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遺產稅也實價課稅的時候,短時間內需要的大錢.
你繳得起嗎,你子女繳得起嗎?
希望實價課稅的人,裡面大部分的比例,應該是沒有不動產者。沒有不動產的人,怎會有什麼『遺產稅也實價課稅的時候,短時間內需要的大錢』的問題呢?
零元乘以10%,等於零。
零元乘以50%,還是等於零。
政府想多從多數民眾身上刮錢,於是利用少數無產民眾做為火種,煽風點火成燎原之勢,然後就可以坐收大筆稅收,繼續去搞建設或一堆花錢的計畫,讓民代與財團從中獲利。
遭殃的,還是繳稅主力的中產階級。至於財閥等級的,一樣課不到什麼稅。以往遺產稅很高時,首富蔡家大老去世時,只繳一點點遺產稅。因為這些大財閥,擁有一流的會計師與律師團隊,以及各類國內外控股信託基金會等諸多節稅工具與方法,這不是一般中產階級所得玩得起的節稅規劃。
老話一句:改來改去,倒楣的還是繳稅主力的中產階級,也就是絕大部分的國民。極富或極窮者,影響甚少。
若在十年內同一筆房產有交易,其獲利部份應繳50%以上甚至更高的交易所得稅
只是該怎麼算獲利的部份,在實價登錄之前的房產價值該怎麼計算,就很難推估了
政府可藉由不斷提高公告地價及房屋現值至貼近市價,來當做依據
但一般民眾的房屋稅跟地價稅也都增加了
這很難面面俱到,做到全面性的公平正義
爆發戶 wrote:
別忘了,遺產稅也實價...(恕刪)
根據我國遺產稅稅法,遺產睡免稅額就有1200萬再加上一些還活著的親屬扣除額,
一般樓主所謂的中產階級,假設一生工作所得總計3000萬好了,(1年100萬工作30年)
到死之前的生活開銷1500萬(這應該很省了,之前印象中報導養個小孩就要800萬),
死前生病時有做些免稅額內贈與的行為,(101年的免稅額220萬)
這些東西扣下來,大多數中產階級一生買下1~2間房,住了20、30年後房屋評定現值應該很低,
單就遺產土地公告現值的價值,我想大多數人要被課到遺產稅應該都還蠻難的。
當然如果像有些人一樣天龍國地區名下房產數10棟,因為實價登錄後資產暴增,
我個人覺得,他也該多貢獻點稅給國家吧。
台灣稅收比例偏低(歲入只佔GDP的11%).. 想改善日益惡化的財政狀況.. 政府能做的也只有(1)讓經濟變好人民收入增加(2)節流(3)加稅(4)賣國有資產..
(1)讓經濟變好 -- 必須仰賴國際環境.. 若產業轉型能見效.. 也許有機會.. 但需要時間..
(2)節流 -- 減少公務員(5都6都增加一堆公務員.. 約聘僱員一堆).. 預算把關(如最近國營企業的獎金).. 杜絕蚊子館建設.. (2013年中央尚需舉債數千億)
(3)加稅 -- 台灣其實還有不少加稅空間.. 國稅或地方稅都有..
(4)賣國有資產 -- 這是最差的選項.. 因為賣完了就沒收入了..
財團及有錢人肯定反對加稅的.. 試問: 想讓台灣永續發展.. 若不適當增稅.. 我們還剩下那些可用的選項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