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單車五年來 雖然不敢說足跡遍佈南部各縣市
但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各個鄉鎮市區 幾乎都有去過了
唯獨缺高雄那瑪夏和屏東來義這兩塊拼圖 讓我一直耿耿於懷
好幾次下定決心要去將這兩個地方走過一遍 但就是缺乏臨門一腳
因此這幾年來就是這樣一直虛度
今年過年大年初三 我和幾個朋友開車到那瑪夏青山社區作客
那時的青山好美好美 到處都是櫻花 桃花 李花 我從來沒有在一個地方看過這麼多櫻花
原本以為霧台的櫻花已經很壯觀 卻不知遠在那瑪夏的櫻花才是漂亮
那個時候台21線的便道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這又讓我的決心更往前一步
我之所以會一直裹足不前的原因也在:
我不喜歡用4+2 我要的話就是全單
因為那瑪夏的距離有點遠 而且路況高低起伏也滿大的 有一點點害怕
這次在01看過「takemehome」的大作 加上雨季又快到了 於是把心一橫 決定了
我要去完成我的拼圖之旅

這次路線的全圖
從新化出發 經玉井 南化到甲仙 然後經過小林村到那瑪夏 再到青山 茶山接到大埔 然後回到新化
全長粗估168公里 最後跑過一遍的距離是185公里 總爬升量2614公尺

早上5點半出發
這時東方的天空出現紅色的陽光 也為今天預估又是個炎熱的天氣
當時心裡是這樣想的 熱總比下雨好
就這樣抱著愉快的心情 準備前往那瑪夏朝聖去也

出發前先到新市車友「曾建」的早餐店用餐 今天的行程頗硬 要先吃飽才有力氣打拼

曾建的特製蛋餅 料好實在份量十足 一份就可以吃飽飽

往玉井的路上沒什麼特殊的過程 這段路是我們常騎的路線 幾乎閉著眼睛也能騎
在玉井橋上看到太陽更是耀眼 灼熱的陽光讓人眼睛無法直視

經過玉井沒有停車直接前往目的地 加利利教堂又稱漂流木教堂 是一個值得一探的好地方

台3線與台20線的交會點 也是南橫的起點
「南橫」一直是我魂牽夢縈的地點 現在我的腳步也止於桃源區公所 什麼時候才能通車呢?
我們一直在期待 只要南橫一通車的第一個禮拜 我們一定要去騎一回
只是不知這個願望什麼時候才能實現?

遠遠就看到一貫道的寶光聖堂

壯觀的聖堂不知花了多少人力財力才得以完成?
在山區一些不是很富裕的鄉鎮 可是廟宇卻是一間比一間宏偉

南化源之旅公園 真正的山路從此展開

從源之旅公園開始就是一連串的長坡直到南化隧道
在中途我試圖將大盤換到小盤 可是慘況發生了 我的大盤竟無法換過去小盤
不得以只好繼續踩著大盤硬撐到隧道口 然後下車用手把鏈條直接拉到小盤
反正 從這邊開始大盤也派不上用場 就用小盤完成這條環線吧

這是個有趣的告示 為什麼下坡不准倒垃圾?那上坡可以倒嗎?

繼續往前走 看到南179往關山的路 這條路也可以通到那瑪夏
本來想在回程時走這條路 但後來因為下雨而臨時取消 有點可惜

又過了一處制高點 我們終於跨過台南來到高雄的甲仙
我已經好幾年不曾從新化騎到甲仙 算一算 我從新化騎來甲仙 包含這次也才三次而已
倒是從高雄六龜那個方向騎過來的次數還比較多

象徵甲仙的芋仔也出現了
今天的甲仙天氣真好 雖然有點熱 但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 也讓人有很好的心情

通過紫色的甲仙大橋來到甲仙的市區

在甲仙小7休息補給 從甲仙開始 我們將進入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
沿途有無補給?不知道 前方路況好不好?不知道
反正就是騎到不能騎為止 該買的該吃的 在甲仙就要全部補齊

被關起來當寵物的竹雞一直發出「依果拐 依果拐」的叫聲 牠也嚮往山林吧?

