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303F 民視異言堂報導>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jsmz wrote:
三貂嶺舊隧道一但改成「適合騎行」,必然產生民眾自主飆車的現象(包括小孩車、電輔車、自行車),


jsmz wrote:
就像我前面說的,隧道越方便騎行只會造成步行者,不便騎士更不敢進去,...(恕刪) 因為,平整的道路反而會造成步行者,不便騎士不敢進入隧道反而造成只有獨厚自行車騎士的特權結果微笑。...(恕刪)



以上就留給各位自己想像了,在我看來,意思大概就是不能讓單車族太方便,否則會危害到其他人。

照樣照句:
高速公路道路不能適合行駛,否則必然導致民眾自主飆車。

jsmz wrote:
所以我認為『為所有使用者爭取平整安全的通行道路』是個假議題微笑,因為,平整的道路反而會造成步行者,不便騎士不敢進入隧道反而造成只有獨厚自行車騎士的特權結果微笑。

平整道路目的是讓所有人都公平使用,而不是以特殊目的限制某種運具來達成齊頭式平等。

可能我們想像中的平整道路還是有所不同。

道路平整與無障礙,兩件事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交通3E就可以很清楚的解決這個問題。
虎皮KKK

我們討論的是自行車&行人沒錯吧?怎麼跳針去動力機械&行人了?你舉的例子裡,哪個國家把自行車視同動力機械的,麻煩請指教。

2024-05-16 14:39
jsmz

誰在討論清朝和共產?那種政治問題是誰提的?

2024-05-16 18:38
虎皮KKK wrote:
以上就留給各位自己想像了,在我看來,意思大概就是不能讓單車族太方便,否則會危害到其他人。

照樣照句:
高速公路道路不能適合行駛,否則必然導致民眾自主飆車。



你的論理邏輯和我不同只是是斷章取義的拆解我完整的論述,我不認同

1.道路當然應該平整,我從來不認為道路應該崎嶇不平,你認為道路應該不平整,是你的理念,我尊重。一般馬路高速公路有警察、科技執法、街頭監視器、開單、各種管理措施,尤其是有警察+開單😊三貂角舊隧道沒有這些管理所以不能相提並論。

2.隧道平整的結果,就是『自主飆車族』出現,讓其他人無法輕鬆的使用道路,其他人是指『步行者、輪椅、娃娃車』
3.我說是『自主飆車族』,請注意我沒有說你喜歡飆車或是長途自行車喜歡飆車自主飆車族就是『因為路很平、沒有人管、我高興,我有力氣,我就飆車了』。這是台灣社會風氣,你改不了,任何人都改不了,就像我曾舉例有9成的自行車騎士看不懂『牽引道禁止騎行』的標誌。有人認為遵守規矩是笨蛋?那是個人意見,我尊重。但我我遵守規矩,我也尊重每個使用者,但我知道我不是笨蛋

4.這些飆車族確實讓步行者感到恐懼,飆車族讓步行者沒辦法輕鬆散步走隧道,沒辦法邊走邊吃走隧道,沒辦法停停走走的走隧道。
5.別說飆車族,就算是低速行使的自行車,我自己在等紅綠過馬路的時候的時候我也不喜歡身邊有一台ubike靠我很近,因為騎士的ubike就算是輕碰到我小腿或褲子,我會有感覺,騎士有輪子的距離沒感覺。我個人騎車時都會遠離路人,因為『低速行使的自行車對路人也是一種威脅』

6.在人行道或馬路上,一般路人都會擔心自行車騎士了(飆車,非飆車)何況是在『窄小的隧道』就算照明充足路面平整,觀光客,度假心情的人還是會覺得『和自行車並行,很危險』為什麼步行者不能有輕鬆的心情步行在草嶺舊隧道裡面?為什麼自行車騎士的騎乘感優先?

7.我認為,一旦隧道路面平整,一定無法制止『自主飆車族』的發生。有人說靠宣導處罰就可以,我說那是空話,因為公務機關的心態是『錢是納稅義務者的,沒辦法進我口袋』但是『時間是我自己的,沒有加給加薪我不需要負擔額外的管理工作,沒錢給我加薪加給,我就放著』我就放著,這就是公務員心態,建設好一條道路給你,你還想叫我幫你管理?,免談,就放著就好了。

8.對公務機關來說,沒錢沒預算最大😊我薪水照領,我沒貪污就好。所以我說,政府機關『只有建設的錢,沒有管理的錢』。

9.我也認為『有人管理,就可以減少自主飆車族的發生』,但是,誰要管理?

