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

根據我的房地產波浪理論,民國108年後買房,房子都是又新又便宜!

理論雖然如此

不過目前想買的人不少
剛性需求已經累積3年人數

盤跌小跌機率高
滿手現金等接手
人不少

月亮種芒果 wrote:
剛性需求已經累積3年人數


等3年叫剛需!?

怎麼比較像投客??

bbp408 wrote:
等3年叫剛需!?怎...(恕刪)


那你的剛需是多久?
牛仔好茫 wrote:
某位建商大老前年在媒體上公開說過:
2014~15累積的需求,會延遞到2016進場,
他預計會有40萬的成交量,結果去年多少?
有沒有覺得你們講的話非常相似,呵呵。

剛性需求 也就是有自住需求的
而且是有迫切性的

台灣新生兒少這麼多 自住客可能僅剩20萬左右的量(更多或整修家中自住的房就好)
剩下大多都是投資的 投資的看無利可圖 就會紛紛減少

投資客是要看有獲利可能才會出手的
這種量不會累積... 但如果有可能大賺時才會暴量出手
只是在空頭期間很難

不然照建商邏輯 一年多累積個5萬
今年應該要暴量到45或50萬交易量了 看倌覺得有可能嗎


月亮種芒果 wrote:
不過目前想買的人不少
剛性需求已經累積3年人數

原來剛性需求還能累積,
那剛性需求是不是要換個新名詞了?
剛性需求跟自住需求是兩回事
剛性需求不能等,自住需求可以等
現在小投資客窮得只剩下房子想抓交替
有錢人錢在銀行要不要進場要看價格
禿鷹在等屍體現在還沒出現,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豪哥大 wrote:
剛性需求不能等,自住需求可以等
現在小投資客窮得只剩下房子想抓交替
有錢人錢在銀行要不要進場要看價格
禿鷹在等屍體現在還沒出現,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有人急到把以前的平均值全都歸類成剛需了,
14年少了8萬戶,
15年少了11萬戶,
16年更減少16萬戶,
夯不啷鐺已經累積了35萬的剛需,
積了這麼多,這兩年要準備噴量了。
牛仔好茫 wrote:
有人急到把以前的平均值全都歸類成剛需了,
14年少了8萬戶,
15年少了11萬戶,
16年更減少16萬戶,
夯不啷鐺已經累積了35萬的剛需,
積了這麼多,這兩年要準備噴量了。

拿量化的數字來講有的吵了,還是用形容詞比較沒有爭議
自住需求下不了手一直等到現在的不在少數
您看現在願意買的不是比去年多了點嗎?
不動產20年的大循環,好像已經不準了…

漲與跌不就是0與1,50% 50% 結論都是用猜的…

猜對變神人,猜錯變神隱,換個ID再出發…

自用的非常急迫需要,就買啊

自用的反正等都再等了,就再等啊

投資就等投資點啊…現在還有那個投資客大量進場的,說來聽聽…

那時侯進場,因人而異,不是嗎?



月亮種芒果 wrote:
那你的剛需是多久?


你可能要先定義清楚"沒有"立即購買的需求或壓力還算不算剛性需求....

  • 6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