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11月舉辦的東京車展上,豐田在全球首次公開了預定上市銷售的FCV。就在發佈前,這款汽車的開發人員在後台不禁流下熱淚。這或許是因為回顧開發歷程,當時的艱辛又浮現在了腦海。
由此可見,世界首款FCV的產品化絕非一帆風順。這款汽車在20多年前開始開發,雖然于2002年在全球率先實現了租售,但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FCV是使氣罐內的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在其“心臟”部位——電堆中發生反應來發電,利用其電力行駛的。最初的車型配備的氣罐能夠存儲的氫氣量較少,續航里程300公里左右。電堆的功率也不足。因為化學反應需要借助觸媒轉換器,所以還存在劣化等課題。最重要的問題是成本高,據說1輛車的成本高達1億日元,讓當時試駕的筆者都相當緊張。
然而,開發團隊不畏艱難,逐一解決了這些課題。新車型的續航里程達到700公里左右,電堆的功率密度也提高到了過去的2倍以上,價格則降到了700萬日元。開發共取得了約2400項專利,燃料電池電堆和氣罐等核心部件均為豐田自行生產,沒有外包。
不只是環保的四平八穩車
對於FCV,大家或許有環保、四平八穩的好學生印象,但這一印象未必準確。
這在2013年10月的試駕會上可看出一二。踩下油門,加速感十分強勁。在車外看去,或許是因為加速的瞬間電堆發生了化學反應,水以迅猛之勢噴涌而出的樣子既新鮮又有趣。開發人員熱情地做了介紹:“因為電堆、氣罐、馬達、電池等較重的核心部件位於地板下方,降低了汽車的重心,所以跑起來十分平穩。時速最高可達到150公里以上,在歐洲的高速公路上也可以放心開。今後,我們還希望把兩個氣罐減少到一個,進一步降低價格。”
在與工程師攀談技術和商品的話題時,時常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誇耀自己引以為豪的商品是人之常情,工程師對於FCV的感情正是如此。
2013年試駕會上的豐田燃料電池車。核心部件位於地板下方,賣點是低重心帶來的穩健行駛
提前上市展現出執著
6月25日,豐田宣佈將FCV的上市時間從原計劃的2015年12月以前提前到2015年4月以前。
據豐田內部人士透露,目標是2014年底上市。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供氫基礎設施還並不完善。對於堅持提前上市的理由,豐田常務董事小木曾聰解釋說:“這是為了在合適的時間推出好的產品,而不是要與其他公司爭高下。”但豐田此舉恐怕不會與其他公司的動向毫無關係。預計本田、現代汽車會在2015年推出FCV。如果能夠搶在二者之前,豐田就可以贏得先進的印象。
普銳斯就是豐田執著於世界首發的成功案例。
1997年12月上市的第一代普銳斯原本預定於1999年上市。當時擔任首席工程師的豐田董事長內山田竹志介紹說,“因為高層再三要求”,上市時間提前了2年。1995年11月完成的第一輛試製車在完工後49天一動沒動,“而且完全找不到原因”。
公司裏雖然也傳出了擔憂的聲音,但是,在當時的社長奧田碩“領先全世界”這句口號的鼓舞下,開發人員克服重重考驗,“硬是使上市時間趕上了京都會議的召開”。
京都會議是探討發達國家承擔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國際會議,于1997年12月召開並出臺了《京都議定書》。從結果來說,豐田趕在這個時候推出普銳斯,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在世界各國首腦、企業人士和非政府組織人士參加的該會議上,普銳斯成為熱門話題。筆者當時也是排了很久的隊,才得到試駕的機會。
1999年,本田推出了混合動力車“Insight”。這款車的燃效雖然優於普銳斯,但未能撼動先行上市的普銳斯的優勢。之後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混合動力車成了豐田的代名詞。
普銳斯與豐田董事長內山田竹志,2013年4月紀念普銳斯全球累計銷量突破500萬輛時。
創新低迷
但回顧最近10年,就技術創新而言,豐田表現低迷。
汽車企業的革新技術大多出自豐田以外的其他企業。馬自達開發出了高壓縮比低燃耗引擎“SKYACTIV”;速霸陸推動包括自動防撞技術等在內的駕駛輔助系統“EyeSight”實現普及;日產汽車擴大了純電動汽車“LEAF(聆風)”的銷售;本田自主開發的小型噴射式飛機“HondaJet”試飛成功,2015年開始交付。
除了混合動力車,豐田再也沒有代表性的創新。正因為如此,該公司才對FCV寄予厚望。豐田產品策劃本部主任田中義和說:“我們要掀起超越普銳斯的創新。”這份熾熱的情感,無疑是熱淚盈眶的真正原因。(記者:大西 孝弘,《日經商務週刊》)
通會之際 wrote:
前幾天發表的BMW ...(恕刪)
i8其實跟Toyota一點關係也沒有呀

目前BMW的油電系統相當不優,i3增程模式的實際油耗還到不了20km/L(實測18.7km/L)
跟GM Volt相比真的是蠻糟糕的技術水準(Prius PHEV純電動模式里程過短,非同概念所以不討論)
在柴油車打不進北美市場的狀況下,不加速研發油電車會很慘

現在的i3、i8算是賣碳纖維技術的測試平台,
但油電方面只能說性能有餘,節能不足
---------------以上是題外話-------------
燃料電池車應該在石油挖完前都很難普及(年銷百萬輛),
以目前頁岩油的含量可以用百年以上來看,
現在在這邊聊的人應該都很難買一台在自家用

油電車之後的王牌應該是純電里程100km左右的增程型電動車(註)
雖然電的來源並不乾淨就是了......
註:目前因為車價因素只能到60km遠左右,電池太貴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