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mz wrote:
1.社會運動=政治活...(恕刪)
不要浪費錢建設,大家把錢分掉,真是好主意!
請問你有什麽好主意打醒拿著自行車預算不好好做自行車道的官僚?
jsmz wrote:
交通部有統計12歲以上常騎車北部210萬人2週內有騎車26.9%休閒用
jsmz wrote:你的觀念完全大錯特錯
1.舊草嶺隧道是很棒的景點,夏天騎車真實非常舒暢,是很棒的景點。附近福容飯店風景很好,常有砂雕展,福容餐廳餐點環境也不錯,餐點普普但環境乾淨清涼。附近特色咖啡廳小店很多。
2.去那裡的人是99%是開車、火車、巴士,然後去當地租車騎車。少數人會自己開車(自載單車,也少人會帶單車轉乘台鐵),極少數人會從台北新北騎車數十到上百公里去那裡。
3.一家大小3~5人,能騎車的通常只有一兩位,所以就算老爸是市民菁英,這一家5口通常也是『當地租車』不會有人是老爸騎車來,小孩家人另外一台車。所以,能夠一家騎車去的,是非常少數的市民菁英。
4.我完全瞭解『去』那裡的交通型態,99%是開車、火車、巴士。
5.我看你們的快閃活動找到的200人從體型、車子品牌、滿身騎士行頭判斷你們應該是騎車去的,『騎車去的人』非常少。你自己看看附近車位子都是滿的就知道騎車去的是少數。
6.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也無法改變『99%是開車、火車、巴士,然後去當地租車騎車』的現狀,因為觀光客不想流汗,只有『騎士才想騎車流汗』。
7.你們這200人就算不是市民菁英也是『愛騎車流汗的人=市民騎士』,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都不算觀光客,因為你們只會『路過』不會久留因為你們要騎車。從火車站出來的,自己開車來的坐巴士來的才是觀光客,他們才會在當地久留消費。
8.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有助觀光只是個打高空的口號而已只是讓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可以方便騎行的藉口而已對其他觀光客沒有幫助觀光客不想流汗也不會自己帶車去那裡騎車,對當地觀光消費也沒有幫助,因為市民菁英和市民騎士是喜歡騎車的,所以只會『路過隧道』不會在當地很多消費,連租車幾百飲料幾百都嫌貴了。
9.三貂嶺隧道就算改成『自行車可順利騎行』要重新花多少錢?重新規劃、拆除、重鋪要花多少錢?何把經費用在宣導觀光,建議自行車騎士『牽行三貂嶺舊隧道隧道』慢活一下,體驗一下當地風情,讓騎士也在那裡消費。
10.我認為推廣『牽行三貂嶺舊隧道隧道』慢活一下,比抗議更好,因為,抗議只是為了少數人的方便而已。
11.人家都說有『生態』要保護了,但我不認為你比那些官員專家還要厲害。當然,生態可能也是假議題,但是,我認為『促進觀光』也可能是假議題,因為,觀光客不會想流汗的,就算改成『免預約,重新鋪路』方便的,只有你們這些市民菁英市民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