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2016年看到這車的評價到2017年牽車掛牌使用至今也2019年了!就試著分享心得吧。
在2016年 -2017 年這車評價不錯,買車要等交期也都1-6個月以上,所以銷售數也一直衝的不算漂亮。
就一台發表了三年的車還沒有明顯的改款與增加配備這倒也是個奇妙的堅持了!
就與2018 -2019 年車款比較,比較可惜的以下列出幾項:
1.多合一影音音響 自費8000 - 20000
2.無行車自動上鎖與自動收折後視鏡 自費 800 - 1200
3.無環景影像監測 自費 8000 - 28000
4.無盲區監測 自費 3600 - 8000
5.無自動跟車與自動煞停 價格不明待各位大神分享
6.無抬頭顯示器 自費 600 - 1800
7.無倒車顯影 自費1200 - 3600
以上是錢可以補上的
但 2019 了,價格比V低的跟V差不多的都以補上
牽車後遇到的奇妙問題:
1.冷氣口異音,可請技師在冷氣口內後段加海綿條解決(材料自備)
2.渦輪異音問題:很奇妙的此問題出現後油耗掉了 4-5 KM而原廠檢測不出原因。
3.上蓋漏油:原廠拍照存檔後出保固更換上蓋。
4.曲軸油封漏油:原廠拍照存檔後出保固。
5.4WD中傳異音:目前已知有車主更換兩組以上(出保固)
6.後輪倾角異常:目前 5000 KM就調胎,還未出現 (35%車友有此現象)
在2019年的VITARA剩多少優勢?起碼已是車主的我在2019如再次選擇他真的不會是首選了!
唯一還能看的可能就剩油耗勉強排的進非油電轎旅車前三名吧!
不進則退,可能台灣市場太小了!為了維持利潤才拿掉國外有的配備,但三年了還沒進不是也該抱怨抱怨了!
以76.8 - 89.9 這區間塊的車比較,V是真的沒多少優勢。加加油吧!
風間浩二 wrote:
1.多合一影音音響 自費8000 - 20000
2.無行車自動上鎖與自動收折後視鏡 自費 800 - 1200
3.無環景影像監測 自費 8000 - 28000
4.無盲區監測 自費 3600 - 8000
5.無自動跟車與自動煞停 價格不明待各位大神分享
6.無抬頭顯示器 自費 600 - 1800
7.無倒車顯影 自費1200 - 3600
同是車主推,
當初會選擇S牌的原因是因為測試撞擊的分數不錯,七顆氣囊,
然後價位相較下來與國產車差不多,
其他車商感覺有被影響,
隨後安全氣曩各大廠也漸漸補上,
近一年更開始補足自動跟車與自動煞停,
反觀S家還是維持兩年前的配置,
說真的原本有上升的客群,可能又漸漸開始流失了吧,
除了拔配備問題外(國外都有,但代理商就是都會拔掉),
異音與種種小問題還有技師的不專業,真的會讓車主失去信心,
現在同事朋友要我推薦我可能會請他們去買日蝕甚至KICKS了
雖然抱怨但車子還算是好開而且也真的滿省油的。
最主要原因是沒麻煩的電腦設定,
像我老爸常抱怨他那台BMW 520D冷氣怠速或低速行駛時,
電腦會自動關閉冷氣,要一定速度才會開啟

我也進去介面去找個冷氣選項,但沒什能設定關閉自動啟閉的...

太多由電腦控制的設計不一定符合所有消費者需求,
還要經過一重又一重的電腦介面去設定,
但目前來看Suzuki,完全還沒這種問題存在,
全按鍵式就可以搞定,完全是由駕駛人來決定是否使用與開啟。
車,不一定要搞這種很複雜的電腦化,
簡單發動後入檔就走不是很簡單嗎?
要這種螢幕操作電腦化的車,我一定等人工AI的車款,
用語言下指令,電腦就會自動執行,
而不是還要自已透過螢幕進去變更設定,
雖然現行有些車款有,但還不夠人性化就是了。
就好比現在的智能音箱,就很人性化了,
那像藍芽音箱,還要手動操作手機再傳給藍芽音箱才能撥歌,
智能音箱只要你動口,它就會自動去尋找執行你要的動作。
打個比方,今天出去跑山路,
你要怎去設定懸吊、變速箱、引擎動力?
難道同一組設計就真的完美嗎?
但如果今天人工AI普及了,
我只要口頭下指令,馬上就能變更設定不是很好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