到處林立的芋冰店 是甲仙的一大特色

甲仙化石館也成為名符其實的蚊子館 從外觀看起來 應該已經很久沒開了

過了這座橋 我們似乎就要告別喧嘩的文明 來到一個不可知的境界

離我想看的「世紀大峽谷」還好遠
長長的上坡和長長的下坡交互輪流上演 道路有時寬有時窄 速度有時快有時慢

沒有多大變化的路況 就是拍拍地標 以便知道自己的所在地

終於來到脫離甲仙市區後所遇到的第一個村落「五里埔」
這是一個很小的村落 只有幾戶人家散落在道路的兩旁 有開雜貨店 可以休息兼補給

繼續往前走後 看到五年前八八水災的重災區「小林村」 看到此景雖然心酸卻也感到欣慰
小林國小復原狀況整體看起來不錯 從外觀上看不出五年前的那場災難
只是外觀好改但留在人們內心的傷痛卻永遠無法抹滅

小林社區

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

我們要永遠記住這場災難 人永遠無法勝天 唯有和大自然和平共處才能永保平安

平整乾淨的小林村永久屋 整個部落內規劃得非常漂亮
那天去的時候村子裡面幾乎沒有人 大概都外出工作只有幾個人在割草
我們在村子內繞了一下 也沒有多做停留
我覺得政府還是有在做事的 但是要給他們時間
就我看過的幾個原住民部落 重建的情形都還不錯 這是我的感覺

平埔夜祭的場所 每個部落都有他們的禁忌
也不知道這裡可不可以拍照 偷偷拍下一張立刻離開 希望沒有犯忌
其實原住民的禁忌不外乎要大家愛護自然生態
我覺得有這種不成文的規定是很好的一件事 不必大費周章來立法 也會很自然的遵守

這個管制站可能是在雨季來臨時才有功用 我們經過的時候也沒有人要我們停車

台21線的主線到這裡為止 要開始走河床的便道

我所嚮往的「世紀大峽谷」忽然出現在我眼前 好壯闊的風貌
更難得的是全線都已經有鋪設柏油路 讓我們可以很輕鬆的騎在河床上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這邊的溪水有點湍急 因為這幾天午後都會出現雷陣雨
希望今天老天爺給我們一個好天氣 讓我們可以很順利的騎完這趟旅程

河床便道走一段就高繞

然後又下切 就這樣返覆的進行著

令人動容的大峽谷地型
如果說太魯閣的大峽谷是大自然精雕細琢的傑作
那麼那瑪夏的大峽谷就是大自然大刀闊斧的代表 是那麼粗獷和原始
看到這裡忍不住要讚嘆大自然的奧妙

每座橋樑連接河的兩岸 就好像人與人之間的媒介

全線只有一處正在施工 但是車子還很好走

原本應該走下方那條便道 現在我們走的是將來完成後的主要道路
我們問過建築工人可不可以走 他們說可以 於
是我們慢慢將車子牽過去 希望可以早日完工



這邊的橋樑似乎用顏色來做區分
每座橋的顏色都不同 既美觀又明顯 比路標有用多了
最後那座紫橋前 我們看到「錫安山」

錫安山好久沒去了 十幾年前開車去過一次
印象中只有又長又陡的小路 那時的我當然還沒接觸腳踏車的運動
但對於錫安山的陡早已深植心中 今天舊地重遊 有一股躍躍欲試的衝動
可以嗎? 我做的到嗎?

