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場-為太平山出入的主要門戶,過去是太平山木材轉運站、卸材廠,也ˋ平地森林火車的起點。
一度原車站改為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售票站。
松羅國家步道-位於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是羅東林管處在宜蘭縣開闢的六條國家步道之一。
趁著有要事返回宜蘭之便,來趟懷舊之旅。
由羅東出發,沿台7丙溯源而上,這是一條再熟悉不過的道路。三個寒暑,自己就是如此騎著單車渡過的。
我的母校,生涯中的最高學府-省立羅東工商職業學校,現更名為羅東高工,就坐落在廣興台7丙的道路旁。

騎呀騎的,天色已明,雨要下不下的,進入三星市集前,右側有一人為的花海園藝。台灣何時成為花卉王國,還是花藝博覽會已展開,怎麼所到之處都有花海的活動。

繞經三星抵達天送埤,先在早餐店準備午餐的糧食,然後繼續向前行,來到轉往泰雅大橋的叉路口處。

左側的憲明國小是老婆的母校,我們一家三口曾在此露營過。

說起來還真的有些誇張跟離譜,因為老婆的娘家離此不到三百公尺。有溫暖舒適的被窩不睡,偏偏喜歡那種睡不安穩的感覺,真是「特別」的家庭。第二天醒來,才回家像老人家請安。
老婆的娘家就坐落於一個小山丘上,簡單的房舍卻充滿著溫馨。每年的春節,這不起眼的房舍洋溢著30餘口歡樂爽朗的笑聲。



別人是初二回娘家,我們則除夕夜就來此報到,小孩玩鞭炮,大人則上戰場玩接龍殺的日夜無光,一年一度的盛會誰也不想錯過。當凝聚家庭向心力的精神支柱不在之後,各自為家,一切只能回憶。
離開無人居住的舊房舍,心中難免落寞,期待它有風華再現的一天。
繞道參訪兩個平地小火車站之一的天送埤站。真的好可惜,若是小火車能繼續行駛,那該有多好,這裡面也有自己滿滿的回憶。



接回台7丙,一段爬坡路,右側有一新闢建的「拳頭姆步道」,適合親子遊,有時間不妨進入逛一逛。

經過地層下陷區,前方就是「長埤湖遊樂區」,黑天鵝已不見蹤影,綠頭鴨與大白鵝成群游於湖面上。

台7丙7K過後,就是清水地熱叉路口,不過清水橋,直行沿清水溪畔的較小道路而行。

不久有一小崩塌,之後路況都還滿穩定的,小支流處仍可見土石流的破壞力。

這裡是通往地熱野溪溫泉的叉路口,兩年前還曾來這裡泡湯過。今日走入溪床,路徑已改變,溫泉區也已被水災後的土石流給淹沒了。



地熱溫泉依然白煙裊裊,溪床地貌卻時時改變。
路況也始終無法掌握。


前行之路更是慘不忍睹,雖然已修復仍泥濘不堪。

道路的盡頭是三星分局清水檢查所,這是一處神祕的招待所,平時大門深鎖,必要時可提供泡湯。


叉路的另一盡頭為一民宅,旁邊有一口噴泉,提供屋主源源不絕的溫泉。自己早期來此登山,承蒙屋主指點迷津,才能成功登頂。今日到此一遊,順道拜訪,喜見一切安好,深感欣慰。


重返台7丙,過清水橋,一路寬敞車少空氣好。

經清水湖,左側一發電廠。有同學住這裡,那時交通不便,求學真的很辛苦。

抵達牛鬥,宜51與台7丙叉路口,捨台7丙,轉進宜51,這裡車更少,卡好。

過牛鬥派出所,一路爬升,山谷中有一片優美的莊園,置身山林讓人心曠神怡。


以輕鬆的心情輕鬆騎,但持續不斷的爬坡卻一點也不輕鬆,累了,只好在路旁休息喘口氣。

牛鬥苗圃是一處不錯的展望點,難免要駐足觀景。

4.5K是越嶺的最高點,之後一路滑行4.5公里,來到東壘部落,原住民朋友已開懷暢飲。


蘭陽溪的隔岸是台7線,而這裡就是觀賞台7線最佳的地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視野,不同的美景,這是跑雙北時無法領會的感受。

