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漫漫】石碇、平溪、坪林翻山越嶺亂亂騎

見到takemehome96兄所寫「我們的藍鵲公路.........北43/北42」遊記,讓雲海憶起去年五月的這篇遊記,與01的車友們分享。



平溪鄉東勢村位處竿蓁林溪上游,舊稱「東勢格」,可能在石碇街之東方而得名。「東勢格」為安溪人高德意所闢,東勢格內今亦有地名為「高德坑」;因先民行至玉桂嶺,見山勢朝西向傾斜,望東為一山巒起伏,故名「東勢格」。東勢村原有東勢與紫來兩村,於民國六十七年所合併,當初兩村以基隆河支流的竿蓁林溪與竿蓁坑溪為界,為與東勢村有別,取名「紫來」,即「紫氣東來」之意。

看國內的地理,有一個不成文的定律,那就是區域畫分越大的,往往人口越少,東勢村的情形便正好符合這個法則。
本村擁有聞名全臺灣降雨量最高的地區:火燒寮。

上述文字參考來源:

~ 以下擷取自2006/04/10 民生報 ~

位於平溪鄉東勢格南方的火燒寮,是台灣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年雨量達到5000公厘以上,氣象局在此設有測候站,舊稱「火燒寮山」的司公髻尾山,在火燒寮測候站西南方4公里處,因山頭終年雲霧繚繞,酷似火災產生煙霧而得名。

兩處「火燒寮」雖位置稍有差異,但同處於全台雨量最豐沛的區域,可從基隆河、北勢溪及雙溪皆發源於此而得到明證,一邊提供翡翠水庫源源不絕的水量,卻也一手造成水患頻仍的基隆河,火燒寮真可說是台北人又愛又怕的地方。

司公髻尾山頂有一座三等三角點,可展望石碇、平溪及雙溪三鄉鎮,以及上述三條河川流域,峰頂平台由坪林鄉公所規劃管理,有杜鵑花叢及一座涼亭,風景宜人。

---------------------------------------------- 分 隔 線 -----------------------------------------------------------------------

去過幾次東勢格,都是為了登山而經過,此次單車行旅再次來到東勢格,更進一步瞭解東勢格,原來曾經教科書所述全台降雨量最多之處火燒寮並不在暖暖,而是位於平溪,至於為何有此種錯誤發生?參考底下網址所言:

http://nc.kl.edu.tw/bbs/showthread.php?t=3144

打開暖暖的地圖,根本找不到火燒寮!那麼它在那兒呢?火燒寮在今日台北縣的平溪鄉,而非在暖暖行政區內。為什麼要說「暖暖火燒寮」呢?原來,清廷開發台灣時期,將北台灣置淡水廳,淡水廳下轄金、雞、貂、石四堡,即金包里、雞籠、三貂嶺、石碇堡;暖暖、火燒寮皆屬於石碇堡,而當年石碇堡的行政中心就在暖暖老街;了解這段歷史,就不難明白「暖暖火燒寮」之說了!

火燒寮要由紫來產業道路而上,此次單車行旅並未真正拜訪,列為下次探訪地點。

雙十道路至坪林南山寺(仙公廟)路線圖

1.清晨五點多由中和出發,經新店、木柵動物園及深坑,再次來到雙溪口前的雙十道路



2.雙十道路到底可接汐碇路,左轉碇南路可接汐止汐碇路或水源路,右轉可接106縣道往平溪



3.106縣道與汐碇路叉路口,右側指標標示「五寮尖登山步道」與「峰頭尖登山步道」,叉路左轉往平溪方向,右轉可回雙溪口



4.永定橋到了,在這裡要走右側叉路往玉桂嶺及東勢格



5.不久前才騎過的玉桂嶺,請參考消失於地圖的村落–玉桂村



6.右側叉路往玉桂嶺,接石碇,此次選擇左側叉路往東勢格。



上圖中那位老者一面抽煙,一面找尋野菜。

上坡時一位婦人問我:「騎車會不會累啊?看你踩起來好像很輕鬆的樣子!」

我笑著回說:「當然會累啊!」

伴隨著喘息聲,我帶著微笑繼續上坡。

一會兒,來到了"普渡長生橋"。

7.建於民國四十二年之普渡長生橋,據推測是從前玉桂嶺往東勢格、渡東勢格溪用的拱橋



8.看到這座橋,不禁想起了草嶺古道上的跌死馬橋



9.橋下的東勢格溪



10.續往上行,來到了土地公廟,廟旁有路可上峰頭尖及東勢格越嶺道



11.土地公廟正前方有條產業道路不知通往何方,好奇心驅使我往前一探,走到最後,泥路取代了柏油路,遠望路的盡頭有民宅



12.路旁見到夏枯草,本草綱目記載: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還有利尿降壓的作用。



