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GIANT TCR Advanced 3 & FUJI SST 3.0 痛苦的抉擇!!!!

bakafish大大的原文

第一,今年的漲幅太兇了,讓我覺得FUJI是看準了今年的公路車熱想大敲一筆,個人感覺FUJI的車沒有這個價值
(沒有斷章取義吧??)
第二,在大稻埕的新車試乘會沒有SST,而我試騎SL-1 COMP時,給我的感覺如鋁合金般死硬(此處指路感,非剛性),
該有的震動一件不少,只是震度減低而已,根本不是所謂碳纖的Q,和這相比,我上個月底在環日月潭時租的09年ADV3表現好太多了
,讓我懷疑FUJI的造車工藝是否能發揮碳纖這個材質(據說是愛地雅代工?)
(單純用碳纖維車跟鋁合金車比較也不是很恰當,而且短距離騎乘...就能牽扯到fuji的造車工藝...)

第三,今年的ACR無法克服BB30要求的公差事件,再次重擊我對FUJI的信心,再次讓我感覺FUJI的造車工藝不過爾爾
(既然開頭都說明了......原本對各家廠牌沒有什麼好惡,但唯獨對FUJI沒有什麼好印象.怎麼還會打擊到大大對FUJI的信心.....也很矛盾!!)


並不是要說那一家的車好...
只不過希望大家能用比較中肯的立場來看各家的車
各有優缺點....
如有得罪bakafish大大還請包涵!!
為避免輪為筆戰....小弟不再為此話題做回應!!
借題問一下
有人可以比較一下RBX1.0 和 ACR1嗎
謝謝
當然摟!!!

有些人會因為品牌情節

什麼的小屁話都説的出來

不是嗎??
小弟是公路車新手,原本對各家廠牌沒有什麼好惡,但唯獨對giant沒有什麼好印象

第一,今年的漲幅太兇了,讓我覺得giant是看準了今年的公路車熱想大敲一筆,個人感覺giant的車沒有這個價值

第二,在試乘沒有advance sl1,而我試騎adv3時,給我的感覺如鋁合金般死硬(此處指路感,非剛性),該有的震動一件不少,只是震度減低而已,根本不是所謂碳纖的Q,和這相比,我上個月底在環日月潭時租的10年SST 3.0表現好太多了,讓我懷疑giant的造車工藝是否能發揮碳纖這個材質



綜合第二和第三點,就又強化了第一點,個人感覺giant的車和今年的售價實在不搭

至於這個價位買到adv是否超值
個人認為只是想法不同和廠商操作市場的伎倆罷了
過去adv很貴,是因為adv只出現在giant
我認為是廠商為giant車架做出的市場區隔,強化giant車架的賣點而已
售價高是一級車架的定價高與一級零配件在貴,並非製造giant的成本反映
今年FUJI只是打破這個思維,把ISP下放到中階車款上
既然製造giant的成本並不是那麼高,在這個價位買到giant自然也不是什麼超值
又不是有giant就是神
若FUJI的SST 3.0真能發揮碳纖特性,突顯ISP的性能,再來談超值也不遲

這兩台給我選的話,亳無疑問選SST SST SST.........
我甚至覺得拿SST來跟一台市面上好貴好貴的車來比還真是委屈SST了


您出現
小噗豬 wrote:
當然摟!!!

有些人會因為品牌情節

什麼狗的小屁屁話都説的出來

不是嗎??


您出現情緒性的字眼,

難保您的觀感具參考性
jeter6536大大:
第一
今年的漲幅太兇了,讓我覺得FUJI是看準了今年的公路車熱想大敲一筆
您在前一篇回文引言中將讓我覺得四字刻意省略掉了
讓整句話變成了很武斷的語氣,因此我認為是斷章取義
小弟的原意是FUJI今年的漲幅讓我產生這種感覺
少了這四字看起來好像變成了我一口咬定FUJI一定是想大撈一筆

第二
單純用碳纖維車跟鋁合金車比較也不是很恰當,而且短距離騎乘...就能牽扯到fuji的造車工藝...
這點純粹是個人想法不同吧
我認為一個好車架必需能發揮管材特性,無法發揮管材特性的話,造車工藝應該是有問題
至少對於材料的掌握度就不是很OK
(以上當然這也是個人想法,仔細想想,ACR會出現問題,不就是因為對材料掌握度差或工藝水準差,導致公差過大無法達到BB30的要求,最後終於召回,之後想出一套自以為的解決方式就出貨了,卻仍然克服不了導致第二次召回;為何CAAD 9 也是鋁車架BB30就沒問題?)

如果把碳纖管材做成如鋁合金般死硬,我就認為它並沒有發揮到碳纖管材特性
碳纖必需要有Q度的不是嗎

小弟是新手,但也知道短距離的騎乘不可能測試出一支車架的好壞
因此當時只針對SL-1 COMP對於路面凹凸不平時的反應,感覺其震動與路感回饋
而結果讓我相當訝異
如果FUJI原本的設計理念就是想讓碳纖能夠如鋁合金般將路感完整回饋,只是不像鋁合金震度那麼大
那小弟就無話可說了

第三
很抱歉小弟的文學素養不佳,讓您閱讀不順
小弟原文中提到唯獨對FUJI沒有什麼好印象,原因正是原文中所述三點,並沒有什麼矛盾

對jeter6536大大您造成不愉快,小弟謹此致歉
小弟也沒有筆戰的意思
若有誤會也望您海涵
對此議題小弟在這篇之後也不做回應了

小噗豬 wrote:
有些人會因為品牌情節
什麼的小屁話都説的出來
...(恕刪)

小噗豬,這句話我原封不動還給你
你用Roubaix PRO字樣做為你的頭像,想必對FUJI品牌情結程度不輕
你的回文更已經說明一切
crazysugizo wrote:


沒想到小弟去年發...補充一下
小弟非常喜歡SST系列一體成形的FSA把手.....
光是那個把手就要一萬多了....


FSA依體式彎把固然不錯,SST3光車架+彎把+變速就已經超過售價,看似真的很超值。
但是如果您仔細看SST3、SST2、SST1,反而最高階的SST1沒配這高檔一體式彎把,而是傳統分離式龍頭、彎把,WHY? 難道只是RITCHEY比FSA輕? 我覺還有很多的討論空間。


http://tw.myblog.yahoo.com/jordanaj23/
如果單就把手來說
SST1那組會比FSA一體式那組貴嗎?
如果比較便宜那就真的很奇怪了
bakafish wrote:
jeter6536大...(恕刪)


bakafish兄, 我比較認同您的論點, 不用太理會那些喜歡耍嘴皮子的小朋友, 在01認真的人就輸了....

回到主題, 如果價位差不多, 是我選擇的話....我也會選FUJI這台~
姑且不論性能怎樣, 光看外觀就爽度100%了~
感謝大家的討論
現在不管哪一台都要緩一緩了
因為股票大跌...
MTB撐著先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