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德國政府控制房價效果良好,我國政府應多參考,而非敷衍打蒼蠅不打老虎

《環球》雜志駐法蘭克福記者/郇公弟

目前,世界各國都注意到了房價平穩的重要性。
近年來,日本興起的“住居福祉學”,更從“民生福祉”的視角將房地產業的民生性質上升到一個新的認識高度。從歷史經驗和教訓看,凡是重視房地產的民生性質,將房地產市場作為消費市場而非投資市場的,國家經濟周期波動就比較小。


同是歐洲國家,英國、西班牙等國的房價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有較大幅度上漲,危機後這些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隨著美國急劇下滑。相比之下,被讚為“房價十年不漲”的德國,則繼續保持著平穩的態勢。分析其緣由,獨具特色的德國房地產制度,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據統計,金融危機之前,德國物價水平平均每年漲幅2%,而名義房價每年僅上漲1%,也就是說扣除掉物價因素,德國的房價實際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縮水。在1977年之後的30年中,德國的平均房價僅上漲了60%,而同期個人名義收入額已經增長了三倍。



---------分析德國房價不漲的內在原因,簡單來說,可總結為八個方面:

其一,確保房屋充足供應,供求平衡仍然是穩定房價的硬道理。無論在聯邦還是州、市及村鎮層面,德國都有著詳盡的建房規劃,住房建設依人口需求而定,基本滿足每個家庭一套住房。此外,德國每年有25萬套新公寓竣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平抑房價的上漲。


實際上,德國也曾有過房屋極度短缺的時代。除了二戰後西德動員全民建房外,在1989年柏林墻倒塌後,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住房壓力,德國政府推行了“建房資金免交企業、個人所得稅”的政策,使得住房供需失衡問題得以一夕解決。特別是政府鼓勵所有公司修建居民住宅,建房投資將全額免交所得稅,甚至還提供部分補貼。這在德國掀起了一場“企業建房熱”。實際上一直到2003年,德國各行業公司擁有住房還超過260萬套。


其二,德國特有的“合同儲蓄”住房金融模式,以及房貸的固定利率機制,為穩定房價提供了金融制度保障。與住房抵押貸款模式或公積金模式不同,德國實行“先存後貸”的合同儲蓄模式。這種房貸的實質是“合作”而非贏利,合同儲蓄大約佔到德國房貸總額一半左右,另外20%為家庭儲蓄,僅有三成住房貸款來自于商業貸款。德國所有房貸(包括合同儲蓄和商業貸款)都實行固定利率制,儲蓄房貸利率低于市場利率且固定不變,商業貸款固定利率期限平均為11年半。這種長期的房貸利率周期,幾乎可以抗衡任何金融市場的波動,對房貸市場起著穩定器作用。與德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採取浮動房貸利率制的國家,無論是歐盟內英國、西班牙、愛爾蘭等,還是美國,房價都在隨利率波動出現大漲大跌的現象。


其三,德國發達的房屋租賃市場,也成為了房價穩定的“定海神針”。德國自有住房率為42%,租賃住房率達到58%,特別是年輕人中77%都是“租房族”。這主要得益于政府鼓勵修建租住房屋、保護房客權益等一係列政策。除了針對特殊群體的“廉租房”外,市場上同樣供應大量商業出租房,政府同樣對房租水平進行一定的規范。由于德國嚴格的租房法,注重保護房客的利益,租房的安全感並不亞于買房,數十年居住在一所出租房中的德國家庭不在少數。德國家庭樂于租房,並且有著大量而廉價的出租房屋供應,這對穩定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水平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平衡作用。


其四,德國鼓勵自建房、合作建房,打破開發商對房屋供應的壟斷,同樣也是影響市場房價的重要因素。德國住宅合作社的出現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合作社共同建房已成為德國住宅建設的主要組織形式之一,合作建房佔每年新建住宅總數的比例超過30%。


政府對合作社建房給予多方面的政策幫助:一是提供長期低息貸款;二是給予借款保證;三是提供合理價格的土地;四是減少稅收,對所得稅、財產稅、土地轉移稅和交易稅等均以較低稅率向合作社徵收;五是補貼租金等等。通過鼓勵自建房、合作建房,建立起多渠道的住房獲取渠道,就擺脫了聽任開發商任意定價的局面。

