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還沒買房是否矮人一截?他揭台灣「階級性標籤」
今日新聞NOWnews
今日新聞NOWnews
16.4k 人追蹤
編輯中心 / 綜合報導
2019年4月29日 上午9:40
156 則留言
到了中年階段尚未買房就真的會矮人一截嗎?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近日在臉書表示,以社會層面來分析,對租屋者而言,最大的威脅不在於房屋的調漲,更怕的是房東說不租了,這樣的話就得不斷找房搬家,若是買了房,遇到惡鄰居也求助無門,不過在台灣,對於有無房產這件事,似乎隱藏了「階級性標籤」。
章定煊發文指出,對租屋者來說,最大的威脅不在於房屋的調漲,更怕的是房東說不租了,一旦房東不租了,這代表著租屋者必須在一兩個月內立即找到新的租屋,斷絕與舊屋的所有環境連結,還得累個半死的打包全家的家當搬家,且搬家過程中又不知道多少家當會受損或得拋棄。
不僅如此,搬到新的租屋後,又得重新建立與環境的關係並適應新的連結。章定煊直言,「我會形容這比輪迴還痛苦,偏偏租屋者可能每兩三年都得痛苦的輪迴一次。」不過,他也提到租屋者的優勢,就是「碰上隔壁搬來了惡鄰居、附近設了一個焚化爐、樓下開了八大行業...都可以輕易的迴避,不像自有房屋者,必須痛苦的忍受,求助無門。」
雖然租房與買房只是一種選擇,但章定煊卻認為,台灣社會往往把自有住宅視為事業有成的象徵,對於無自有住宅者給予一事無成的標籤,年輕時候這個問題還算小,等到進入 40 歲後,還沒有自有住宅的人,隱形壓力就會直線上升,他並感嘆「這是最難克服的問題」。
此外,章定煊也建議,時代正在改變,租屋與擁屋的利弊正在拉近,不要因為非買屋不可,承受過大過長時間的財務負擔,或是硬去買下環境欠佳的房屋。
30歲以前買房...北市最難 第二名竟然是它
不少人希望三十而「立」,在30歲以前能夠擁有自己房子獨立自主。根據聯徵中心資料,去年六都申請房貸購屋人,30歲以內占比都不到兩成,台北市只有7%,想三十而立並不容易。
和10年前相比,30歲以前買房占比,六都均下降,桃園從二成二下滑至一成五最多,新北、台南也都減少5~6個百分點。
永慶房屋統計六都各年齡層購屋申辦房貸情況,去年六都均以中壯年為主力,桃園以南均以30~40歲占比最多,約三至四成;新北市主力為30~40歲、40~50歲,占比均為32%;台北市以40~50歲占比31%最高。
觀察30歲以內年輕人購屋情況,高雄市最高,但也僅17.8%,台北市最少,僅7.6%,其次為新北11%,台中14.5%。新北、台中年輕人沒有想像容易擁有一個家。
永慶房屋表示,和10年前、2009年相比,六都30歲以下購屋占比都下滑,主要是2009年以後,全球景氣逐步回升,房價隨之上漲,但民眾薪資停滯不前,想在30歲以前完成購屋夢愈來愈困難。
以台北市為例, 2009年30歲以內購屋占比還有一成,每10人購屋,就有一人30歲以內,但隨房價一路飆升,依內政部統計,去年Q2北市房價所得比已達15倍,一般中壯年雙薪家庭買房都很困難,30歲以前青年更難籌措到足夠購屋資金。
桃園房價不高,年輕人購屋占比卻大幅下滑,從22.5%下滑至15.7%,近7個百分點,房仲分析,雙北市房價高,許多人轉至桃園購屋,但以換屋為主,年齡層相對較高,30歲以下購屋民眾占比也因此下滑。
至於高雄30歲以下購屋占比六都最高,甚至比台南高,主要是高雄和台南房價都較低,年輕人相對買得起,比起台南,高雄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就業機會較多,吸引年輕人在當地就業及購屋,因此高雄30歲以下購屋占比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年來30歲購買能力越來越低
再過10年可能購物能力在折半吧
反正都是年輕人太愛玩,都不買房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