關於夏枯草

[別名]
棒槌草、鐵色草、大頭花、夏枯頭。
[來源]
為唇形科夏枯草屬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 [Brunella vulgaris L.]的花穗或全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30cm,全株被白色細毛,有匍匐根狀莖。莖多不分枝,四稜形,直立或斜向上,通常帶紅紫色。葉對生,莖下部的葉有長柄,上部葉漸無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菱狀窄卵形,長1.5~4.5cm,寬0.5~1.4cm,先端鈍頭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疏鋸齒,兩面均有毛,下面有腺點。春末夏初開花,輪傘花序,6花一輪,下被一對寬腎形被硬毛的苞片,多輪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長2~5cm,寬約2cm,形如棒槌;花序基部有葉狀總苞一對;花萼筒狀,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帽狀,2裂,下尾半展,3深裂;雄蕊4個伸出花冠外;小堅果三稜狀長橢圓形,褐色。夏末全株枯萎,故名夏枯草。

13.回頭至土地公廟,繼續往東勢格方向前進,進入了平溪鄉境內



14.這裡是峰頭尖另一個登山口,也可以接東勢格越嶺道。雲海曾經由此上峰頭尖,再由臭頭山方向下東勢格越嶺道,O形再回此登山口,不怎麼輕鬆的一段登山行程



15.峰頭尖登山口的對面是玉桂嶺登山口,還未走過呢!



16.此行唯一自拍照



17.東勢格越嶺道的出口,很適合親子遊的步道,曾經帶繽紛朋友們一同走過呢



18.記得那次繽紛東勢格越嶺道的活動,中午我們就在戲坪亭切了兩顆來自於苗栗鐵力士的大西瓜,感恩啊!鐵力士



19.東勢格有幾間類似的土角厝



20.過了旭東橋,右方往坪林的叉路即是此行最大挑戰紫東產業道路



21.旭東橋



22.這是旭東橋另一端的叉路,路口有化石古厝的指示牌,這是條很漂亮的死巷,路將盡處也有間土角厝,途中見到一大群台灣藍鵲






離開旭東橋,迎向此次最大的挑戰,由北43上至坪林的環山路。

北43,主要經過平溪竿蓁坑,竿蓁台語唸作Kwar-Gin,也就是五節芒的俗稱,台灣以竿蓁為名的地方也不在少數,這些地方也就是生長許多五節芒的地區,記得淡水也有個地方就叫竿蓁林。

台北縣政府於2009年5月11日才將「平溪鄉竿蓁坑古道」登錄為台北縣文化景觀,位置及範圍包括:

  1. 台北縣平溪鄉石底段竿蓁坑小段377地號毗鄰之未登錄地。
  2. 自萬載橋本體至長亨橋本體古道(含土地公廟、古碑及石田部長紀念碑遺址)。

以上請參考:政府公報資訊網

不知以上究竟指那塊區域?吊詭的是,聽說水利署計劃在東勢格溪與竿蓁坑溪區域內興建平溪水庫,以供基隆地區用水需求,若此規劃成真,屆時這些美麗的風景將成為魚兒之家。

平溪水庫報導相關網址:

http://blog.yam.com/munch/article/17218096

http://pingshi.tw/?p=26

http://e-info.org.tw/node/37667

http://www.dfun.com.tw/?p=7830

文化景觀與平溪水庫,台北縣政府與中央政府水利署,真是搞不懂您們啊!