其五,德國建立了地產價格獨立評估機制,對地價、房價、房租等實行“指導價”制度。各類地產價格並不是由房地產商說了算,也不是由政府說了算,而是由獨立的地產評估師來評估認定。評估師對自己的評估結果負責30年,對評估中的錯誤負有法律責任。


除了私人評估師外,德國還按照聯邦建築法成立了各地“房地產公共評估委員會”,其職責之一便是負責制訂當地“地價圖”的“基準價”或者“指導價”。這為不同地段、不同類型的住房制訂了詳細的“基準價格”,這類指導價具有法律效力,所有房地產交易有義務參照此執行,在合理范圍內浮動。雖然指導價的制定必然參考歷年市場房價,但任何不具備壟斷勢力的開發商或炒房者,都不可能單獨影響“指導價”的制定。


其六,“指導價”之所以能夠得到執行,還是緣于其有效的“執行威懾機制”。德國法律規定,對于房價、房租超高乃至暴利者,地產商和房東甚至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地產商制訂的房價超過“合理房價”的20%為“超高房價”,根據德國《經濟犯罪法》就已經構成了違法行為。購房者可以向法院起訴,如果房價不立即降到合理范圍內,出售者將面臨最高5萬歐元的罰款。如果地產商制訂的房價超過50%則為“房價暴利”,這已經觸犯《刑法》構成犯罪,出售者將受到更高罰款,甚至最高被判處三年徒刑。這對某些妄圖謀取暴利的開發商、炒房者而言,其威懾作用不言而喻。


其七,稅收手段同樣是德國政府遏制房產商、炒房者獲取超額收益的有效武器。在德國,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交納不動產稅,只交納宅基地的土地稅。用于出售的房地產首先要繳納評估價值1%-1.5%的不動產稅,房屋買賣還要交3.5%的交易稅。如果通過買賣獲得盈利,還要交15%的差價盈利稅。自有房屋的出租除繳納不動產稅外,租金收入還要交納25%的資本利得稅。此外,房子的管理、維修等費用也很高。重重的稅收限制,已經大大壓縮了炒房者進行“低買高賣”的利潤空間,對于炒房者而言可謂釜底抽薪。

其八,德國政府政策並不把房地產特別是住宅建設,作為德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而是作為社會福利機制的重要一環。德國憲法明確規定了“德國是一個高福利國家”,與醫療、教育等一樣,保障居民住房也是聯邦政府首要的政策目標之一。這是德國政府制定所有房地產政策的核心出發點。因此,雖然德國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掌握了大量公有土地和公房,但任何人都不敢通過抬高當地地價、房價,來增加當地政府的房租收入或稅收收入。房地產政策同樣是德國政黨競選的主要辯論議題。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任何人提出的政策如果不是保障民眾的住房福利而是會抬高房價,甚至使購房者淪為“房奴”,他們喪失的可能就不僅僅是選票,而可能會是整個政黨以及政治家的政治生命。


以上各類政策,雖然並不能涵蓋德國房地產制度的全部,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德國房價之所以能夠保持平穩,並非出于偶然因素,德國政府獨具特色而又針對性極強的調控政策,正是長期保障房價穩定的關鍵所在。

來源:2010年3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6期
2014-07-15 15:43 發佈
終身學習者 wrote:
《環球》雜志駐法蘭克...(恕刪)



德國房價這幾年 照樣大漲


德國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區缺房現象日益嚴重,
據最新統計,德國10座大城市共缺少租賃住房超過10萬套,
僅法蘭克福一地就缺少1.7萬套住房。根據預測,
到2017年德國必須新建租賃住房82.5萬套,才能基本平衡供求關係,