考慮結果 衝吧!
既然車子開的上去 我們應該也可以騎上去
沒有印象這段路有多遠 暫時設定3公里吧 如果騎三公里還不到 那就再做打算
後來這段路真的有三公里 和我們假設的不謀而合
冥冥之中耶穌有在幫我們完這項挑戰

通過象徵錫安山的白色拱門 我們要去朝聖了
只是看到地面鋪的是水泥路 心裡有些退卻
以我們的經驗 水泥路表示這坡度會讓我們「很有感覺」
但既來之則安之 騎多少算多少

「哈利路亞」 我已經快升天了
騎到這裡已經2.7公里 看到有停車場的指標 表示終點快到了
燃起最後的力量 撐過最後的一段路

耶~~~ 想不到我真的可以騎上去 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總括來說 這段路全長3公里
前面一半大約1.5公里是水泥路 比較陡比較難騎 後面的1.5公里是柏油路比較緩一些
但是前面體力消耗大連帶後面也吃力
由海拔433公尺上升至693公尺 爬升量為260公尺

正式進入錫安山 映入眼廉的是大衛城堡

對面的「錫安山服務中心」
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中白色的建築和紅色屋頂 顯得格外搶眼 好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千辛萬苦騎到這裡不可免俗的要來張紀念照片 在我的「戰績」中再添一筆

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服務中心 還有一個「聖殿」但是還要繼續往上騎
我們還是見好就收 到這裡就好

黑白拉在「天池」留影紀念

天氣好熱 好不容易來到錫安山 到他們的販賣部捧個場
今天只有些許零星的遊客 販賣部沒什麼生意 幫他們開個市也好 也讓身體的高溫稍微冷卻一下

錫安山一定要有的是 罵國民黨的標語
他們早年受到蔣經國的迫害 現在人已經不在了 轉而罵馬英九
也對啦 仇恨可以產生力量也可以凝聚向心 個人不予置評
現在是民主社會 老百姓最大 愛罵誰就罵誰

好久不曾出現的「回首來時路」
在錫安山上看著剛剛走過來的路 頓時一股驕傲由然而生
這段路真的不輕鬆 我們可以挑戰成功也不容易
但現在不是高興的時候 我們後面還有一百多公里
要繼續騎才能回家 不多做停留 走吧

又經過一座紫色的鐵橋
車上有位小男孩對我們似乎很有興趣 不斷將頭伸出車外對我們微笑
我做個鬼臉逗得他哈哈大笑
他們應該是那瑪夏的居民吧 這裡離那瑪夏已經不遠了 等一下不知會不會碰面?

又切回河床便道 今天這段便道就是一直高繞下切 但大多是平路 路況也十分良好

又來到一處施工的地方 上面的路是以後完工後的主要道路
等將來道路修好後 就可以免除這些上上下下的爬坡

大峽谷地型又出現了 邊騎邊胡思亂想
我想到三國時代的「鳳雛」龐統 他在落鳳坡遇襲身亡
這落鳳坡的地形應該和這裡的地形相似吧
兩邊是插天的峭壁 只有中間的一條小路可以通行
敵軍在山上埋伏 朝底下的人馬射箭投石 任你插翅也難飛

不知道在抗議什麼? 我不是這裡的居民當然無法下定論
現在是民主時代 每個人都可以表現自己的想法
只是抗議歸抗議 有沒有效就不得而知了

已經不知道經過多少座橋樑 只知道頭低低一直踩一直踩 騎久也是會到

抬頭一看左前方有一小間紅包屋頂的建築物 直覺告訴我 那瑪夏「終於到了」

這是我在那瑪夏看到第一棟建築物
最近是螢火蟲繁殖的季節 那瑪夏特別推出露營活動 與大家一同來欣賞螢火蟲

過了這座「南沙魯橋」 我們正式踏上那瑪夏了

舊的那瑪夏鄉公所
那次的八八水災 不止甲仙的小林村重創 連那瑪夏也是重災區
已經五年過去了 鄉公所依然沒有恢復 是擇地重建還是放棄了?

