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02 wrote:你想太多了2%??一...(恕刪) 為何會想太多或是不能執行看政府是不是真正想做事建議可以上網去查查美國人一年的屋屋稅要繳多少~~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吧"來美國才知美國的房屋稅之高和之複雜呀!之複雜在於美國的房屋稅裡,包含有county要徵收的,有city要徵收的,還有學區要徵收的教育稅,有的CITY還徵收社區大學的稅,少數還有不徵收教育稅的地方,但不知在那裡勒?之高在於美國的房屋稅是依照房屋的公定價格去課稅,而這公定價格,跟房子的買賣價格是不相上下的,這課稅的百分比林林總總加起來,在加州大約課1%的稅,例如50萬美元的房子,要繳交約5千美元的稅,在德州因為房價較便宜,所以要課大約2%的稅,例如20萬的房子,要繳交約4千美元的稅,(而我個人覺得在德州20萬的房屋等級是高於加州50萬的房屋的)"
achitsai wrote:不曉得這個實價要怎麼...(恕刪) 嘻嘻,等連租都租不起時,那些貸款的包租公婆們,不就都要先跑路去了呵...基本上實價徵稅本來就是合理的,你要便民,可以對自用住宅稅率打折,如同現行辦法,對量力而為的屋主們沒什麼受不了的吧
meme123 wrote:實價登入的下一步=>按登入實價每年苛2%的實價房屋稅。現在立院一定要趁勝追擊,圓了01版上鄉民愛國愛繳稅的夢,不然就是不公不義。 怎麼才課個兩趴就唉唉叫了??玩房地產的人口袋不是一個比一個深??所以實情是........
我想2%是誇張了點吧…首先一開始實施後房屋的實際價值,也還沒出來因為沒有賣出去,然後賣出的屋主去實價登入又怎麼算出,當地的實價是多少?當然要實施非常的長的時間,樣本數非常的多這時才能慢慢抓到所謂的實價吧而且每個房子的地段和屋齡、風水格局、採光、建材不同、生活機能、交通,很多都不同要如何抓到一個值能讓大家每個屋主,都認為這就是他的房子的實價?然後心甘情願的被課稅呢?如果是我的話,我希望我的房價被低估了,可以少稅金但我改天要賣,一樣開高價來賣…我想這就是屋主的心理可能有些人的房子,就會高估了,然後多被課稅但低估的就被少課稅,這來回差非常多的假如2%在課的話,一樣是1000萬的房子低估的被當成800萬在課,高估被當成1200萬在課那一年不就差了8萬的稅金?假如一個月賺4萬的薪水8萬就要多付2個月薪水在房屋稅了然後現在台北市一間2000萬的公寓一年不就要被課40萬的稅金了…可能很多人一年的薪水,都不夠付一年的房屋稅了
可以轉嫁的都只會造成無屋者的居住成本增加 包括調高租金.調高商品售價.調高將來購入成本政府必然不至於在短期內對自住者大幅加稅但出售者必然提出其持有成本每年至少增加2%的方式轉嫁如果加稅就能解決此種問題 台北信義區不會一堆房地產都在林家手上當然 大家必然會提出平均收入無力支持房價的假設於是必然出現排貧現象 只有壽險和財團有能力持有此類房屋 多數人民將錯過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房地價上漲大家繳了保費 回過頭來被保險公司壓搾 在可預見的將來 即將發生或者 恕我直言 已經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