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開發本來就是高風險高報酬,不研究怎會有進步,像電子業主要是代工,毛利低,工資就上不去。我從事過的產品是血糖機,拆過無數台國內外機器,相比起來差了一截,努力研究還是有機會追上。生技業本益比較高,是因為有未來,有世界競增力,過度高不要買就好了。
第2點 哪邊有證據 要交保護費???第2點 哪邊有證據 要交保護費???第3點 一直是台灣正在做的事情......第一點 就是在努力執行 孤兒藥 特殊藥 成功 數百億(美金) 等著你看國外動不動 併購數百億 是美金不是台幣
其實吼...這行業風險超高投入一大堆錢還不見得有成果不過台灣生技業還是有一些發展空間建議非專業人士別碰台灣能夠研發的方向,大概就是新藥的前驅藥物比如乳癌藥物可能藥物研發方向有1000種,我們就開始一樣一樣試等實驗找到一個可能有潛力的藥物就轉賣給國外大廠,大廠再進行後面的臨床試研研發這個國內藥廠比較可行,需要資金較少,時間短可早期回收,當然價格不會如同新藥上市好國內藥廠資金是否能成功撐到藥品上市(不論時間(動輒數十年的研發)或金錢)? 或者是否可以承受藥品無法上市的損失我看有難度...粗淺看法還望高手指點bbp408 wrote:正解無誤!!記得三...(恕刪)
版主就是一個好意提醒,"不懂的股票別買"!!別拿善意做論文,寫的洋洋灑灑又有何用?信者恆信,不信者還期待永生呢!資本市場是金錢遊戲的戰場,傻傻地把錢丟進去就會賺,理專應該不敢打包票。常跟朋友說:股票不會買就挑產業的前三名就對啦。一個新興產業會有爆發性的成長因為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一個傳統產業會有穩健的成長是因為市場雖然飽和但是堅守品質。一個無良的企業..........還不一定倒(x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