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出擊 wrote:唉,希望出現救世主...(恕刪) 沒有這樣的人物吧 ...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人類的貪婪,害死自己也拖累別人。只能自己靠自己,沒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利率上升趨勢已經是不變的態勢。除非沒買房女朋友不嫁,不然就等泡沫破掉吧!
如果我有後輩因為須要在台北工作,而需要定居台北並買房,我會建議:一、多看房:不管要不要買,保持對房子的敏感度是必要的。二:先求有,再求好:很多人買房時,一開始就會想要一次到位,而且想買外表漂亮的,所以預算會一直追加,到最自己在牆角嘳嘆買不起。不過,個人認為,一個溫馨的小窩,只要房屋沒漏水,室內的感覺是可以經由裝潢來營造的,趁著年輕,爬點樓梯沒關係,地點偏一點點也沒關係,但不建議太小(例如不到10坪的房子不建議)先入手一間未來想換屋的話再換就好。三、每月至少留下2萬元生活費雖然買房,但還是要有一點點生活品質,薪水假設有5萬,則至少留2萬元下來當生活費,這樣可以設算房貸本利和可繳3萬,如果利率2%,貸款期限30年的話,可貸到800萬元,加上要籌出來的頭期,預算已經有1000多萬元了,想買的話也應該找的到物件了。如果是小夫妻,則生活費兩人共要留下35000元以上吧,如果兩人薪水合計10萬,一樣設定利率2%貸款30年,可繳貸款本利和為65000元,可貸到1750萬元,這時如果預留點空間,只貸1500萬元的話,則手頭可運用資金可以有4萬元。四、如果遲早要買,就可早早規劃現代社會其實也不是非買房不可,如果覺得租一輩子也可以,則可以不買房。但如果覺得早晚一定得買房,則可早點把房租拿來付利息也無不可,例如,如果房租每月要2萬元,那大約已經是1200萬元貸款的每月利息金額了,這時應該就可以好好的來思考要不要買房了。四、如果擔心房價跌其實擔心房價跌的同時,未來房價也可能是上漲的,除非覺得因此而不買房,否則只能盡量找低點。五、失去生活品質關於這點,建議是要保留自己覺得生活夠用的可用額度,多出來的再拿來考慮買房。我個人認為有間房子是進可攻退可守,買房後就是一種強迫儲蓄,將來如果無論漲跌,想投資做生意的話只要賣房就可以有資金,不想賣也可以有個擔保品可貸款來投資。況且如果跌價的話,也不會只有我們自己的家跌價,大家的立足點仍然是相同的。六、以房養老現在政府都在推行以房養老,基本上,如果30歲買房,貸款30年,都不提前清償的話,60歲繳完貸款。等到63歲或65歲退休時,可以拿房子去貸款以房養老,換你每月領銀行的錢來養老,我是覺得不失為一個可參考的做法。這種做法尤其適合公務人員或薪資穩定的族群。
airpoko wrote:一切都是利率跟傳統...(恕刪) 所有的價格都是貨幣現象.現在開始進入緊縮週期.先是中國人行,再來是FED,接著是ECB."縮表"接下來幾年會幫大家驗證古人的那句:幣輕則萬物重,幣重則萬物輕.是不是真的.美元融資蒸發,恐釀全球危機!印度央行公開信籲 FED 放慢縮表ZeroHedge 引述印央總裁 Urjit Patel 文章稱,近幾個月來新興市場的美元融資吃緊,美國兩項政策有如「雙重打擊」,重創新興市場融資;一個是 FED 縮減資產負債表,另一個是美國財政部大舉增發公債。這些措施吸走大量的美元流動性,FED 若不放慢縮表速度,全球美元計價債券市場勢必會爆發危機。source: https://finance.tech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