受到重創的那瑪夏正一步一步走出傷痛的陰霾
雖然只是一面簡單的牆壁 卻帶給人們無限的希望

這麼偏遠的鄉鎮也屬於「高雄市」?一時之間很難與車水馬龍的「高雄市」相比

鄉公所的後方已經成為廢墟 也不見有人清理 公家機關就是這樣
附近的民宅早就已經恢復 只有公家機關還再擺爛
看是要重建還是要拆掉 什麼都不做就擺在那裡 看了真令人不舒服

我們現在的所在地是民族村 這裡算是那瑪夏的第一個村子
面積不大人口看起來似乎也不是很多
想在這裡找地方吃個飯休息一下 但店家好像都沒有營業
於是我們把希望放在下一個村子

民族村的街道短短的 大約只有2~300公尺 看到這貓頭鷹的地標表示已經到了村子的盡頭

那瑪夏消防隊 希望不要動用到他們 大家平安就好

很快的 我們來到瑪雅社區 也就是民權村
這個村子比民族村熱鬧多了 那瑪夏的主要行政單位都在這裡

一整條街道所看到的都是賣水蜜桃 價錢看起來也不怎麼便宜
水蜜桃是那瑪夏很重要的農產品
現在正值產季 想品嚐道地台灣的水蜜桃現在正是時候
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在這裡找吃的東西 如果這裡沒吃東西 那事情可就大條了
從民權村到大埔幾乎都沒賣東西的 所以在民權村這裡是最後一個補給站
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
有一點苦惱 今天不是假日 很多店家都休息 但慢慢找總會有的

在大街上找不到 從左邊一條斜坡下去找
我實在不願意下去 因為等一下還要爬上來
第一次下去沒找著 倒是看到原來現在那瑪夏區公所移到這裡

沒找著吃的 我們又重新爬回大街 看到一間早餐店
問他們還有沒有賣 他們說已經休息了
於是我們穩隔壁的雜貨店 有沒有賣泡麵?
老闆說:有 但他很瀟灑的說:沒有熱水
我苦 找了半天還是找不著
再問早餐店的小姐 哪裡有賣吃的
那個小姐指了遠方 說那間鐵皮屋有在賣
我們向小姐道謝了 驅車過去
哈哈 快哭出來了
四個大字明明白白告訴我們答案

又再度回到下切區公所那條路
心想吃什麼都好 麵包餅乾也可以 不然就吃檳榔吧
好家在 看到一家店有在營業 那還等什麼 就是你了

點了一碗牛肉麵 湯有點淡 所以先把湯喝完 問老闆可不可以幫我加些鹽巴?
加了兩匙的鹽巴 順便再把湯加滿 這樣順補充鹽份和水份

一碗牛肉麵好像吃不飽 再多點一晚排骨飯 這樣有一點飽足感了

吃完飯已經12點了 不能太拖延時間 那瑪夏國中就在我們吃飯的附近
這所國中應該算是那瑪夏的最高學府了

從外觀看起來 這所國中給人的感覺還挺不錯的 環境也滿好的

旁邊就是我們今年開車到青山時 停下來休息的地方
好像是一所教堂 但看起來又不像

沒有時間多想了 來到台21線202.5k的地方
出現這個標誌 我們要脫離台21線 改走「青山產業道路」
台21線再過去一點點到民生村就完全中斷了 從青山產業道路可以接到阿里山公路
我們的目標是在22公里外的茶山

有點坡度的青山產業道路 才騎沒多久就可以遠眺民生村

在青山產業道路 騎公路車也有林道的fu~
到了一月份這裡櫻花盛開 那可真美啊
在樹蔭底下騎車一點都不會熱 只是這坡度會不會太硬啊 騎得我是滿冒金星
雖然和錫安山比起來 這裡相對簡單的多 但距離長騎久了也是很累人的