如果可租賃住房的建設每年增長小於13萬套,那麼住房缺口勢必會急劇增大,
五年內全德國範圍的住房缺口將會達到40萬套。
法蘭克福目前的常住人口已經突破70萬,城市中可用來建房的土地也已幾乎開發殆盡,但仍有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希望在城裏找一個離工作地點近一些的住處。這一僧多粥少的矛盾又因為歐債危機而變得更加突出,因為投資者在經濟大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對於投資建房也變得猶疑不定起來。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2012年上半年,法蘭克福的房價上漲了14%,但買賣房屋的成交量仍比去年增長了3%。


一坪79萬!德國人因房貸自殺 鄉民虧:台灣人就是耐操



原來房奴不只台灣人!近日一則「德國一家三口因無力還房貸自焚身亡」的新聞,
引起PTT鄉民熱烈討論。國外報導指出,德國有一家三口因繳不出房貸自焚死亡,
被逼得做出如此絕望的行為,正是因德國的高房價。不但引起德國民眾討論,連大陸微博網友也感嘆,「原來我們不是只有我們『房吃人』。」
PTT鄉民則說「那台灣人早就死光。」

據了解,這起自殺悲劇發生在三口之家,包括42歲男主人帝姆、太太46歲貝阿特,
及年僅6歲的小女兒。自焚前貝阿特上網發了一封遺書,表示因無力還債,房子被銀行收回,
讓本來買下憧憬新房子幸福生活的一家三口,突然遭受重大打擊。
貝阿特在遺書中譴責銀行及勸他們買房的哥哥,「我們已經盡力,全家人對這間房傾注太多的愛,現在卻已經不知道怎麼辦。」鄰居表示,一家人生活拮据,
為還錢他們家中沒有像樣的家具,甚至也還沒裝修完。
很多人認為,德國近年經濟穩定,因此引來大批外國投資客在德國買房、炒房,讓房價飆漲。

德國著名統計網站《Statista》調查指出,
2007年到2013年德國一些城市的平均房價幾乎翻倍

。如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2007年每平方公尺房價為1775歐元,
到2013年第三季度已達3760歐元。而房價最高的慕尼黑,
6年前平均每平方米房價為2876歐元,2013年則漲到6011歐元(約24萬台幣)。
近2年的房價飆升的速度,已達20年來最高。

貼文的PTT鄉民表示,算了一下發現房價最高的慕尼黑每平方公尺6011歐元,換算下來大約台幣79萬元/坪,直說這樣就自焚,那台北人要怎麼辦,引起大家熱議。不少人看了覺得很悲哀,只說「看完很悲哀,這樣就高房價,那台北人豈不是全部都要去自殺?」、「這家人怎麼不賣房子?」,也有人認為,「德國有在控制房價,怎麼還會這樣?」

還有不少網友翻出遠雄企業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說過「台灣每坪250萬元的房價不算太貴。」
反諷說,「台灣人比較耐操阿!」、「沒有250萬/坪就自殺,趙大雄會生氣的。」
還有人說,「中華民國不愧是奴才訓練中心」、「台灣也很多人因為房貸自殺啦,只是太普遍了新聞都不報啦。」不少人猛虧,「台灣人超厲害,背房貸到死。」、「台北人就是耐操! 」


臺灣的立委選舉經費,政治獻金大宗是營建財團

選後要幫的當然是營建財團

臺灣的政客越來越沉淪了

害慘的是臺灣的未來

炒房就可以致富,大家還需努力工作嗎?


終身學習者 wrote:
《環球》雜志...(恕刪)

打老虎?
老虎被打了以後,等到vote時,要去哪裡搬錢
在可以控制的時候不願意出手,房地產和一堆拉裡拉雜的產業綁在一起,想打也打不下手

手排好難 wrote:
在可以控制的時候不願意出手,房地產和一堆拉裡拉雜的產業綁在一起,想打也打不下手


那就等時間到了爆掉囉~

終身學習者 wrote:
房地產政策同樣是德國政黨競選的主要辯論議題。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任何人提出的政策如果不是保障民眾的住房福利而是會抬高房價,甚至使購房者淪為“房奴”,他們喪失的可能就不僅僅是選票,而可能會是整個政黨以及政治家的政治生命。...(恕刪)


此為因!!!


