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今天看到新聞還有車媒報導TNCAP國產車撞擊測試,可以從畫面看出CC整體的剛性表現還不錯,車門跟A柱看起來沒什麼變形,車輛來源也經過萊茵認證,並不是所謂的選手車,可惜氣簾"橫向覆蓋面積"不大夠。

台灣T-NCAP前方40%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東南亞ASEAN NCAP前方40%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美國IIHS前方25%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可以從上方三張照片看出,美規的氣簾確實比較長。絕大部分的美規車(不分日系歐系)的氣簾也確實都比其他地區的還要長,原因不外乎是應付嚴苛的撞擊測試。可以從以下照片或影片看出差異。
美製歐規G世代X3(當時南非廠還沒投產)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美製美規G世代X3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歐規5代RAV4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美規5代RAV4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中規5代RAV4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歐規5代CRV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美規5代CRV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歐規第一代NX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影片

美規第一代NX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影片
仔細看可以看出歐規款NX氣簾前端其實並沒有充氣,只是一塊布


不過中國的日系車算是例外,近年跟IIHS組成性質相似的中保研撞擊測試上線,撞出了不少品牌的被動安全性設計與配置的問題,其中包含德系、日系、韓系以及美系。

儘管中國CC/Frontlander還未公開撞擊測試畫面,不過仍然可以從一汽豐田Corolla等一眾中國製TNGA車型的撞擊測試看出端倪。中國製的TNGA車型的氣簾長度確實已經比照美規,車身鋼材用料則不得而知,不過近幾年中國Toyota的撞擊表現都很不錯,應該不會差到哪去。

中國一汽豐田Corolla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中國廣汽豐田Levin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對照組南美洲Corolla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氣簾"前端橫向覆蓋面積"不夠的問題在於,在車輛面對前側方撞擊時,駕駛/副駕的頭部容易因慣性去撞擊A柱。下圖為還未針對IIHS 25%去做氣囊優化的美規2014 Camry
短氣簾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頭部撞擊A柱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其實和泰的官網也很誠實的顯示大概的氣簾長度,對岸官網同樣也有顯示;儘管只算是示意圖,但仔細比較之下確實可以發現長度存在差異。所以也並不存在車商欺騙消費者或車商偷工減料的問題

中國一汽豐田Corolla氣囊配置圖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台灣和泰Corolla Altis氣囊配置圖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中國版局部放大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台灣版局部放大(有繫繩)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中國一汽豐田Corolla Cross氣囊配置圖(頂規才有9氣囊,其餘都是7氣囊)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台灣和泰Corolla Cross氣囊配置圖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中國版局部放大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台灣版局部放大(有繫繩)
台製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貌似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那麼在台灣銷售的國產車/進口車的氣簾長度要怎樣才有機會跟進中國或美國呢? 唯一的辦法不外乎就是T-NCAP把前方25%偏置碰撞加入測試項目。不過我預測到時候車商增加的成本很有可能回到消費者身上
2022-10-27 20:58 發佈
麵左鈍 wrote:
今天看到新聞還有車媒(恕刪)

車商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哩
台灣政客很好處理 政府又沒辦法獨立於政
aliao

還沒公布成績前先打預防針?[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2-10-28 7:45
麵左鈍 wrote:
今天看到新聞還有車媒報導TNCAP國產車撞擊測試,可以從畫面看出CC整體的剛性表現還不錯,車門跟A柱看起來沒什麼變形,車輛來源也經過萊茵認證,並不是所謂的選手車,可惜氣簾"橫向覆蓋面積"不大夠。

台灣T-NCAP

東南亞ASEAN NCAP

美國IIHS

可以從上方三張照片看出,美規的氣簾確實比較長。絕大部分的美規車(不分日系歐系)的氣簾也確實都比其他地區的還要長,原因不外乎是應付嚴苛的撞擊測試。不過中國的日系車算是例外,近年跟IIHS組成性質相似的中保研撞擊測試上線,撞出了不少品牌的被動安全性設計與配置的問題,其中包含德系、日系、韓系以及美系。





我能請問你從那看出了台規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一台車從車前頭.車側和車尾往同一個地方照

視覺誤差會讓人判斷不出東西的長短

感覺有點指鹿為馬

畢竟三台車的汽簾都只到後車門的小玻璃

並沒有達到C柱的那塊玻璃那

所以

你怎麼判斷出台規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我們只談CC

還是你想說的是前面那一段..氣簾沒保護到儀表板那一塊??

