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突破10萬點閱>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一條令人難以自拔的自行車道/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jsmz wrote:
1.社會運動=政治活...(恕刪)

不要浪費錢建設,大家把錢分掉,真是好主意!
請問你有什麽好主意打醒拿著自行車預算不好好做自行車道的官僚?
jsmz wrote:
交通部有統計12歲以上常騎車北部210萬人2週內有騎車26.9%休閒用


你會把想去騎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人數估到只有597人,基本上就已經違背這兩年來的既有事實了,這兩年來每日幾百位,假日可能有上千位的使用者累計下來,扣掉步行者,把單車騎進三貂嶺自行車道的絕對有超過你算的597人。而如果光北部這區區597個體力異於長人的單車勇腳,就有200多人現身積極的參與本次快閃,那可見這三貂嶺隧道被設計的有多糟,騎過的都覺得非常不滿意。

而以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目前的狀況,當然是只能休閒用,甚至隧道內只適合牽車散步,而照你的數據,光在北部就有粗估564,900超過50萬人是這隧道自行車道的潛在使用族群。你指控這200人出席的快閃,不能代表北部這50萬人發聲,甚至指責這是綁架全台灣的單車使用者的意見。

然而,你這論述要成立的前提是你得讓這幾百萬人都有機會至少進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騎過一次才能把這些人當分母吧! 目前的狀況是,這條自行車道被不當的設計限制成需要用預約制控管,加上不友善單車的環境,一開始就先大幅的降低單車族到這邊騎車的意願,換個角度說,你也可以解讀成這是管理單位的一大勝利,就是讓原本騎完之後會發生更多意外,更多抱怨的人數大幅下降了。連來騎的意願都沒了,又怎會想去參加陳抗呢? 而且本串討論Eddie大提供的資料也提到,管理單位在試營運階段有做過使用者滿意度調查,其中單車騎士不滿意比例極高。

而且在牡丹和三貂嶺端都有Ubike租借站,從兩端車站或停車場到隧道入口都還有段距離的情形下,絕大部分的人還是選擇步行進入就可看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到底是有多單車不友善,連休閒騎士都放棄比較省力的方式寧願走路。
1、你只有這種「好多人去三貂角」這種說法的話,那我知道你是憑感覺在說話😊我不是憑感覺在說話的

2、你如果有「統計數據、田野調查」告訴我每天多少人?自行車騎士多少?還能稍微討論😊

3、憑感覺的,就是說說而以,但是能煽動人心😊很棒,社會活動=政治活動,就是需要你😊

4、三貂角當地居民要什麼?還外地人告訴當地人嗎?😊就好像台北人告訴花蓮人要環保請維持落後,但是花蓮人要進步,不要環保

5、你們區區200人能代表什麼事?就是一些市民菁英而以😊對單車族群而言,沒有代表性😊


prozacist wrote:
你會把想去騎三貂嶺隧...(恕刪)
prozacist

三貂角和三貂嶺有段不小的距離喔! 你說我憑感覺,所以你是要宣稱從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開放至今,僅有597人騎單車進入隧道過嗎? 然後用這篇頗的數字來當作三貂嶺隧道應該改為純步道的依據嗎?

2024-05-08 8:47
政治活動=設立高遠目標,作法空泛,取得自我利益後,然後,就是別人的事情了

1.三貂嶺隧道本身地理條件就不是市區,本來就不可能吸引新北台北市的人經常『去那裡騎車(轉乘)』或是『騎車去那裡(直接騎乘數十~上百公里)』

2.因為三貂角本身不在市中心,所以『吸引北部地區經常騎車的人210萬人』去三貂角那種目標是不可能的,那是設立高遠目標=政治空話。所以,把北部地區騎車百萬騎車人口當成客群目標是空話,只是爭取預算的計畫書常見的理想。