10.你說『有管理』就好,我說『要管理?經費在哪裡?』

11.別忘了,我認為『生態是真的』你如果認為生態是假的,我非常支持你去爆料。

12.應該給路人方便?還是給自行車方便?還是互相尊重?台灣社會是包容性很低的社會的。
ytl46 wrote:
2022年11月6日 當年宣布開放參觀後 , 好不容易在網路上登記搶到參觀機會
上頭壓根沒提到任何生態的字樣


謝謝謝你提供這些施工中的照片資料,如果『生態是假的』我非常支持爆料,不能姑息這些亂用公帑的人
t4236774 wrote:
我們是不是也不該為少數步行者每天請那麼多人看守管理? 這是不是也算浪費納稅人的錢?
這些步行者其實只佔(1280-691)/2300萬步行者=0.00256%,裡面還包含極少數騎車的人


謝謝你用數字討論
1.我認為三貂嶺舊隧道先天地理環境不在交通要道上,所以會去的人本來就不多,要增加觀光客,應該要加強公共運輸,巴士、火車、遊覽車、小客車停車場

2.因為我認為三貂嶺舊隧道遊客不多的原因是因為交通不方便而這種不方便不會因為『改成平整道路,吸引長途騎士』而有改善,因為觀光客的組成中長途騎士本來就不多,而且多數騎士也不是長途騎士。

3.我認為『三貂嶺舊隧道遊客』是來自於公共運輸或自行開車,所以遊客下車後會步行參觀,所以『生態隧道』正好提供遊客下來步行的去處,既然是步行參觀生態,所以要顧及『步行者的心情』。

4.對於騎士來說,騎士已經在北部四條隧道中的三條取得自由騎乘的特權了(步行者有時間限制,騎士沒有),讓一條給生態,又如何

5.我在討論就三貂嶺隧道的時候不會以『台灣人口2300萬人作基礎』因為台灣的公共運輸還沒辦法讓2300萬人輕鬆前往三貂嶺舊隧道,用2300萬人當基礎那是畫大餅。而且,前往三貂嶺舊隧道的遊客除非他家在隔壁500公尺否則一定不是步行前往的,一定是『公共運輸/開車+步行』騎行者不多。
所有回覆皆摘錄回文,有斷章取義、邏輯不順之處懇請指教,免得汙衊好人。

jsmz wrote:
7.我認為,一旦隧道路面平整,一定無法制止『自主飆車族』的發生。有人說靠宣導處罰就可以(恕刪)
1.道路當然應該平整,我從來不認為道路應該崎嶇不平,你認為道路應該不平整,是你的理念,我尊重。
2.隧道平整的結果,就是『自主飆車族』出現,讓其他人無法輕鬆的使用道路,其他人是指『步行者、輪椅、娃娃車』

順序對調一下,你不覺得矛盾?

jsmz wrote:
3.我說是『自主飆車族』,請注意我沒有說你喜歡飆車或是長途自行車喜歡飆車自主飆車族就是『因為路很平、沒有人管、我高興,我有力氣,我就飆車了』。這是台灣社會風氣,你改不了,任何人都改不了,就像我曾舉例有9成的自行車騎士看不懂『牽引道禁止騎行』的標誌。有人認為遵守規矩是笨蛋?那是個人意見,我尊重。但我我遵守規矩,我也尊重每個使用者,但我知道我不是笨蛋。
4.這些飆車族確實讓步行者感到恐懼,飆車族讓步行者沒辦法輕鬆散步走隧道,沒辦法邊走邊吃走隧道,沒辦法停停走走的走隧道。

你都知道問題出在自主飆車族了,你都知道有守法的騎士了,為何要因為你所謂的自主飆車族而剝奪正常用路人的權益?而不是消滅自主飆車族。

如果8+9在三貂嶺隧道放鞭炮,然後政府禁止所有人進入隧道,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jsmz wrote:
6.在人行道或馬路上,一般路人都會擔心自行車騎士了(飆車,非飆車)何況是在『窄小的隧道』就算照明充足路面平整,觀光客,度假心情的人還是會覺得『和自行車並行,很危險』為什麼步行者不能有輕鬆的心情步行在草嶺舊隧道裡面?為什麼自行車騎士的騎乘感優先?