就算是那一塊..美國的長什麼樣??有圖嗎?

畢竟這三台車的撞擊圖..都沒有像你下面的圖一樣

氣簾並沒有延伸到儀錶板那?
麵左鈍
麵左鈍 樓主

ace ventura又沒叫你看他是用什麼方法撞的,氣簾後方覆蓋面積跟駕駛有什麼關係?看懂再來嘴,OK?

2022-10-28 19:11
麵左鈍
麵左鈍 樓主

bestalfred圖片明明很清楚了,看不出來的建議自己找影片,謝謝

2022-10-28 19:12
黑羽斷翼 wrote:
我能請問你從那看出了...(恕刪)

文字跟圖片都那麼清楚了,不是講前面那是講哪裡? 氣簾就算覆蓋到D柱跟駕駛有關係嗎??

美國IIHS駕駛座

ASEAN 駕駛座


不過內部圖片就只有這樣,從外部看比較準,你自己放大我內文一開始的截圖比較,很好看出長短差異
麵左鈍 wrote:
文字跟圖片都那麼清楚了,不是講前面那是講哪裡? 氣簾就算覆蓋到D柱跟駕駛有關係嗎??

美國IIHS駕駛座

ASEAN 駕駛座


不過內部圖片就只有這樣,從外部看比較準,你自己放大我內文一開始的截圖比較,很好看出長短差異



我又看了照片啦

前三張

美國的氣簾在最前面是多一塊充氣的區域

所以你說的沒錯台規CC撞測畫面公開 氣簾比中美兩國短一截??

是我沒注意到..旦一般除非沒安全帶..不然車禍去撞A柱的機率幾乎是零吧

而ASEAN 和台灣的CC

沒有感覺出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台灣CC的圖







這是SIENTA的氣簾照片
引用這網址





他的感覺也比CC長

旦這照片又感覺和原廠的照片又不太一樣
kobe13794823

難不成美測的假人不用繫安全帶?

2022-10-28 8:52
Drowai

小面積撞擊會造成車輛逆時針甩尾(從左前方撞),這時候駕駛的頭會撞向A柱,這就是IIHS為何要測試小面積撞擊的原因,之前的UCAR報導也說,防範的方法就是強化氣囊/廉。

2022-10-28 8:57
台灣車商各個精如鬼神

不可能發生讓「他們不開心的事情」


原來是這樣 wrote:
車商才不會讓這種事情(恕刪)
aliao

還沒公布成績前先打預防針?[沒有不敬的意思]

2022-10-28 7:45
我看到的是
美國中國測試撞擊物件(鋼柱)完全不會潰縮
台灣東協都會潰縮
美國中國的測試還是較嚴格

還有CC A柱沒沒氣囊 應該要扣分
如果從那撞保護就不好
可能下次更新就補齊了
就看競爭對手HRV 或Kicks有沒有被測到

接下來可以比較台灣進口的Rav4是否和美國不同
總之給政府拍拍手
台灣的測試應該拉到小面積25%

人命值錢...應該要高規格
標題看起來很專業,結果內容是在自言自語
Saber422

希望車商發揮慈悲心,讓韭菜們得到更多安全

2022-10-28 8:56
麵左鈍 wrote:
今天看到新聞還有車媒...(恕刪)

美國IIHS經驗也是這樣
提高標準車商就乖乖提高安全性

2014 Elentra撞測25%小面積只有Acceptable
2017 Elentra加強剛性還加長氣簾就變成Good了



拿落後的標準
一樣貼上五顆星
想要騙國人國產車安全好棒棒
撞測實驗變車商廣告
TNCAP
Taiwan New Car Advertisement Program
mohochoo

反正對岸棕熊c-iasi成績爛也是事實,臺灣很多車也是跟著大陸規格走,這幾年大陸有第三方在盯車廠含本田都被盯到滿頭包,新車用料才給的比較好能拿好成績,臺灣就靠saber你這種進口信徒出張嘴吹安全就夠了

2022-11-07 15:45
mohochoo

我很期待台灣偷料crv的成績,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這才能讓車廠知道要改善,進口棕熊我看排10年都等不到成績,不會連未來大改款都排不到吧,反正進口車有群人捧就很安全了,還需買車實撞嗎[笑][口哨]

2022-11-07 16:02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