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鑼打鼓也就算了,麥克風廣播超高音量的噪音就真的太超過!聯盟不禁止這樣的加油方式, 球場似乎還提供架設音響所需的電力,可以說完全不尊重現場和電視機前單純想欣賞一場棒球賽的眾多球迷們.這應該也是中職賣座差,收視率低一個蠻重要的原因吧?
marxace wrote:+1我就是因為中職愛...(恕刪) 台灣比賽都是這樣的吧如果有常去現場看這些東西都很正常不知道怎會有人覺得很怪這次比賽我覺得美中不足的是大聯盟的周邊不管是遊戲商品還是等等有大聯盟的球員沒錯但有給球迷大聯盟看球的待遇嗎?還是大聯盟比賽時球迷的待遇就是這樣而已?
很吵 再加一加油方式除了沒有一致性更沒有專屬性昨天在電視前所聽到的聲音在中職的場合也聽得到加油曲沒有量身定作這些加油的氣份...只是濫竽充數日職當打者上場時有個人的登場曲就算是較沒名氣的新秀也會有分左打或右打而有不同的加油曲得點圈.得分.滿壘.甚至是對手換投時刻都呈現不同的加油曲http://ohenka.la.coocan.jp/↑這是日職選手的應援曲音樂..光聽網站音樂就比台灣的好太多..更不用說親臨現場的感受PS.過去中職的某隊 還會抄襲日職球員的應援歌在用呢!
職業運動講求的是娛樂性,台灣的加油表現相對來說是比較像「國際賽」的延伸與日本職棒那種類似的風格。不能說不好,只是還屬於「勝負」的性質,還未達「娛樂」的境界。常感嘆台灣職棒的觀念都無法與時俱進,只能靠著旅美、日或是自我出國進修的球員,這樣斷斷續續的引進。所以我們看到在世界賽中的中華隊,戰術、貧打的弱點改進幅度真的很低不過這兩年的MLB到台灣,除了將棒球的娛樂性質帶來台灣外,也希望能夠刺激台灣職棒、棒球能夠持續的自我要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