的裡面只有一位銷售小姐... 因為很多代銷每年幾千萬幾億的賠不景氣的後果是建商要擔的,代銷幹嘛替建商扛? 代銷不如先度假幾年,花一花 2014年以前賺的
andersen777 wrote:房地產景氣徵兆討論 從多多的各個stage其宣傳slogan只有創高價沒有最高價 > 賣不掉加價賣 > 以租代售 > 跌5%就會有買盤承接 >>>> 以房養老 > 這個月又少了多少利息 > 租不掉加價出租 > ????
在全球市場上漲,買什麼賺什麼的年代,似乎只要投資更高風險的資產類別,就有更高的報酬等著你。這正是風險控制最被忽略的時候。因為風險看不到。當承擔風險都帶來好結果時,人們就不再在意風險了。但損失看得到。損失是風險遇上負面狀況時產生的結果。所以當市場向下時,大家就都開始注意風險了。每一位投資人無不以不隨意投入市場做為標榜。這很有趣。作者指出,一個資產類別的風險是高或低,往往不僅是它本身的特性決定,而是投資大眾決定。假如大家都覺得這個東西很安全,沒有風險,買就對了。這種樂觀無比的心態會把它的價格推升,反而是充滿風險。這時買進,日後價格下挫造成損失的機會最大。假如大家都覺得這個市場很危險,買了很可能虧,都很害怕,不敢投入。這種悲觀的心態,會把價格壓低。此時投資的風險反而較低。換句話說,風險跟你是那種投資人有關。假如你是從眾者,大家喜歡買什麼,你就跟著買,大家怕什麼,你就跟著退出,那麼你投資的風險較高。假如你是個願意在大家太樂觀時保守,大家太悲觀時進取一點,那麼風險反而較低。這些論點再次顯示,投資時,我們自己往往就是最大的敵人。風險控制,不是只有對標的的衡量,也絕對包括對於投資心態的控制。分享來自"綠角財經筆記"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5/10/the-most-important-thing-illuminated1.html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5/11/the-most-important-thing-illuminated2.html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5/11/the-most-important-thing-illuminate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