3.去三貂角的人以『開車+當地騎行+休閒』為多誰有那個體力跟時間花半天騎車去?那裡就算有自行車專用道也很少會有北部人會騎乘數十~上百公里去三貂角。所以,實際上會去三貂角的人是以『開車、鐵路、巴士』居多,這些人屬於『觀光客』不屬於『自行車騎士』

4.公共設施多了觀光客自然多了,觀光客多,要怎樣讓觀光客『在當地消費』才是三貂角當地居民要的。能從市區騎車到三貂角(數十~上百公里)的是市民菁英,絕對是少數。政府預算絕不應該花在這些少數人『市民菁英』身上,而應該以『觀光客為目標』花錢,讓觀光客在當地消費,在當地租車,在當地旅遊,在當地過夜,非常好。市民菁英去在strava留下騎行紀錄畫個如來神掌,然後就走了,消費呢?

5.所以,這種自行車抗議快閃活動只是為了少數市民菁英(非常少的人會從市區騎車到三貂角),對多數觀光客無影響,對當地也沒有價值,當然不需要花太多成本管理或維持那個地方。政府應該想辦法讓觀光客在那裡花錢,例如如何讓觀光客花錢租單車享受一個下午家人老小的騎行樂趣,消費,住宿

6.我認為政府預算應該花在『我家附近的自行車道』要經常維護路面平整,燈光充足、安全措施定期保養,而不是把預算花在少數市民菁英需要的方便。

7.本來就不應該把社會運動=政治滲透到單車版,有人以為這個活動為了單車騎士發聲,但我知道,這個活動只是為了極少數騎士的方便。
t4236774

騎車的人來自各種階層,我周遭騎友多數也是勞工,只是我們花比較多時間從事別人不喜歡流汗的自行車運動或自行車旅遊上,並非什麼市民菁英,建議你多參加自家附近的自行車社團,大家一起騎車自然會看到不一樣的角度

2024-05-07 20:15
t4236774

我從沒到棒球場打球過也從沒到足球場踢過球,能去那打球踢球是更少數。如上所言多數時間我拿來從事自行車活動,但我不會說不要把錢投在球場上

2024-05-07 20:40
1.舊草嶺隧道是很棒的景點,夏天騎車真實非常舒暢,是很棒的景點。附近福容飯店風景很好,常有砂雕展,福容餐廳餐點環境也不錯,餐點普普但環境乾淨清涼。附近特色咖啡廳小店很多。
2.去那裡的人是99%是開車、火車、巴士,然後去當地租車騎車。少數人會自己開車(自載單車,也少人會帶單車轉乘台鐵),極少數人會從台北新北騎車數十到上百公里去那裡。
3.一家大小3~5人,能騎車的通常只有一兩位,所以就算老爸是市民菁英,這一家5口通常也是『當地租車』不會有人是老爸騎車來,小孩家人另外一台車。所以,能夠一家騎車去的,是非常少數的市民菁英。
4.我完全瞭解『去』那裡的交通型態,99%是開車、火車、巴士。
5.我看你們的快閃活動找到的200人從體型、車子品牌、滿身騎士行頭判斷你們應該是騎車去的,從新北台北騎車去那裡的人『騎車去的人』非常少,要有體力、時間。你自己看看附近車位子都是滿的就知道騎車去的是少數。
6.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也無法改變『99%是開車、火車、巴士,然後去當地租車騎車』的現狀,因為觀光客不想流汗,只有『騎士才想騎車流汗』
7.你們這200人就算不是市民菁英也是『愛騎車流汗的人=市民騎士』,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都不算觀光客,因為你們只會『路過』不會久留因為你們要騎車。從火車站出來的,自己開車來的坐巴士來的才是觀光客,他們才會在當地久留消費。
8.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有助觀光只是個打高空的口號而已只是讓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可以方便騎行的藉口而已對其他觀光客沒有幫助觀光客不想流汗也不會自己帶車去那裡騎車,對當地觀光消費也沒有幫助,因為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是喜歡騎車的,所以只會『路過隧道』不會在當地很多消費,連租車幾百飲料幾百都嫌貴了。
9.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要重新花多少錢?重新規劃、拆除、重鋪要花多少錢?何不把經費用在宣導觀光,建議自行車騎士『牽行三貂嶺舊隧道隧道』慢活一下,體驗一下當地風情,讓騎士也在那裡消費。
10.我認為推廣『牽行三貂嶺舊隧道隧道』慢活一下,比抗議更好,因為,抗議只是為了少數人的方便而已。
11.人家都說有『生態』要保護了,但我不認為你比那些官員專家還要厲害。當然,生態可能也是假議題,但是,我認為『促進觀光』也可能是假議題,因為,觀光客不會想流汗的,就算改成『免預約,重新鋪路』方便的,只有你們這些市民菁英市民騎士。
1.我一向不認為自行車是團體活動,我認為自行車是和慢跑游泳一樣的自我訓練的運動
2.你怎知我沒有參加自行車社團?
3.不要想要給別人說教,這樣容易顯示出你在依老賣老。
4.我還蠻喜歡騎車的,下班騎,不用說公里數車型要不然又要比來比去沒必要
5.自己騎車和參加社團有不同的樂趣,你知道,我也知道
6.市民菁英、市民騎士是喜歡騎車(踩踏吹風流汗),不見得喜歡觀光。觀光客(不要流汗)才喜歡去那裡住宿觀光消費,觀光客才是消費大戶,自行車騎士消費少,何必別照顧
t4236774