途中看到「玉打山」的標誌 玉打山的梅花又多又密 比梅嶺更勝一籌
而且玉打山還有藍腹鷴和台灣藍鵲等國寶鳥 找個時間來碰碰運氣 看能不能看得到

這段上坡扎扎實實的爬了5公里 好變態的一段路喔 我們終於來到「青山社區」
旁邊一戶原住民的同胞一直問我們吃飯了沒有?
要我們和他們一起吃飯 真的好感心捏
因為我們在民權村已經吃飽了 所以謝謝他們的好意
要是剛剛在民權村沒得吃 說不定真的會喊他們一起吃飯
我們閒聊了幾句 聽到我們從台南騎過來 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更重要的是 他給我們一個訊息
他們說 從這裡開始都是下坡 一直到茶山都是下坡
「有影無?」 我們的感情是很脆弱的 不可以騙我們喔
就好像我們常常說的 「再轉個彎就是下坡了」
但是這個訊息真的帶給我們很大的力量 告別這戶好心的原住民同胞 我們又要再度啟程了

看到往玉打山還有2.8公里 腳又有點癢了
剛剛騎錫安山時 豆花一副氣定神閒 但面對玉打山他也打退堂鼓
他尚且如此 更何況是我
玉打山 這次就不去了 等到有機會再來相會 我騎摩托車來

大事不妙 剛剛還出大太陽的山頭 現在烏雲正迅速累積 還飄下幾滴雨
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 遇到下雨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我們祈求老天爺幫幫忙 至少讓我們脫離山區到大埔後再下雨

剛剛原住民同胞說的沒錯 真的是一路下坡
看到這茶壺造型的地標 正表示這個區域也是盛產茶葉 但聽說品質不是很好

看到往嘉義的地標 今天這一圈涵蓋台南 高雄 嘉義三個縣市

中途經過一處觀景台 把車靠好欣賞一下山景
這裡也有一戶人家 也說要請我們吃飯
呵呵~~ 在山區的人情味好濃厚喔 到處有人要請陌生人吃飯
我們一樣婉謝了 他們還說要開車載我們下山
只是現在是下坡 我們當然要自己騎 如果當時下雨的話 那真的要麻煩他們了

這處崩塌的山谷沒有鋪設柏油 只有用水泥築出一條便道
上次大莊說 八八水災時 他們就是奉命來強修這裡的電力設備
他們要從崩塌的山谷把電線拉到對面 工程之鉅大可想而知
台灣現在有這麼方便的電力 多虧這些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

走過水泥便道 不多久我們就來到阿榮的家
今年大年初三 就是大莊帶我們到阿榮的家作客
阿榮他們是漢人卻有原住民的熱情好客
他們是因為在八八風災期間和台電這些強修電力工程人員變成好朋友
所以我們託大莊的福 才有機會到阿榮家作客
但很可惜 阿榮今天人在嘉義沒能見上一面 以候再找機會去打擾一番

阿榮的家可以說是那瑪夏最邊陲地帶 也算是青山產業道路的盡頭
因為從這裡開始就算是嘉義了 從道路的番號就可以看出端倪
此處是嘉129-1 再從這裡走9公里接到茶山

我們要告別高雄了 「高雄縣縣長余政憲」似乎是很遙遠的記憶

現在要投入嘉義縣阿里山鄉的懷抱

一路下坡 因為山路狹小雖然速度沒有比較快 但至少可以節省很多力氣
突然出現這個標誌 想嚇誰啊?
今天騎的山路已經夠多了 還要1公里的11% 看到真的腳軟
但是 哈哈 這是騙人的 真正有爬坡只有一點點 撐一下就過去了

正式進入「茶山村」

茶山村是我們現在的說法 原住民話就是「珈雅瑪部落」
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關係 我覺得用原住民的說法 地名都變得更加詩情畫意

有一間製造手工黑糖的工廠 但現在沒有在做 要等12月才有

每個部落一定都有的教堂 原住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就好像海邊的居民大多信奉媽祖 是一樣的道理

