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是
蘇轍到七十歲那年才買上房子,而且還買不起首都 !
至於李清照只能買得起、蝸居在 3 坪左右的房子
歐陽修進京後感嘆"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
宰相寇準"無地起樓台",也買不起房。

我們大多認為古代沒有開發商,市民想住上新房子,只能靠自己蓋。再比如說,我們還認為古代人少地多,即便是繁華的大都市,人口密度也不會太高,故此居住不成問題,住房自有率接近百分之百.... NO NO NO。
我們還認為古代沒有銀行,人們置業時手頭不寬裕,只能找親朋好友拆借,而無法貸款買房。然而古代的住房自有率並不比今天高, 租屋大有人在。

僅以宋朝為例,北宋初期開封人口就已達到五十萬左右,整個城區除了道路和水面,剩下的就是房子,可供開發的空地寥寥無幾。雍熙二年九月,宋太宗想擴建宮城,發現拆遷的工程量太大,只好取消了擴建計劃。而在南宋極盛時期,都城杭州的人口已經飆升至一百多萬,城區面積卻不到三十平方公里…
然而看起來, 古代的高房價情況並不會比現在好到哪裡去~~

完整文章連結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