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位置 http://blog.cnyes.com/My/WTWT0614/article451628
說起來真的滿不堪的 直到現在美國這兩個黨的思維還是只有政黨利益 今天看到最新的新聞消息 共和黨仍堅持自己的方案 而歐巴馬則有可能否決 老實說 這對美國有何正向的幫助~
債務上限調整與不調整對美國都是長期的傷害 債務上限調整了 債務的負擔會更重 不調整 面對的則是債信的問題 近期美國國債的CDS飆高(這是很少見的情況)已經顯示出 美國國債是真的有可能會出問題的~
而各大信評機構持續不斷的警告 要調降美國的債信 有人說 這些信評機構是禿鷹 但如果真的是禿鷹 何必喊那麼久還不往下調 就是因為這些信評機構了解 一旦美國國債信評調降 對市場的傷害將是無法估計的 因此 持續的放出消息 可能也是要讓這些美國的政黨高層能夠正視這個問題~
原先我的看法是 債務協商一定會通過 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但現在來看 債務協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變大了 而這樣的發展趨勢也反應在近期的股價波動與美國國債的CDS成本上~
如果美國國債被降評 影響所及不會是只有在美國本土 其他地區將受到影響 就像引爆核彈一樣 四射的輻射塵將讓周邊的國家蒙受更為痛苦的下場~ James
maggiedavid wrote:
好像不是第一次了.....(恕刪)
補充一下大大說的
回顧美國歷史上首次國債違約事件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729/KDY37O8HVHXGR.shtml?c=headline_sitehead
32年前,1979年的那個春天,共和黨和民主黨也在國會中拿債務上限問題玩一場絕對不妥協的“勇敢者遊戲”(和最近的情況非常相似),而當時卡特政府要突破的舉債上限是8300億美元(今日債務上限已經達到14.3萬億美元)。最後直到時任財長W. Michael Blumenthal警告,美國離歷史上首次違約已經只剩幾個小時后,兩黨才最終達成提限協議。
由於兩黨幾乎是在最後一分鐘達成協議,這一最後時刻的決定,夾雜著大量涌入的對美國國債的需求,以及處理文書問題時發生的技術問題,導致1979年4、5月到期證券持有人未能及時得到償付,這一拖延償付涉及數千起交易。
即便從當時的價值來看,當時的1.2億美元的國債延遲支付規模也很小。部分投資者對美國政府提出了集體訴訟,并最終獲得了利息損失的補償,最終耗費美國納稅人數十億美元。所以美國財政部員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都不承認美國國債實際上發生過違約,他們認為國債當時僅僅是因為“內部阻塞”導致了延期支付。
喬治敦大學經濟學教授Jim Angel表示,這一事件很快就被遺忘了。然而Zivney及其同事Dick Marcus的研究發現,即使是短期的拖延償付也代價高昂。
兩位學者在結論中稱,“一系列的違約造成了利率的持久增長,增幅超過0.5個百分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造成國家債務應付利息增長了幾十億美元,而這些費用都是由納稅人承擔的。”“這個事件的最初影響很小,因為只有新增債務受到了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債務到期后再融資時就會面對一個更高的利率,債務違約的全部成本終於體現了出來。”
我的部落格 詹姆士看世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