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選擇自己適合的齒比


2023 年還義剛結束,還義滿多變態的高山,也看到了今年的粉紅衫 Roglic 在最後的,皇后站與個人計時用了 40T 以上的小盤和飛輪,最後雖然有掉練,但還是成功逆轉拿下粉紅衫。
當他拿下粉紅衫之後就有人認為,PRO 都用這麼大了,那一般人是不是要更大,所以我們就來看一下齒比到底要多大比較好。
自行車其實就是個簡單機械,主要由輪軸和鏈條所組成傳動系統,其中鍊條每一目的長度 p 幾乎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到齒數與半徑的關係,所以齒輪的齒數就會跟齒輪的半徑成正比,列下力學等式把兩式相除就可得到齒比。
從功率來計算踏頻跟齒比的關係,功的定義是施力與施力位移的內積,所以實際上功率跟施力還有踏頻的關係是,力臂跟施力先做外積 再跟踏頻做內積,再用我們前面得到的關係帶換掉,就可以得到功率與齒比和踏頻的關係了。當然這個功率還會跟當下的環境有關,例如總重、速率、坡度跟滾阻等許多變數,當然你能騎多快,又跟你的瓦數和重量跟坡度有關,所以實際解起來倒是沒這麼好解,可以參考一些數值方法去解出來。
這邊列出平路跟西進天堂路一些踏頻、瓦數與齒比的關係

選擇自己適合的齒比


那麼想降低齒比,要換大飛輪還是壓縮盤比較好??大家會覺得壓縮盤會比大飛輪輕,所以壓縮盤會比較好,但實際上還要考慮到練輪系統的阻力。
換小齒盤與大飛輪則是要讓踏頻增加,所以就分析來看,傳動系統的耗瓦會增加,因為傳動系統就是接觸的摩擦力,所以若是降低齒比是為了增加踏頻,勢必會增加一點摩擦力,也就是會增加耗瓦,整體來看換小齒盤增加的耗瓦會比換大飛輪多。因為飛輪跟曲柄是輪軸關係,兩者轉的圈數相同,所以曲柄轉越快齒盤也就轉越快 ,與鍊條接觸就會變多,摩擦力就會增加。而換大飛輪雖然會讓踏頻增加,但是鍊條與飛輪的接觸不一定會變多,因為兩者由鍊條連接 雖然踏頻變高,鍊條速率也會變快,但是因為飛輪尺數也增加了,所以轉速不一定會增加,摩擦力也不一定會增加,因為飛輪跟導輪都是被驅動輪,通常越大阻力會越小,所以換小齒盤會讓阻力稍微增加。

然而從重量上來看,若都是 12 速的飛輪與齒盤,若是考慮到尺速的綿密性,如果以前就是用 30T 的車友,換到 12 速的 11-34 就是多了片 34T 的齒片而已,從 30 換成 34 重量會多 50 g,而從 36 換成 34 重量則是會少 11 g,所以整體重量差異是差 66 g ,如果是爬武嶺 換小齒盤會比換飛輪均瓦少 0.2 W,所以應該是不會有綿密性的差異,但是多了一片救命齒可以用,所以整體來說還哪個都可以。
2023-06-25 10: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齒比
我來一個懶人設定方法
推力比以3為基準 (70kg 210w)
齒比用1:1大概什麼路都能很攻略
高於或低於3
就斟酌縮小加大飛輪或大盤
CycleFormula
CycleFormula 樓主

那不就遇到陡坡就很剉

2023-06-25 17:17
TONY1978

2023-06-26 9:30
直白地說

更重要的是你個人的體能訓練要求是只有更高,沒有最高

就靠換前後齒也是上不了天的

就也不用吹毛求疵的搞那些,直接上電輔結案

至於精算那些東西,你要跑世界冠軍就可能要多算算
phae4jaz

有在運動的人騎電輔可能只在爬坡開會感覺比較愉快[不知]因為許多人的心得是電輔超過上限就停止推力,而有在運動的人要超過上限其實還蠻容易的。但平路不開電輔聽說會有電磁阻力[不知]