之所以危險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工程(Engineering)設計,而不是解決製造問題的人,雖然我知道在這種環境生活久了難免耳濡目染。

jsmz wrote:
9.我也認為『有人管理,就可以減少自主飆車族的發生』,但是,誰要管理?

沒人管理、沒經費管理,就禁止某部分用路人?
jsmz wrote:
10.你說『有管理』就好,我說『要管理?經費在哪裡?』

這就是交通3E中的執法(Enforcement)。
21世紀了,不要因噎廢食。

jsmz wrote:
12.應該給路人方便?還是給自行車方便?還是互相尊重?台灣社會是包容性很低的社會的。

以交通3E中的工程(Engineering)來讓路人跟自行車都方便,環境沒嚴苛到只能二擇一。
更何況三貂嶺隧道內道路寬3公尺,並不是沒條件讓人車分離。

交通3E不是只適用於一般道路,這個「生態隧道」也適用。
交通教育(Education):教育用路人法規、用路習慣。
交通工程(Engineering):以工程設計解決人車衝突問題。
交通執法(Enforcement):針對違法行為加強取締。
其中,工程又是最簡單的,正所謂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小事。

直接禁止一部份人進入,雖然立竿見影,但未免也太鴕鳥,難怪有人懶的抬槓。
prozacist

你竟然還能從那邏輯荒腔走板的回文裡一一比對理出頭緒,真的是太強了!

2024-05-16 22:01
虎皮KKK

prozacist 所以我不會再參與他的抬槓了[笑到噴淚]

2024-05-17 9:56
虎皮KKK wrote:
所有回覆皆摘錄回文,有斷章取義、邏輯不順之處懇請指教,免得汙衊好人(恕刪)


1、我是好人壞人?不用你判斷😊你以為你有資格判斷我是怎樣的人喔?你別開玩笑了😊你太自大了😊自大會遮蔽你的眼睛,關鍵字搜尋「騎士炫彩風鏡」護眼又安全👍
同溫層待久了,就會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你是好人?壞人?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在討論「三貂角舊隧道」的問題上,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並不重要😊好人壞人本來就是非常空泛的概念,你心中的好人可能是我心中的壞人,這種問題偏向政治鬥爭,我不討論。

2、你拆解了我論理的順序,你自己重新拼湊,你當然會覺得矛盾😊矛盾,是你自己造成的,別賴我頭上😊台灣早期有種東西叫做拼裝車看起來很奇怪,就是這個現像😊你拆解,調動我的論述,你當然覺得奇怪😊

3、『道路平整』和『自主飆車族的出現』本來就兩件事情,台灣、日本、美國高速公路很平很直,也有飆車族😊這兩件事情本質不同,一個是工程問題硬體,一個是管理問題軟體問題,何來矛盾?我喜歡騎車難道我不能喜歡爬山?😊工程(三貂角舊隧道平整)本來就不能解決管理問題(自主飆車族出現=步行者驚恐=又變成少數自行車特權)😊

4、我知道你只是因為你自己論述有限,然後想把「矛盾的帽子」扣在我頭上,然後,看起來你是對的😊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政治鬥爭手法,很普通的事情,不影響我的論述😊

5、你能夠討論就討論,沒人強迫你😊

6、你不論述,你會抬槓也不錯喔😊

7、你是不是看得懂「牽引道禁止騎乘」的騎士?我不知道?但我看得懂😊
ytl46

jsmz大請平心靜氣的回文啦 , 文章看來是虎皮KKK大是怕汙衊好人(汙衊你)

2024-05-16 19:37
jsmz

ytl46 建議不要再提好壞人否則我又要再提一次騎士炫彩風鏡了 [微笑]又會失焦了

2024-05-17 0:28
jsmz wrote:
1、我是好人壞人?不...(恕刪)


jsmz大請平心靜氣的回文啦 , 從文章看來是虎皮KKK大是汙衊好人(汙衊你)

看的出jsmz大明顯在乎的是"用雙腳行走"的用路人的安全與權益

虎皮KKK大的部分則是"守法守規矩的騎士"的安全與權益

這兩者完全不衝突啊 ! ! ! 並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單贏局面

利用"交通3E" 來消滅自主飆車族不是對全部守法用路人更好 ! ! !