終身學習者 wrote:
德國房價之所以能夠保持平穩,並非出于偶然因素,德國政府獨具特色而又針對性極強的調控政策,正是長期保障房價穩定的關鍵所在。...(恕刪)


此為果!!!




當台灣多數人還未能深刻體認到,基本社會保障與公共利益之維護,對國家發展之影響及重要性前

去期望政府能正向發揮其存在功能性,並建構起正確且長遠之良好制度,實無異於緣木求魚
metta-sati wrote:
德國房價這幾年 照樣..
一坪79萬!德國人因房貸自殺 鄉民虧:台灣人就是耐操
原來房奴不只台灣人!近日一則「德國一家三口因無力還房貸自焚身亡」的新聞,
引起PTT鄉民熱烈討論。國外報導指出,德國有一家三口因繳不出房貸自焚死亡,
被逼得做出如此絕望的行為,正是因德國的高房價。不但引起德國民眾討論,連大陸微博網友也感嘆,「原來我們不是只有我們『房吃人』。」
PTT鄉民則說「那台灣人早就死光。」

據了解,這起自殺悲劇發生在三口之家,包括42歲男主人帝姆、太太46歲貝阿特,
及年僅6歲的小女兒。自焚前貝阿特上網發了一封遺書,表示因無力還債,房子被銀行收回,
讓本來買下憧憬新房子幸福生活的一家三口,突然遭受重大打擊。
貝阿特在遺書中譴責銀行及勸他們買房的哥哥,「我們已經盡力,全家人對這間房傾注太多的愛,現在卻已經不知道怎麼辦。」鄰居表示,一家人生活拮据,
為還錢他們家中沒有像樣的家具,甚至也還沒裝修完。
很多人認為,德國近年經濟穩定,因此引來大批外國投資客在德國買房、炒房,讓房價飆漲。
.(恕刪)

德國人大多數人都是租屋, 房價漲不漲, 根本沒影響
租金有上限, 漲不動的

這個新聞, 又是由大陸的網站抓下來的

德國的大報, 並沒有這則新聞
找到一篇Local
http://www.thelocal.de/20131018/52463
在這篇中有些說明
1.房屋起火,爆炸, 調查官研判為自殺

2.男主人有負債, 但沒說是欠下房貸,
德國要有房貸, 要先在銀行有存款,有帳戶才能核貸
利息採固定利率, 永久不變 , 利率永遠低於商業貸款

3.房子還沒完工,它們是暫居於此
房屋未完工,所繳的頭期款, 應該還在公證人的帳戶當中, 還未轉移給建商,未完工, 房屋檢查人員不可能交屋, 不可能產生房貸 ,他沒有損失啊?

4.破產的是建商,是他們家族的朋友
"The couple had a huge run of bad luck," said another neighbour. "They were in a lot of debt, since the property developer, who was a friend of the family, went bankrupt," she explained.

5.Wiefelstede是個人口只有1萬5千人的小鎮,位於下薩克森州Lower Saxony,靠近不萊梅, 房價又不高
http://en.immostreet.com/germany/wiefelstede-491174/sale/house-villa
獨棟的房子,一般不過 17萬歐元- 30幾萬, 換算台幣720萬元起- 1200萬
便宜的也有一間9萬 (360萬台幣)
租金就300-600歐元 ,拿租金補貼就夠了

除非...這位42歲的Tim先生, 本身就是房屋炒家,被建商朋友拖累, 不堪虧損而自殺






《環球》雜志駐法蘭克...(恕刪)

herblee wrote:
德國人大多數人都是租...(恕刪)


應該是有這件事情喔 還有遺書
他只欠下4萬歐元 總之 他們死了





臺彎是臺灣 德國是德國 請不要再一次模仿它國經驗
畢竟不適用啦 就像教育政策 聯考最公平 結果呢
教改改來改去有比較好嗎
其實個人認為華人的心態不改
就算把別國施行良好的制度全部搬來也沒用

國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沒改
就移植美式教育制度的教改,結果如何??
大家應該已經知道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國人有土斯有財的心態沒改
就移植德式房屋改革,結果如何??
這我就不知道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