2023-06-25 15:21
我用登山車的系統零件裝公路車架

爬達觀社區

大盤22飛輪34

一樣喘得要命

然後下來推車看著年輕人咬著牙根滿眼血絲的踩上去

從此以後沒再虐待自己
chenweikiang

比起達觀,我喜歡106道,雖然也有陡坡,但是屬上下坡混合道,有辛苦上坡,也有長下坡可以休息,有地方打牙祭,夏天還可以泡溪水

2023-06-25 20:59
maxpayen

達觀開始那個陡坡抽過去就沒事了,後面坡度都還好

2023-06-26 8:39
推力比3 算是很基本吧
3在賽事都是在旁邊玩沙而已
如果把騎車當健身目標
若目標推力比3都不到
是可以認真考慮電輔
eric62

Strava的預估功率看看就好,想要知道的話還是花錢裝功率計吧

2023-06-26 18:55
bakafish

我84公斤騎電輔,APP顯示人力均瓦只有136,推力比連2都不到,我就騎身體健康,沒打算訓練和騎大山,電池只有250Wh,10%的坡1公里耗電3%,由於是請代購買進的水貨,增程電池目前無管道入手

2023-06-27 1:32
爬超陡坡其實推力3是不夠的
大概要5左右才好騎

重點在於開高瓦能維持多久
如果能開10-20秒陡坡也差不多過了

大禹嶺也不是全部路段都那麼陡,很陡的就那幾段,而且不長,緩的地方留點力陡的地方就可以多出點力

又不是天天在武嶺,車子改來改去大可不必
武嶺難在連續上坡,腿沒得休息.加上高海拔後衰退問題.翠峰後基本都8%直接到山頂
eric62

來回4趟,下滑時就能休息了,武嶺是一路上去.高山症的藥聽說威而鋼有緩解效果

2023-06-26 19:52
allenhuang1971

威而鋼簡直是神藥 ....阿斯

2023-06-27 9:02
eric62 wrote:
武嶺難在連續上坡,腿...(恕刪)

假設你推力5 上武嶺可能用到3多就夠了
因為體能夠上坡才能間歇回血
如果極限只有3 後段根本沒辦法間歇
下場就是爆心跳
隨著高度只會更慘而已
allenhuang1971

假設FTP 265瓦,推力比有4.4 推力3 應該200瓦上下 爬坡迴轉速應該帶不太起來...越陡越虛 阿斯 當然可以齒比1以下慢慢龜...如武嶺高海拔還要考慮高山症問題

2023-06-26 17:25
vonyi

能均FTP70~73%上武嶺,就算你tempo2hr練得很勤了,比如66KG200W推三,就得有285W的FTP能力才能有均200W上武嶺330。。

2023-07-10 14:32
TONY1978 wrote:
假設你推力5 上武嶺...(恕刪)

心跳還沒爆掉通常先抽筋了....
CycleFormula wrote:
兩回事,齒比低沒有一定踏頻就高


功率 = 踩踏力量(肌力) *迴轉速(心肺)

透過這個等式可以得知,齒比變輕就是踩踏力量變小(省力),
但想要維持功率就要提升迴轉速,進而增加心肺的負擔。

平地齒比放輕可以維持迴轉速,犧牲速度慢慢騎,
但爬坡時一定要維持特定的推力比,坡越陡推力比就要越高,
如果齒比放輕沒拿迴轉速來維持功率輸出,結果就是推力比不足,
速度不夠前進而定桿。

再者爬坡把齒比變輕一定會增加迴轉速,那怕你有本事維持原迴轉在最低推力比,
但速度變慢騎程時間一拉長,對體能也是一種消耗,不會比較好,
通常看到一個人齒比已經最輕,迴轉速卻還在慢慢轉,
99%是已經爆掉了,體力正常的不可能輕齒比低迴轉這樣騎。

所以新手坡爬不上去,一直盲目追求超輕齒比並無法解決問題,
因為你的有氧底子不足應付高迴轉對心肺的負荷,只有有氧底子足夠的車手,
才能靠輕齒比來用心肺換肌力。
june-sue

齒比改輕綿密度可能會不夠

2023-06-30 9:17
龍貝爾

june-sue 應該說要嘛就是綿密度不夠 要嘛就是不夠廣(重齒比不夠重or輕齒比不夠輕)

2023-07-07 11:21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