好了啦,我倆都不要蓋樓了,留給人家清爽的版面,不然人家認為我倆是市政府派來的,這樣不好,晚安

2024-05-07 23:07
kilroyyick

[茶]謝謝推文[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4-05-08 11:20
三貂角我騎過幾次,但是沒有彎進隧道裡

我比較偏向jsmz口中不消費那種族群
其實我不管騎去哪
我都是吃便利商店或麥當勞那種
一日雙北騎了幾次
也都是這樣
北海岸騎過不計其數
熱炒也只吃過一次
jsmz

很多騎士忙著騎車趕進度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觀光[笑]

2024-05-08 12:13
小緯0510

沒錯,如果以我個人而言,我騎車是偏向運動健身,順便看沿路風景,我不太會停在一個地方消費,或逗留,除非我是刻意過去的觀光客,如果我是純觀光客,我也會選擇不要過度流汗,每件事的出發點很重要

2024-05-08 12:18
1. 快閃活動即便把它視為公民抗爭=政治活動,但號召響應的目標族群是車友,來單車版宣傳理所當然。
2. 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本來就無所不在,不是什麼罪惡。樓主的帖子確實是在討論自行車道,不需要無限上綱到只要涉及政治活動就一律滾去政治版。
3. 就算響應活動人數少到完全不具有代表性,少數人也有權利爭取自己的權益。就算少數人的利益可能跟其他大多數人無關,只要不損害他人利益,爭取權益有何不可。
4. 三貂嶺當地居民需要什麼或不需要什麼,我不是當地居民,沒有資格置評。但我想政府當初決定興建這條自行車道之時,也不是以三貂嶺當地居民的利益為唯一考量。但是自行車道現在已經存在了,使用者提出建言,看不出有什麼不對的。
解讀184樓jsmz大的文:

1、2、3應屬談該自行車道之目標族群
4、5談的是如何產生觀光效益
6則建議另外開版,可以本案為案例
7是個人見解,我尊重

以上解讀若不對題,請自行忽略以下看法:

目標族群

三貂嶺隧道位處樞紐,附近是北部重量級景區,所以計畫會吸引國內大眾,且範圍擴及全國,更擴及外國遊客(可參考猴硐、九份旅客型態),以上均包含非經常騎車的民眾,而在自行車使用者中除運動行車友,也會吸引環島、長途旅行之車友。