珈雅瑪泉 真的有一道清泉流下來 但現代人大多使用自來水了
不過我相信以前還沒有自來水的時代 這道泉水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水源

我沿路拍拍照 豆花在一家雜貨店前已經久候多時
讓他久等了 但他也爭取到更多休息的時間
這茶山假日時遊客應該很多
但今天好像沒有半個人 連當地居民也很少 我們算是異類
休息一下怕下雨 還是快撤為妙

這個….這個 就不用多解釋了吧

茶山屬於阿里山鄉 而阿里山鄉正是鄒族的代表
還好那個時代已經過了 否則我們兩個會不會被出草呢?

茶山的涼亭 視野遼闊 所有好山好水盡收眼底

從涼亭往下望 等一下我們要走左邊那條路 只是這落差會不會太大了?

哇賽 好陡好陡的下坡 煞車煞到手酸
有人可以從這裡騎上茶山 真的好厲害
這段陡下坡大約有2公里 真的好陡

不是都下坡嗎? 偶爾也會給個高潮
看豆花起身抽車 就知道除了下坡之外 也會來點不一樣的
現在已經騎到快麻痺了 管他上坡或下坡 騎就對了 不騎是回不了家的

青山環抱的幽谷中也有浪漫的一面

橋的對面有一道小瀑布 連日有降些雨量小瀑布才得以出現
到了這裡嘉129線即將結束 面對我們的是台3線

台3線332k的大埔橋 我們好像回到文明的地方 但是辛苦的行程還沒結束
有來過這裡的朋友 應該知道這邊的台3線也不是條輕鬆的路線

曾文溪的上游 她將注入曾文水庫 希望最近能降些雨量 曾文水庫都已經快見底了

3333台3線333k 這就是「鐵枝」 每到必拍
老天爺果真靈驗
剛剛在青山祈求祂 如果要下雨請等我們到大埔再下 果然現在開始下雨了
一開始只有毛毛細雨 我們跑給雨追
中途雨勢開始變大 我們考慮到大埔市區後要不要攔便車
但在這之前 我們還是要快馬加鞭直衝大埔 騎了一整天的山路 這段衝得可真「過癮」

到了大埔雨沒下 地面稍微濕濕的 打消休息的原意 繼續趕路
務必跑在雨的前面 如果今天可以完全擺脫下雨的威脅 那可以說是太完美了

從大埔到嘉義農場這段路 有幾個長上坡 這時的我已是強弩之末
雖然平常看似不起眼的坡 此時的雙腿有如千斤之重 還要跑給雨追
還好雨沒有從後面追來 幾個起落之後
我們看到地面已經完全是乾的 似乎已經完全擺脫雨的威脅

長時間沒有下雨 曾文水庫的水位明顯下降
看到此景 不免憂心忡忡 奉勸大家還是要節約用水 沒水可用的苦境想必大家都知道

一陣窮追猛打之後 我們來到台3線348k處的嘉義農場
從大埔橋到這裡已經跑了12公里 暫時沒有雨的威脅
我們在嘉義農場這邊小歇一下 我的水壺已經快見底 估計還可以喝兩口
這個地方沒有補給點 這一點點救命的水一定要留著 非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喝
我把希望寄託在6公里外 台南與嘉義州界的那間雜貨店

嘉義農場這邊的曾文水庫 水位更低 都已經可以看到水庫的底部了

台3線354k是台南與嘉義的州界

從台南出發 歷經高雄 嘉義 現在終於又回到台南 心裡踏實不少
但我最注意的雜貨店竟然沒開 這下糟糕至極
我努力的想著 往下走還有哪些補給點
經驗告訴我 下一個點應該是密枝
但密枝還要7~8公里 能不能撐到那個地方?

