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舉例幾個離譜的風向

自製率規範的目的明明是為了讓台灣的零組件受惠
這個目的不管是當初和泰獻策或者產發署發布的新聞都講得非常清楚,不容斷章取義亂帶風向


和泰不用負起自製率的責任?
這個風向更是錯得離譜


和泰早就負起自製率的責任,甚至有自製率超過80%的車款
國產車廠的資優生何必去參與標準低到不行的自製率規範考試,去虐菜嗎?
隨便就能找到證據戳破那些錯誤的風向
從上述截圖更能看出
和泰獻策自製率和產發署從善如流迅速實施都是為了是為了讓台灣汽車市場能夠更好,扶植台灣本土的零組件廠
和泰能高標(80%)做到
產發署訂出的規定不過是15~35%的低標,這樣都做不到
怪和泰做太好?
要徹底破除這些錯誤的風向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1.和泰公布示範給這些落後國產車廠看
不用每個車型都公布,公布銷量前三名的Corolla Cross、Yaris Cross、Townace三個車型的台灣零件比例和配合的台灣零件廠商
證明做不到的車廠是無能,也讓這些優質台灣零件廠商被更多人知道,進一步扶植台灣本土零組件廠
2.再有刻意亂帶風向的情況,國產車不論品牌全部納入自製率規範
這樣那些跟著錯誤風向看戲喊燒的國產車人員就不敢跟著亂喊亂罵了,和泰國瑞早就高標通過的自製率,其他國產車廠能通過?台灣本田?福特六和?裕隆日產?
其他的做法可以再集思廣益
但我覺得光上述兩個做法就足以遏止那些亂帶風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