綜合各項條件,體育署以「營造友善自行車道計畫」給予鉅額補助,加上新北自編預算,兩者合計約3.1億,即是因為這自行車道具有相當的潛力。

「營造友善自行車道」是我開此版的重點,談的是自行車道該有的「安全」「便利」外,也會分析一些相關影響,離開這個範圍太多的就恕不多談。

觀光效益

以對自行車使用者相當友善方便的舊草嶺隧道為例(這是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計畫一定會提的案例),前往的民眾若以開車、搭乘火車前來等,多是以舊草嶺隧道為目的地,另外還有部分是當成通道,以環線方式作為旅遊路線。舊草嶺隧道因可滿足多重需求,另附近尚有淡蘭古道(嶐嶺段、草嶺古道)、東北角海岸等,因此產生的綜效更高,為當地創造相當的商機。

而對自行車使用者友善的重點,不外乎路面平整寬敞安全、自由通行(不需要預約、除夜間管制外沒有公休);安全、友善方便是產生效益的基礎,也是投入經費之必要

而三貂嶺隧道要做為自行車道的條件(對照舊草嶺隧道),附近除有猴硐、雙溪、九份重要景區、平溪線,也有淡蘭之金字碑古道、聯絡三貂嶺-大華的幼坑古道、三貂嶺瀑布步道等,具備與舊草嶺隧道類似甚至更多元的條件。

若自行車道通暢,不僅會創造與舊草嶺隧道類似的機會,兩者串聯則有更大的綜效。

因為會吸引原本因得翻山越嶺,體力技巧受到限制之非運動型使用者前來,更擴及讓一般大眾在非運動型使用者合理的體力、時間下,由業者提供之電輔車,利用瑞芳到猴硐的瑞猴自行車道、本案之自行車道、環島1號線(台2丙段)、舊草嶺隧道串聯,不僅產生租賃需求,也會把人留在瑞芳、雙溪、貢寮、頭城當地,產生更多消費,而吸引更多遊客更是必然。

這邊要特地一提的是,以通道為主的需求者,講求的是重複利用,如本版一開始所述,三貂嶺隧位屬樞紐,以友善自行車之經營管理方式,可提升重複利用次數,對於促進當地觀光除直接消費外,亦可營造自行車大國之品牌形象,體育署屬於中央機關,藉由補助來協助地方建設可合乎國家整體目標。

影響

除體育署補助,三貂嶺隧道原屬交通部之臺灣鐵路管理局(現已改制為公司),交通部除提供市府使用三貂嶺隧道建自行車道,也將三貂嶺隧道納入多元路線推廣,也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將猴硐、貢寮兩站提升為兩鐵站點

而若以步道模式營運,無法將已經花了大筆經費的瑞猴隧道群與舊草嶺隧道串聯,損失的不僅是新北市,也失去體育署補助之原意,也讓交通部為此計畫同步的行銷推動付諸流水(請留意由七堵開始經八堵、暖暖、瑞芳、三貂嶺隧道、雙溪、福隆、舊草嶺隧道、石城沿路之黃金山海線路旁指標及地面之導引標線),若以步道模式設計與營運,周邊已經有多條步道,提供給民眾的是多一個選擇,而不是吸引不同族群前來增加旅次。



若要建步道、要談生態,不是自行車道就不符體育署補助目標,台鐵也不會去調整兩鐵站點,更不會將三貂嶺隧道納入多元路線做為向國內外行銷的重點,因此這件工程若新北未申請體育署的前瞻計畫補助,透過媒體讓車友知道有這個目標產生期待,基本上我就不會發表此文。

但如前所述,這裡是北部重量級景區,最為深度遊的愛好者,我仍會推薦給有體力、經驗的國內外車友,走九份、不厭亭的路線,之前在01發表的「單車淡蘭」即是這樣的走法。

資料參考

以下連結是新北市政府於108年2月14日召開興辦「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第二次公聽會會議紀錄,有關該計畫之目的,計畫之公益性、必要性、適當性、合法性,計畫公益性及必要性評估,社會、經濟、生態、文化影響等,會議記錄內都有。

有興趣可以自行下載研讀,看看一開始的計畫是不是覺得體育署該給予補助?交通部是不是該給予更多的資源?車友會不會大力支持新北市政府?