23.北43,又稱紫東產業道路,一路騎下來,只遇見一位車友,而機動車更是屈指可數,蠻適合單車行旅



24.路邊盛開的月桃



25.路邊又見到一大片夏枯草



關於夏枯草

[別名]
棒槌草、鐵色草、大頭花、夏枯頭。
[來源]
為唇形科夏枯草屬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 [Brunella vulgaris L.]的花穗或全草。
[形態特徵]
多 年生草本,高約30cm,全株被白色細毛,有匍匐根狀莖。莖多不分枝,四稜形,直立或斜向上,通常帶紅紫色。葉對生,莖下部的葉有長柄,上部葉漸無柄;葉 片橢圓狀披針形或菱狀窄卵形,長1.5~4.5cm,寬0.5~1.4cm,先端鈍頭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疏鋸齒,兩面均有毛,下面有腺點。春末夏 初開花,輪傘花序,6花一輪,下被一對寬腎形被硬毛的苞片,多輪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長2~5cm,寬約2cm,形如棒槌;花序基部有葉狀總苞一對;花萼 筒狀,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帽狀,2裂,下尾半展,3深裂;雄蕊4個伸出花冠外;小堅果三稜狀長橢圓形,褐色。夏末全株枯萎,故名夏枯草。


26.海拔300M的竿蓁坑



來到竿蓁坑土地公廟,見到鄉公所人員正在除草,不知這與竿蓁坑古道被列入文化景觀是否有關?

路左有條叉路往上,問了除草人員,告知左方叉路為死巷,直行才是往坪林的路。

27.辛苦除草的鄉公所人員,直行才是往坪林的方向



28.竿蓁坑土地公廟



29.竿蓁坑很有特色的土角厝



30.路旁樹立平溪鄉封溪護漁區域圖,藉此可清楚瞭解此區域溪流分佈



31.竿蓁坑溪谷



32.從這裡開始,就有連續的髮夾彎伺候



中途在樹蔭下吃了塊麵包,補充體力,才又繼續今天的行程...

32.來到紫東產業道路最高點,望剛才騎過的山路,滿足感油然而生。在這裡拍照時,一位車友從後方趕上,這是今日由玉桂嶺產業道路一路而來,第一位碰到的車友



再往前一小段路,來到坪林與平溪的鄉界,北43與坪林環山路在此相接,坪林這一側大多開墾為茶園,平溪一帶仍多半保持原始狀態。

33.平溪鄉界



34.見到大茶壺,即表示進入了茶鄉坪林



來到獅公髻尾山登山口,見到一對夫妻開車來登山,詢問他們多久可以登頂?他們表示第一次來,也不知要走多久。

婦人問我從那裡騎來的?我回答中和後,只見他們露出訝異的神情,老實說,自己也覺得...呵呵。

35.舊稱「火燒寮山」的獅公髻尾山,在火燒寮測候站西南方4公里處,因山頭終年雲霧繚繞,酷似火災產生煙霧而得名。



36.平溪鄉外南山寺,建寺之初恭迎木柵指南宮孚佑帝君(俗稱仙公)分身鎮殿,故又名仙公廟。



南山寺地址位於台北縣坪林鄉漁光村樟空仔路5號,這裡的視野極佳,開車來此散心也是不錯的選擇。

南山寺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相關說明請參閱南山寺官方網站

37.南山寺左前方叉路可下至坪雙路



38.南山寺內部隨拍



39.一間有兩個名字的寺廟



40.南山寺旁的市集



離開南山寺,以為就此出運,開始下坡騎向回家的路,結果卻是上上下下,一整個像是行走在稜線之上的感覺,從漁光村至桶盤嶼,我不是身在坪林山上嗎?怎都是些海港該有的地名呢?

到了這裡開始碰到較多成隊車友,他們大都是由石碇走豐田道路而來。

41.茶園景觀是坪林的特色



42.往上看是茶園,往下看也是茶園



43.這顆樹昂首挺立於天地之間,尤其在這開闊處,更顯得不凡



44.美麗的一段路,仿佛走過斷崖邊



45.道路反射鏡中的茶園景觀



46.髮夾彎內的茶園



47.路邊小巷內金針花開



48.小巷內還有美麗的月桃花



49.繼續往石碇方向前進



50.從漁光村騎到了桶盤嶼



51.見到一片倒地蜈蚣,記得第一次認識這花是在桃源谷



52.這一片倒地蜈蚣就生長在上坡路段,拍完這花兒之後,再也沒什麼力氣拿起相機拍照,心裡想的就是何時可以出運啊?



