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北投軍艦岩開腸剖肚山徑復原記-2009


chin11072002 wrote:
各位車友如果不想讓OFFROAD跟這帖子連結也很簡單,請把各位帖子中提到的[OFFROAD]刪除或更換其他字母,能夠溝通就好。這樣GOOGLE大帝就不會把OFFROAD與軍艦岩開腸剖肚單車道一起置頂了。


一開始把"單車道"跟"軍艦岩開腸剖肚"連在一起的不就是你本人嗎....
跟OFFROAD脫鉤,還不是跟單車綁在一起...




chin11072002 wrote:
大家可以替這位怪咖單車客,在怎樣的前提下與動機下花這麼大的力氣(且還很岩熱喔,五六月天氣在軍艦岩是旱季與35-37度高溫(岩石表面),氣溫是29-33度左右。這麼艱難的環境他還有辦法在那邊鑿石、割芒萁(五六月市長的最漂亮的地方,芒萁梗很硬,以前作編織禮籃的材料)。只喝三灌台灣啤酒,非有一般超人的耐力,無法開鑿這條捨近求遠的曲線單車道來--只為一路從榮總汽車道騎上山來。


講的一附你親眼在旁邊監工的樣子...
時間地點氣溫,喝3灌啤酒都知道,怎麼不見你上前阻止或是拍照當證據
一旁冷眼旁觀,對推動生態保育工作不只沒有幫助,根本是幫凶....
AKD0021 wrote:
一開始把"單車道"跟...(恕刪)


這邊有少許登山客會走榮總電廠旁老榮民被被的家的路上山。沒人會走這樣的曲線山徑。都是沿著岩石下凹的岩層斷面直接上山。

我做軍艦岩全記錄有七年了,這些數據很簡單,都有拍棲地照片。

三罐啤酒罐,是新出現的。還有礦泉水罐沒寫。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這邊旁邊以前是越野重機的休息地,不少天母、石牌不良少年(不一定是台灣,也有各國人種)上山吸膠也在這附近活動。

各位對不起,我看得好累喔
可以請chin11072002打字的時候,請選字好嗎?
而且標點符號,請放在對的位子好嗎?
不然我看得好累喔。謝謝。
我想是有一個極大的可能,那就是~~~~,我的國文造詣太差了,再加上阿呆,所以才會看得很累吧。
小怪的生活地圖 http://blog.yam.com/tycheng
allenss wrote:
各位對不起,我看得好...(恕刪)


網路上的[文字]是語言,不是[文字]。你就當我用嘴巴說話,面對面在跟你說話就不會看不懂啦。那些文字語言上的[空檔]你自己補上。

這帖子沒甚啦。

一條曲線山徑出現在軍艦岩山腰的芒萁原上。作何用途?如果有人騎車或有人想故意繞圈圈走路的話,要不要復原呢?同路線有沒有可以替代的?

如果單車界有然堅持要騎這條路,我寫這標題的目的就出來了:要對山林有認知才進入山林活動。因此開始介紹這路段的生態給車友認識。

這麼簡單啦。

板上車友給了不少回應,有意義的回應釐清了:

軍艦岩這麼多的車輪痕跡,跟車友描述的固定路線有出入。==>得出還有其他車友在軍艦岩活動。

這樣的前提:這條開腸剖肚單車道可能是怪咖單車客所為。(用了661的手套,且被記錄到兩次位置,且用了蓋子蓋住保護)

板上車友給的回應已經足夠釐清這條開腸剖肚單車道了。

接下來積極的作為是:不適合當越野單車道的經過芒萁原的曲線路徑讓她回復原來的模樣==>知道這條路線的車友不要走曲線內的芒萁原路段。

這些曲線的東側轉彎處,可以當車道。也是少數登山客會走的路。一路接上最上面的轉彎處(松樹叢)的裸岩區,是以前的經典單車道之一。上去接上暴龍石與乘龍石轉入趙彪練功場接上軍艦岩山頭。(跟板上車友描述的路線不同,但過去式紀錄最多車輪痕跡的路線==>還有其他車隊曾在在這條路線很活躍)。這條大都是裸岩區,沒什麼生態破壞的問題。

ps.板上車友小聖提到軍艦岩坡面路線沿途生態豐富,不少經典軍艦岩生態特色的棲地標準型,但是裸岩路徑+水線+破碎岩層,相對的對生態的破壞性減低很多且比登山客的足跡的破壞生態更低。==>在下不反對這條路線存在。