公告本府108年2月14日召開興辦「串聯本市瑞芳、雙溪區舊有三貂嶺至牡丹鐵路隧道規劃自行車道設置計畫」案第2次公聽會會議紀錄1份。
台灣.用騎的最美
jsmz wrote:
1.舊草嶺隧道是很棒的景點,夏天騎車真實非常舒暢,是很棒的景點。附近福容飯店風景很好,常有砂雕展,福容餐廳餐點環境也不錯,餐點普普但環境乾淨清涼。附近特色咖啡廳小店很多。
2.去那裡的人是99%是開車、火車、巴士,然後去當地租車騎車。少數人會自己開車(自載單車,也少人會帶單車轉乘台鐵),極少數人會從台北新北騎車數十到上百公里去那裡。
3.一家大小3~5人,能騎車的通常只有一兩位,所以就算老爸是市民菁英,這一家5口通常也是『當地租車』不會有人是老爸騎車來,小孩家人另外一台車。所以,能夠一家騎車去的,是非常少數的市民菁英。
4.我完全瞭解『去』那裡的交通型態,99%是開車、火車、巴士。
5.我看你們的快閃活動找到的200人從體型、車子品牌、滿身騎士行頭判斷你們應該是騎車去的,『騎車去的人』非常少。你自己看看附近車位子都是滿的就知道騎車去的是少數。
6.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也無法改變『99%是開車、火車、巴士,然後去當地租車騎車』的現狀,因為觀光客不想流汗,只有『騎士才想騎車流汗』。
7.你們這200人就算不是市民菁英也是『愛騎車流汗的人=市民騎士』,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都不算觀光客,因為你們只會『路過』不會久留因為你們要騎車。從火車站出來的,自己開車來的坐巴士來的才是觀光客,他們才會在當地久留消費。
8.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有助觀光只是個打高空的口號而已只是讓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可以方便騎行的藉口而已對其他觀光客沒有幫助觀光客不想流汗也不會自己帶車去那裡騎車,對當地觀光消費也沒有幫助,因為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是喜歡騎車的,所以只會『路過隧道』不會在當地很多消費,連租車幾百飲料幾百都嫌貴了。
9.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要重新花多少錢?重新規劃、拆除、重鋪要花多少錢?何把經費用在宣導觀光,建議自行車騎士『牽行三貂嶺舊隧道隧道』慢活一下,體驗一下當地風情,讓騎士也在那裡消費。
10.我認為推廣『牽行三貂嶺舊隧道隧道』慢活一下,比抗議更好,因為,抗議只是為了少數人的方便而已。
11.人家都說有『生態』要保護了,但我不認為你比那些官員專家還要厲害。當然,生態可能也是假議題,但是,我認為『促進觀光』也可能是假議題,因為,觀光客不會想流汗的,就算改成『免預約,重新鋪路』方便的,只有你們這些市民菁英市民騎士。
你的觀念完全大錯特錯
什麼叫觀光客不想流汗?
你自己不想流汗不要牽拖到觀光客身上
zakkwang

夏蟲不可語冰, 跟一個只靠腦補就認定別人一定是怎樣怎樣的偏執者, 自然是不可能交流出什麼東西的

2024-05-08 14:46
prozacist

所以jsmz你認為日本人推島波海道的單車旅遊是腦袋有洞嗎? 要國外觀光客大老遠飛去日本騎75km長的自行車道

2024-05-08 21:28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