建議jsmz大可以Google "交通3E"這個關鍵字 , 有很多論述 , 也是有具體成果的

交通「3E」為交通教育(Education)、交通工程(Engineering)及交通執法(Enforcement)

小弟就以工作生活最熟悉的環境=台北市為例

每日接送小孩到學校及上班途中會經過幾個大型紅綠燈路口

1.光復忠孝 2.敦化忠孝 3.忠孝復興 4.忠孝基隆 5.忠孝逸仙

自從被外國媒體報導台灣是行人地獄後 , 警察強力執法強力開單***[交通執法(Enforcement)]*** , 加上各家媒體強力放送相關新聞***[交通教育(Education) ]***

歡迎jsmz大有機會在上下班時間 , 經過這幾個路口時 , 可以好好觀察體會台灣人原來也是會守法的 ! ! !

其實不只多數開車的用路人會乖乖等待守法優先禮讓行人 , 連行人也多有自覺會加速通過

不會用散步、進三步退兩步、滑手機的態度 , 多半會加快腳步通過紅綠燈路口 !

而小孩的學校附近的紅綠燈這學期開始會在學生上課放學時段 , 轉變成「行人專用時相」 , 跟之前相比人車通行反而更順暢 ***[交通工程(Engineering)]***

所以台灣人不是不守法 , 而是政府訂定了法規有無決心徹底執法 , 不然為啥台灣人到日本、新加坡去玩會遵守當地法規

不是台灣人擔心丟台灣的臉 , 而是人家警察是真的會認真開罰單 , 相比台灣的罰單低廉 , 日本、新加坡的罰鍰真的是高到天際 ! ! !
虎皮KKK wrote:
以交通3E中的工程(Engineering)來讓路人跟自行車都方便,環境沒嚴苛到只能二擇一。
更何況三貂嶺隧道內道路寬3公尺,並不是沒條件讓人車分離。...(恕刪)

謝謝虎皮KKK大分享交通3E,有關三貂嶺隧道路寬,我實測隧道最大寬度超過4M,但實際路面淨寬未達2.8M。

以下是四條隧道作為自行車道包含路面、照明狀況、淨寬及最大寬度的比較照片:



有實測為基礎來比較,可讓大家更能直觀理解三貂嶺隧道以自行車道經費卻採如此之設計,一開始名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未見生態檢核卻又改名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定位前後不一,說法也前後不一,才會讓現場出現各種人車衝突,輿論場出現各方各有堅持。

另未免被認為照片內騎士騎很快,要說明這是因為光線暗造成的現象,且2019/8/6新北市政府市政新聞中說:

工務局表示,近年來瑞芳和雙溪地區低碳輕旅行興盛遊客也愈來愈多漸增,這兩區在地理上雖然咫尺相鄰,卻受地形阻隔難繫,新北市政府希望透過開闢三貂嶺舊隧道自行車道,串連附近景點,騎乘鐵馬也可沿路欣賞許多自然天成尚未開發的美景,縱情於山間小路,還可以恣意享受風馳電騁的快感,雲淡風輕好不愜意,豐富旅行趣味。」

其實我們的速度離市府強調「風馳電騁的快感」還有一大段距離。
台灣.用騎的最美
虎皮KKK

感謝分享實測數據,3米寬資料來源是https://thedarkline.ntpc.gov.tw/tw/apply/index.aspx,公家機關真可悲...

2024-05-17 9:52
takemehome96
takemehome96 樓主

這條每公里造價1億的自行車道,是台灣自行車道工程最經典的負面案例,沒有之一。

2024-05-17 17:12
takemehome96 wrote:
謝謝虎皮KKK大分享
三貂嶺隧道路寬
...(恕刪)