而開腸剖肚單車道榮總電廠的入口的迴轉彎處是榮民老輩輩的回家的路與台電保線道,台電人員一年兩次會固定整理這路段。之後才是新開闢的開腸剖肚且會破壞忙萁原的路段。如果各位車友認為軍艦岩這端需要一條可以騎上山的入口,榮總電廠保線道入口段是不錯的選擇。

歸納以上==>修改這條開腸剖肚單車道。第一回轉彎的保線道+新開闢的上小山頭的車道保留。之後的曲線繞圈圈的山徑就讓它復原。車友可以沿著裸岩區上道東側的經典單車道(非小聖兄提到的那條)。
chin11072002 wrote:
貼出來討論只是希望找出哪個車友或車隊所為,好把這個生態事件寫入維基百科[軍艦岩]條目生態事件部結案...(恕刪)

維基百科中軍艦岩條目中有一段:

因警政署保一總隊位在軍艦岩山下,20世紀台灣戒嚴時期,因訓練特勤隊員需要,在軍艦岩進行托車越野與山區集訓。使軍艦岩成為台灣摩扥車越野發源地之一...

這是不是chin11072002想找的答案?


(紅字)是條目裡的字,一個用"磨"托車,一個用"摩"扥車.....好怪,誰去改一下?
所以說CHIN老大,
你就不要在那邊在自己想像,
在這邊是找不到答案的。

好吧!就像你自己說的,是單車怪客,是怪咖....不是現在版上有在討論的人。
因為.....

據我所知,現在所有在版上有在軍艦岩丹鳳山活動的人,
沒有一個人是從這邊上山,頭殼壞了才會從這邊上去,
你可以參考約騎的資料,
最常從威靈頓山莊上去,
小弟從第一公墓下來,從你說的地方上去
根本是自己過不去。

要防範的是你大力的宣導,
不知道有沒有人到軍艦岩之後想再下去晃晃,就會接到你一直宣傳的道路。

如果你的時間真的很多,建議經常在那邊守株待兔,看看是誰做的,
誰從那邊下來,來個甕中捉鱉。
好為這一段歷史做下做有力的證據。

祝福你。
chen002
WeAreFamily wrote:
維基百科中軍艦岩條目...(恕刪)


他們的車子不需要路徑。自己找路鑽。

這些都是特勤人員,過去的年代。

還有,這裡也是拍武俠片、時裝劇、兒童劇的經典外景之一。



chen002 wrote:
誰從那邊下來,來個甕中捉鱉。


這沒什麼意義囉。

從軍艦岩榮總這邊下山的單車還有啦。

把前面描述整理圖
希望許多的主觀意見聚集成為這篇客觀的評價,

就我主觀對這篇文的看法,版主自許為軍艦岩生態的捍衛者,因此提出單車愛好者對軍艦岩生態的影響,
討論中佐以大量的圖文紀錄,來支持版主的看法,當然也有提到其他非單車愛好者所留下的痕跡,

但話說回來,
包含版主,所有上山的"人"都多少是影響當地生態的一份子,量愈大影響的程度愈大,
隨著這篇文的關注度提高,軍艦岩是否受到傷害,誰都無法保證.

看到維基的軍艦岩條目的軍艦岩生態事件簿中,有人在此發現新紀錄種,
幸好不是發現金礦,
不然一夜之間軍艦岩會被"人們"踏平...

若版主真想降低均軍艦岩受到衝擊,
就別讓軍艦岩與登山/單車/off road/新紀錄種在google產生大量連結吧....




除非...........






你想出名??





chin11072002 wrote:
這沒什麼意義囉。從軍...(恕刪)

上上
下下
許多次.
我怎麼都找不到那條開腸剖肚的山徑?
可否指點一下?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