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Altis有80%自製率(在地零組件)那麼,哪台豬隊友車款拉低了和泰的在地採購率? 原來我們連續22年市佔龍頭(頁12),在地零組件採購率其實也才40%上下而已(頁47) 資料來源:和泰2023年度ESG永續報告書https://pressroom.hotaimotor.com.tw/csr/article/EMIOLumvx
對產業的認知決定樓主看到事情的深度,國產車沒有量,很多零件早就都是從對岸東南亞過來(這次國產化標準是只針對對岸零件,排除對岸洗產地跟東南亞進來的零件!),這些代工大廠大件的引擎變速箱在台灣都造不出來,這樣會有80%? 邏輯判斷就可知數據合理性,前一樓也把財報對外ESG數據貼出來證明了⋯⋯要當聰明的鄉民,不要被刻意造出的輿論帶著跑了!
這個產業在台灣都是CKD組裝,要求高自製率本身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高自製率表示供應鏈要一定程度在地化,成本一定高。我支持全面開放台灣汽車市場,不需要為進口車付關稅。政策保護到最後就是一灘死水,自由貿易啦!
kerker wrote:這個產業在台灣都是C...(恕刪) 支持中國透過WTO對台灣進行貿易調查!明明標榜是個自由市場,但是總是用各種理由限制中國製造車輛進口因為這種限制台灣有一些歐系品牌電動車買不到,不然就是要等到其他工廠生產才能買到(Model Y跟Model 3煥新版),特斯拉的上海工廠除了供應內需,主要出口的就是亞洲市場,結果台灣這個小島只能從歐美進口,等待時間變長,運費可能也會加在車價上。台灣因為法規而無法進口的歐系電車:BMW iX3, 全新一代Mini Cooper EV, Smart #1 35。
其實在台灣生產的豐田如果能用中國生產的CKD件,成本應該會更低。和泰不論如何都沒有輸啦,賺多賺少而已廣汽豐田的榮放(RAV4)厂商指导价16.98-26.38万元一汽豐田的卡羅拉(神車Altis)厂商指导价11.68-15.58万元應該全面開放中國車進口。台灣好好努力在半導體產業就好,汽車產業不需要玩了,沒有成本優勢。
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受益,代表台灣消費者受害因為台灣市場受眾小,強勢規定須採用當地零組件必定推高汽車終端售價廠商再大,大的過全台灣全體消費者?如果全體國人或是大部分國人,都同意或願意多花一點錢買國產車,去支持這些所謂的"國產車商"那我沒話說
消費者只想買自己想要買的車,便宜的、CP值高的或其它等等的,政府用這種方式粗暴的方式干涉消費者選擇的權利,再強加似是而非的理由上去,(車子組裝的烤漆在組裝廠,也輪不到外面的廠商),官員們你曉得你自己在說甚麼嗎?關稅是為了保護台灣汽車產業加上去的,怎會有人說國產車沒課關稅所以要求自製率。賣一些爛貨,拔配備還賣貴,居然看別人便宜又大碗不順眼,用骯髒手法迫使人家售價跟你對齊,這就是該企業的行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