為了從下面打光作了兩邊的超寬側溝,填平起碼多出80CM,公共工程一定要遠離自以為是的藝術家,都沒人能去查查得的獎項含金量多少嗎?拿得獎來合理化工程的重大缺失,搞到後續還要浪費一大堆錢派一堆人管制,還限制了大家自由進出,真的有夠可惡!
ytl46 wrote:
jsmz大請平心靜氣的回文啦 , 從文章看來是虎皮KKK大是怕汙衊好人(汙衊你)
看的出jsmz大明顯在乎的是"用雙腳行走"的用路人的安全與權益
而虎皮KKK大的部分則是"守法守規矩的騎士"的安全與權益
這兩者完全不衝突啊 ! ! ! 並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單贏局面
利用"交通3E" 來消滅自主飆車族不是對全部守法用路人更好 ! ! !
建議jsmz大可以Google "交通3E"這個關鍵字 , 有很多論述 , 也是有具體成果的


謝謝你參與討論
1.我重視的不是『步行者的安全』而已,我重視的是『在隧道中,如何讓騎行者和其他使用例如步行者、輪椅、手搖騎士、娃娃車、小孩車快樂輕鬆的享受隧道通行的樂趣』我著眼在「共享=包容性」。我不認為「守規矩的騎士很多」建議你不要再提好人壞人,否則我又要再提騎士炫彩風鏡了

2.你提到忠孝東路路人和車輛守法的交通情況似乎要表達在全體使用者共同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下,也能營造出共享優良交通環境的的結果。忠孝東路我很熟悉,從台北車站的希爾頓,到行政院對面的來來飯店,從亂七八糟的光華商場到拆遷後出現的三創園區,從忠孝東路捷運黑暗期到現在大巨蛋重現光彩的忠孝東四段,從廢棄的啤酒廠到華山園區的再到新建聯合報大樓旁邊的松山園區,從國聯飯店到W飯店,從信義區兵工廠到現在A8新光三越到台北101,我都很熟悉。

3.台北市交通警察最多的的道路除了忠孝東路以外,仁愛路的交通警察也很多。警察多,大家就會守規矩。忠孝東路警察多的原因是因為車多人多。仁愛路交通警察多了原因是因為大官多,從台北市政府到總統府都有很多大官的官邸,尤其總統上班的時候,警察特別多。警察多,所以大家都守秩序。

4.我很熟悉台北市的交通但無須設定我是台北人或新北人或我住哪裡。

5.我經常在台北和台北以外的縣市出差很深刻體會一件事情『台北市是天子眼皮下的地方,大小警察都想爭取在天子(大官)面前表現的機會,所以警察特別多,民眾看到警察多就會『半自動』守規矩,但是台北市以外的縣市是『非中央政府所在=預算少=地方警察少=守規矩是怪怪的事』,這是我個人的體會。我知道台灣社會風氣是『沒警察=沒人開單=不用守規矩=守規矩是怪怪的事情』。忠孝東路的『車輛、行人守規矩的情形』也是因為警察,科技執法特別多所以大家守規矩,並不是因為台灣社會有守法的習慣,也不是台灣社會有『自動遵守規矩的習慣』而是因為有警察。這是台灣和日本,美國很大的不同。

6.回到三貂嶺舊隧道,我認為一旦改成和草嶺舊隧道一樣明亮平整的通道後,因為『沒人管』所以一定是『騎車族會威脅其他使用者』,以台灣的社會風氣不可能會『自動守規矩的』,如果『三貂嶺舊隧道改成平整光亮的情形』當然在客觀上對全體使用者都很好,但是,以台灣社會風氣在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配套的管理措施沒有嚴格執法者(警察,科技執法),大家是不會守法的,所以,實際上是讓騎行者(各種騎行者)威脅其他使用者而已(非騎行者)。長途騎士只是一小部分自律性高的騎行者而已。

7.當然,我是站在『有生態』的角度看這件事情。如果『沒有生態』的話,我認為應該改成平整光亮的通道,但是,沒有管理措施的話,一樣是讓騎行者繼續威脅步行者等,而造成隧道變成騎行者特權的地方。當然,如果『有生態』是假的,有弊案,我當然支持揭弊不姑息。

8.我的論點並不是針對『長途騎士』而是希望各位喜歡騎車的騎士注意一下『如何營造一個不同速度使用者可以共存的區域』

9.相信各位都去過大稻埕公園。你可以嘗試在大稻埕公園靠近自行車出租點網球場的方向,穿拖鞋穿T恤短褲,沒裝備安全帽,像個當地居民在附近河邊欄杆、草地、自行車道散步享受夕陽或晨光,然後,你體會一下,你可不可以閉上眼睛體會風聲?放鬆心情?享受微風微雨?你要不要擔心其他速度使用者(慢跑者、騎行者、高速騎行者,娃娃車)。我的經驗是『很難』,因為大家只注意自己使用的樂趣,不考慮其他人,當然這也沒有問題,這就是台灣的社會風氣而已,沒有特別好或特別不好,就是如此而已,我接受台灣風氣。

