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543543 wrote:
以前地產落難,跑三點半的時候,不要說營造成本,
土地成本也沒意義,有現金就好。)
一個漲價不看成本的東西,開始跌的時候也不會看成本滴.
耶!? 對了,好像炒房集團口中的台灣房市不在其中.....

Aygen wr
舉個實務例子(台北市 商或住土地):
土地取得成本600萬/坪(這應該還算是低估了),
01高手多,小弟不多說~
...(恕刪)
Jungilin wrote:
土地一坪600萬,建...(恕刪)
Jungilin wrote:
土地一坪600萬,建商講的您當真,只有畸零地才可能有這種價。想想,台北市老公寓隨便都有10坪,沒賣個6000萬,豈只賠售,連房子都免錢送人。
都更更慘,1坪換1坪,你出10坪地6000萬,建商幫您蓋個50坪最多只花750萬,瘋了。建商也賺翻了。
1坪地在市區蓋個5坪(含不計容積部分),建商是生意人,一定用市價標準議價,好的地早被養走了,那個建商用天價買。一般建商買地都是用老板名義買,低價買,高價賣給公司,這是土地貴的真實原因,且只繳土地増值稅。當交屋賣給客戶也用這一招,土地轉移高價,房屋便宜賣,一樣繳土地増值稅。可以了解嗎!!
建築虫 wrote:
分享得很棒
以我研究幾家建設公司的營建部門的估價統計(營建外包的建設公司不算在內)
通常樓層會是一個主要的基準
以三X建設而言
他們光是估價統計表就厚厚的百餘頁
分門別類將各種樓層數、各種構造物、並將建材依低中高分出五種等級
並配合興建區位提供一個造價基準
我覺得那樣才是最詳細的
也是我見過最強大的估價預算概念
前年敝人前公司設計八里最高那件完工
十九層RC造據營造端表示一坪造價不到十萬
我相信這樣的造價所產生的品質,放進信義區是無人問津的
現公司在萬華有一件,十三層RC造價就來到十四萬餘!
所以這種東西天差地遠,我們能抓的就是一個「概值」
做PCM都抓不準了,何況是非管理端的外人呢?...(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