經瑪崙橋,河床堆積大量土石,菜園已不復見,橋頭左側的瑪崙部落,是樂水村三個部落中最大的群聚部落。

新增建的運動廣場,竹屋造型是昔日原住民的建築,有住宅、儲藏屋、慶典的販售屋。

接下來就是智腦部落,過此,則開始爬坡,下坡前有今年「羅東自行車挑戰賽」的警示牌,「前方險下坡,請減速慢行」。相信有參加這項比賽的車友,對這條路線應該印象深刻。



下抵田古爾橋,田古爾溪(打狗溪)河床的高度已接近橋底,只要有暴雨出現必定會淹過橋面。

一趟懷舊之旅,讓自己感觸良多。無論是清水地熱或宜51線,自己皆走過數趟,看到地形的改變,土石災變不斷,真的很令人感傷。
宜51線全長16.353K,接上宜專一往太平山的道路,隨即過橋下行至土場。

土場,一輩子永難忘懷的回憶。那一年和高職的同學搭小火車至此,先在多望溪戲水,之後轉搭蹦蹦車在山林間奔馳,接著改搭空中纜車飛渡峽谷,就這樣數度交替才抵達太平山莊。夜晚賞月,清晨觀日出與雲海,再遊原始森林,宛如人間仙境。這樣的經驗,一生也僅此一回。



時已近午,兩位車友才要上太平山,未免太晚了些。他們說,「沒關係,時速5公里,5小時就可以到達」。
今日天候不太穩定,山區鐵定會下雨與濃霧,實在有點替他們擔心,但無論如何還是祝他們玩得愉快。

離開土場,過家源橋走台7甲,於百韜橋接上台7線,回望剛才自己走過的宜51線,東壘、瑪崙兩部落,分別座落於瑪崙橋兩端,而此時雲霧已聚集過來,看來又要被雨追著跑了。


過英士橋,繞入英士社區晃晃。一般人口中的英士國小,其實是四季國小英士分校,這種開放性的校園,是我的最愛,登山、環島、長途旅遊都是選擇它為夜宿點。


牛鬥橋台7丙的起點,早上如果直行台7丙就會從這裡過來,繞這一圈比直行可多花了三小時半,但回憶卻是無價。

旁邊有新的橋樑在施工,可取代列入危橋的牛鬥橋。

續行經過松羅溪,沿溪畔道路走訪松羅國家步道,新鋪設的水泥路面和旁邊的停車場,規劃得很完善,讓人耳目一新,眼睛為之一亮,每一次的造訪都會感受到它的不同與改變。


曾獨行探幽,曾一家三口漫步、戲水,曾夫妻兩人探勘闢徑接通松羅湖步道,還遭蜂吻,曾帶領大隊人馬到此攬勝。不同的時節,不同的情景,就有不同的回憶與樂趣。
過檢查哨後,路徑依溪畔修築,經一小段土石路抵達淨水場,不遠處就是松羅國家步道的入口。




從這裡開始是非常棒的歐胡落路線,值得來體驗,前進800公尺有繩橋橫跨松羅溪。今日的旅程在此打住。



後段尚有一公里的路程,下回如果吃錯藥再扛車進去玩玩。
雨越下越大,再一樹蔭下避雨著裝,順便補充能量。
回程直行進入松羅部落,接上台7線成一路縱隊。兩人默默無語,低頭猛踩踏板,經泰雅大橋直奔羅東,濕、冷、風、雨,逼出老婆的潛能,一路狂奔不喊苦,就是希望早一點脫離苦海。
老婆事後問我,雨天騎車一點也不好玩,為什麼你偏要往雨中跑?冤枉阿!老婆大人,我出門時都是好天氣,半路被水扁,實在也無奈。為了回到溫暖的家,任憑風吹雨打也要勇往直前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