10.我非常瞭解機關的心態,機關只願意建設=表現=政績=選票,不願意在花功夫去管理,主要就是預算和公務員心態問題,這也不是問題。在台灣,沒有人管理的隧道,就是『誰快誰贏』。當這些200人在抗議鋼筋裸露路面不便騎行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如何和步行者、輪椅、娃娃車其他使用者共同享用這個美好的隧道?在我看起來是沒有。當然,爭取自己騎行的方便也沒有問題,但是,沒有管理的配套措施,結果一定是造成『騎士特權隧道+1』。

11.如果這200人在社會上有一點影響力,是不是願意除了爭取騎行者的方便外也願意『與其他速度使用者共享隧道』?所謂共享不是單純的『歡迎你來用』因為『步行者輪椅者娃娃車等慢速使用者是對騎行者有恐懼感的』,如何解決?有人說透過各種方法可以辦到,可是機關不辦的話『誰要辦?』如果沒人要辦,就是說空話而已。就像台灣社會的停車習慣是『沒警察就本來可以紅線停車一下讓我自己方便一下,很光明正大

12.我不認為有經驗就代表講的話是對的,因為經驗或許是陋習,我也不認為年輕人的解決方案是沒有經驗的幻想,因為幻想就是一種演化適應環境的火花,我認為世界是年輕人的就像歐巴馬47歲就當上美國總統美國人也沒人覺得他是年輕人不夠格當總統,當我看到張忠謀80幾歲還上節目的時候我覺得他應該放下台積電了,他的表現就是王者眷戀過去的榮耀不願意下台的樣子,台灣進步慢,這種存在感的心態也是原因之一,這也是台灣特色我蠻討厭依老賣老或喜歡說教的人,我自己參加活動或社團時會特別注意主事者是長輩還是年輕人,年輕人總是聰滿幹勁但長者算計比較多。是怎樣的人在帶領你的團體你自己知道,但也無須臆測我的年齡或經驗。畢竟,你我都是鄉民,就事論事討論問題蠻有趣的。

13.長途騎士喜歡騎車經驗豐富而偏向守規矩騎士=市民菁英騎士,但是,隧道中會出現小孩騎士、長輩騎士、聊天併排騎士、購物袋傾斜騎士、流浪漢騎士、親子教學騎士、遛狗騎士、談公事騎士,社交騎士,這些騎士才是多數騎士,這些騎士和長途騎士不同,這些騎士的可預測性低,但是,在當天不騎車的人的眼中,這些都是『騎士』。市民菁英騎士會尊重其他使用者,但是『其他騎士』會嗎?我認為不會,那麼,誰應該確保這些騎士與其他使用者共享隧道?沒人。當這200人為騎行者爭取到一條平整的三貂嶺舊隧道後,實際上,是為全部騎行者爭取到舒適騎乘的隧道,長途騎士=自律騎乘者不會造成他人困擾,但是『非自律的其他騎行者』會對其他使用者造成威脅。或許你會說『別人不守規矩,和我自律騎乘者何干?』但是請記得『是誰』替『非自律騎乘者』爭取到順利騎行三貂角舊隧道的機會?

14.起初我也看不懂『牽引道禁止騎行』的標誌但是當我小孩識字以後問我『為何不用牽的?』我才體會到我沒做到正確的榜樣。當騎士滿身裝備,車子漂亮在騎乘的時候是會吸引別人注意的,一舉一動會有帶風向的效果,當這些長途騎士=自律騎士=裝備齊全騎士能夠做出一個『榜樣』的時候,別人會看到,或許,有機會讓所有使用者都願意遵守規矩=共享公共設施。抗議是一種榜樣,守規矩也是一種榜樣。
jsmz

好人壞人的概念都是從自己同溫層傳來的標準,每種同溫層的標準都不同,一旦使用其中之一的標準,容易忽略其他標準,然後就產生自大

2024-05-17 11:20
虎皮KKK

說得很好,下次別說了。[笑到噴淚]

2024-05-20 15:53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