53.直到見到這指標,終於可以大聲喊出「哇出運啊!」



54.回到家,總計騎乘時間6小時20分



55.總里程86.81公里



就醬,我與我的WUDI小黑,從清晨五點出門,由中和出發,經新店、木柵、深坑、石碇、平溪,翻山越嶺至坪林,回石碇後再原路返回家中。

我發現,騎單車跟登山一樣,有種莫名的魔力,吸引人越登越高,越騎越遠,然後無法自拔...

旅程中一位婦人問我:「騎車會不會累啊?看你踩起來好像很輕鬆的樣子!」

我笑著回說:「當然會累啊!」

寫完這手札的同時,我也帶著微笑問自己:「下次要挑戰那裡?」

完整圖文請點閱:

石碇、平溪、坪林翻山越嶺亂亂騎(上)

石碇、平溪、坪林翻山越嶺亂亂騎(下)

延伸閱讀
2010-05-07 23:51 發佈
看過雲海兄的遊記後,
才知道南山寺已有百年的歷史....

在今天天氣不佳沒有出門日子,
雲海兄的遊記正是陪伴度過假期的好文,
感謝!!

台灣.用騎的最美

自己深坑住了多年
對石碇地理人文瞭解
還不如 雲海兄
下次要去試試這個路線

去東勢格時
我們是走另一條路
過嶺腳瀑布後
一條叉路右轉
風景也很好
不過都是開車去了
也接到坪林
takemehome96 wrote:
看過雲海兄的遊記後,...(恕刪)


後來,又帶朋友開車去爬獅公髻尾山,回程就在南山寺旁吃臭豆腐,老闆娘還會請喝他們自製的茶,未來若再騎這裡,不趕時間的話,可以在此休息久一些。

原本周日要去騎火燒寮,結果又被雨給澆熄了

本周六、日要來去合歡西、北峰,純登山,希望能有個好天氣
fishing_boy wrote:
自己深坑住了多年 ...(恕刪)


您開車走的路也就是takemehome96兄所寫的「我們的藍鵲公路.........北43/北42」遊記。

現在網路發達,查資料很方便,不然也不知從何瞭解起這些人文地理,很高興與君分享。

單車因為速度慢,比較能觀察周遭的景物,有機會可以去試試這路線。
大大您好 請問您從南山寺下以後的路線是怎麼走的呢? 小弟這週六照您的遊記去騎 沿途風景宜人 美不勝收
不過從南山寺下來以後就直接到北42 還被報錯路 走到雙溪那邊 -.-
sky雲海 wrote:
見到takemeho...(恕刪)

linklist wrote:
大大您好 請問您從南...(恕刪)

當時沒有用GPS記錄軌跡,想用Google Maps拉看看,可是那路真的複雜,我自已騎過的路,甚至後來還帶朋友開車走過一次,但我還是拉不出來咧。

離開南山寺,面對南山寺往左騎,不久會見到往左的下坡路,我猜你可能是由此叉路(樟空子路)下坡接坪雙路。

sky雲海 wrote:
問自己:「下次要挑戰那裡?」...(恕刪)

看這篇遊記好像自己親身去旅行一般
坪林也遺忘他有些日子了,讓我想起當初去虎寮潭和黑龍潭的景色
重拾記憶,他日再來拜訪
sky雲海 wrote:
平溪鄉東勢村位處竿蓁林溪上游,舊稱「東勢格」,可能在石碇街之東方而得名。「東勢格」為安溪人高德意所闢,東勢格內今亦有地名為「高德坑」;因先民行至玉桂嶺,見山勢朝西向傾斜,望東為一山巒起伏,故名「東勢格」。東勢村原有東勢與紫來兩村,於民國六十七年所合併,當初兩村以基隆河支流的竿蓁林溪與竿蓁坑溪為界,為與東勢村有別,取名「紫來」,即「紫氣東來」之意。


雲海兄 邊走邊拍~真讚
話說小弟也好久沒邊走邊拍了...
加分~板橋大炳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車騎,該讓就讓、該慢就慢、該停就停。
benson6032 wrote:
雲海兄 邊走邊拍~真...(恕刪)

話說這篇是一年前的遊記,被挖了出來
大炳兄不要學我越來越懶

liuliuy8 wrote:
坪林也遺忘他有些日子了,讓我想起當初去虎寮潭和黑龍潭的景色...(恕刪)

有了雪山隧道後,坪林遊客少了,車也少了,但坪林之美不變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