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砲哥 wrote:
先說,我也想變富人,是不可能仇富的。但不妨想想房地產帶來經濟的困頓,再來思考真正賺在哪裡。
正面支持目前房地產炒作,手邊擁有完全資產的兩套房以上的發文者有多少?所謂完全資產,無貸款,自住一套,一套待價而沽。請問真的這樣條件的發文者都在嗎?...(恕刪)
認同 + 1
引用一下我在隔壁樓的發文:
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是用"避險"的觀念, 來看有自住需求的人要不要買房這件事
當然一般人也可以租房子一輩子 其實反而可以用更多靈活運用資金的空間 並無不仿
不過 在台灣大多數人終究都是要買一間房子自住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買房, 你並不是"中立"或"沒有部位", 而是"放空一個單位"
當然你也可以改去香港或上海買房, 收益率比較高, 而且房市與台灣的相關係術其實很高,
但因為那邊波動比較劇烈, 所以其實你的避險係數會比在台灣買房更高, 而且相關係數也是有脫勾的潛在風險
再回過頭來看, 如果你在台灣買了一間房, 你就完成避險了嗎?
不, 很有可能你只有部份避險, 因為初期買的房子總價不高, 可是未來你需要的是更大的房子, 而更大的房子通常又更貴
所以如果你現在買的是套房, 可是婚後要住的是2-3房,
假設總價差了一半, 那你現在其實只有避險了一半的市場波動, 你等於還是在"放空"半個單位的房市
如果理解beta值或delta hedge的人應該就可以理解我說的意思
Qman123456789 wrote:
結論就是,當房價被投資客與建商不正常炒高後。漲勢確定後。
===炒房失敗組(佔投票人口多數)=====================================
沒買房=窮很快。---> 蝸牛族。
只買一間房,不能賣 = 窮得慢。----> 自住客。
===炒房平盤組(站投票人口次多)====================================
買兩間房以上但不去積極交易=賺很小。-----> 紙上富貴(現金不多)的保本族或房東。
====炒房勝利組(佔投票人口少數)=========================
買3間房以上且不停交易套利再回頭去炒房=鑽很大。------>滿手現金的投資客與建商。生活品質變極好。口袋麥克麥克。
========================================================
要小心的是現在股市有一波力量正要炒作,散戶要小心辛苦錢被洗掉。
可喜的是股票不像房屋是生活必需品,散戶如果沒有賭贏的優勢,大可選擇不買個股。 ------- 悲劇,為何賭輸的總是散戶?
所以閣下在房地產交易市場算是....
法人? 實戶?
hsubruce wrote:
因為政府不拚經濟阿~

台灣人自己把台灣有限的土地,蓋房子後,高價賣給台灣人
雖然賺錢,但也都是賺自己人的錢,只是財富轉移而已
台灣近十年的政黨對立、統獨分裂,已讓台灣處於空轉的模式
人民不再信任政府,轉而”自保“,
只要能多賺一點,就不擇手段,
任何黑心食品、貪污、詐騙的事情,天天都有


而且應該還有很多”未爆彈“
諷刺的是:
炒房,跟上面的比起來,還算是在這些”賺錢“中,比較”有良心“的.
人均GDP跌至全球第50
薪資卻依舊原地踏步的情況
台灣需要轉化
台灣需要改變
台灣需要更多的人,不是”只想要從其他人身上賺到更多“,
而是”如何建設台灣,愛護台灣,保有台灣人善良純樸的天性“,
讓居住在台灣這片美麗的寶島上的每一個人,都是Winner~

薪水離人均GDP多遠? 2015年04月26日 04:10 于國欽

于國欽在文中指出:
“長期以來,政府總認為經濟基本面不錯,大家就一定會有好日子過。
民國70、80年代確實是如此,經濟基本面不錯,企業就獲利,人們的薪水也就會提高,
但近年已非如此,這些年不乏基本面不錯,薪資卻依舊原地踏步的情況。
GDP成長 誰該分得多?
多數人也已經明白,如今經濟成長不再是加薪的保證。
經濟成長率是GDP的實質成長率,
而GDP是指一國生產、研發及提供服務所創造的附加價值,
在生產活動中所投入的勞動、資本、土地等要素都將因此獲得報酬,
然而問題就是出在這裡,誰該分到多一些?
GDP究竟該分給勞工多一點,或給資本家多一些,或者給地主多一些?
誰來訂出這個分配的準則?
其實這是個老問題,19世紀馬克思目睹資本家剝削勞工,就曾有不平之鳴,
他說:「工人生產的愈多,他能夠消費的愈少;他創造的價值愈多,他自己就愈沒價值愈低賤。」”
台灣人均GDP多高?2013年是新台幣62.4萬元,以匯率換算後是2.1萬美元,不如日本的3.9萬美元、韓國的2.6萬美元。這些年台灣人均所得不如亞洲鄰國早已不是新聞,但到底台灣的所得水準在全球排名第幾?有沒有資料可供參考?
今年4月底世界銀行公布2011年購買力平價(PPP)報告也許可以解答我們上述疑惑。在179個受評比的國家(或地區)裡,依匯率折算的人均GDP,台灣2.0萬美元排名50,亞洲以新加坡5.1萬美元排名13、日本4.6萬美元排名20最佳、韓國2.2萬美元名列43,也比我們好。
人均GDP跌至全球第50
原文出處: 《經濟教室》台灣所得的全球排名 2014年09月07日 04:10 于國欽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