綠洲出現了 在往密枝的半路出現這家雜貨店 簡直看到救星
雖然老闆娘的態度非常冷漠 但管她的 有水賣給我們就行了
從青山社區一直到這裡都沒有好好休息一下 現在在這裡就多歇一會
喝完飲料補完水 要命的雨又追來了 我們也不能耽擱太久 出發吧

密枝的果農之家
這家店頗負盛名 我去吃過一次 覺得裡面的餐點也不怎麼樣
剛剛在蜜蜂店已經休息過了 所以在密枝就不停留
過了密枝又有一個連續的長上坡
也許我急於趕路 不知不覺踩重了些 差點還抽筋
嚇得我連忙放輕踩 也還好抽筋的症狀很快就消失了
度過那將近2公里的長上坡 接下來又開始下坡

眼前的道路豁然開朗
我們已經脫離山區 回到文明的地面 心態上輕鬆不少 總覺得已經快到家了

楠西小7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剛好位於平地與山區的交界
不管上山的或下山的 一定都會在這裡停留兼補給
但頭頂上的烏雲似乎帶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不安
不過已經回到平地 就算下雨我們也不會那麼緊張 我們可以搭便車或找人來載
如果真的要這樣 雖然有一點遺憾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在山裡一直想吃的東西就是泡麵 想著它濃郁的氣息和湯頭 加上一杯咖啡
這就是我們歷劫歸來最大的享受了
我們在楠西小7休息到4點
想說從這裡回到家裡大約34公里最多5點半就會到家 但真的會如我們想像嗎?
起身準備離開時 雨又開始下了 這老天爺似乎一直在考驗著我們
我們把手機用塑膠袋包起來 準備一路不停衝回家
這次我們還是跑的比雨快 還沒到玉井雨就停了
但是一到玉井市區 雨又開始下 而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繼續往前走 其間雨都不大 我們也沒有躲雨的打算
一路來到左鎮 這下終於躲不過了
一開始雨只有幾滴 但雨滴滿大顆的
不到1分鐘的時間 變成傾盆大雨 夾雜風勢的助威有如颱風的等級

在這狂風暴雨中 我們看到台20線28k有一間「佳佳園桶仔雞」
我們毫不猶豫轉進來躲雨 因為雨勢實在太驚人
實在很懊惱 佳佳園離我們家只剩17公里 如果騎快一點大約30分鐘就會到
我們躲著雨一方面在考慮要不要叫家裡的人來載
那樣的話 全單不免功虧一潰 真的很不想這樣
還好這場雨來的快去的也快 大約20分鐘雨勢變小 然後變成細雨
有了這個好機會 我們要繼續完成這最後的17公里
在這裡我真的要好好的謝謝這家店的老闆娘
她很好心的讓我們躲雨 在我們臨走前還要送我們雨衣穿
我們過意不去因此沒有跟老闆娘拿雨衣
好久沒有在雨中騎車 這種感覺也不錯
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去光顧這家店 也算是答謝老闆娘的好意

我們將速度放慢 清涼的雨水淋在身上 消除一整天的暑氣
最後5點半回到家 結束今天這次的那瑪夏環線之旅
看看碼表上的數據 總長185公里 爬升量2614公尺 算是滿精實的一段過程
後記:
那瑪夏這塊拼圖我已經想了好久 今天終於一嘗夙願
一整天走過來 體會到八八水災的殺傷力也見識到災區同胞不屈不撓的意志
雖然政府的腳步仍稍嫌緩慢 不過至少工程都持續進行當中
我也衷心盼望 「天佑台灣」這句話不再淪為口號 而是要確實落實
在我騎乘的經驗當中
比如說霧台 桃源 那瑪夏這些比較偏遠的鄉鎮 她們都擁有絕佳的自然美景
只因交通不便而造成與外界的隔閡
我也希望政府能儘快將南橫公路恢復暢通 帶給當地居民一點商機
他們是我們的同胞 應該和我們同樣享有交通的便利
期待他們能創造自己的生機 將這世外桃源真實的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