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ng wrote:
如果用的鋼板材質相同
A,B 兩車架相差100多KG,您會如何看這兩車架?
車門 有幾根防撞桿
A,B柱幾層鋼板?
等等
這些都是看不到,卻是會增加車重的小地方...(恕刪)
說了等於沒說
你知道A車車架多重,B車車架多重,用什麼材質?
除了少數車廠會把車架的圖給你看,並且明白告訴你哪邊是用多少MPa的鋼材
但是有多少車廠有公布
就算全部攤開來給你看,你也還是不懂車架設計的楣角
看完頂多是類似「哦,這台車的A柱比較強喔」這樣的感想而已
而且除了鋼材,還有焊點,也是車架強弱的原因之一
樓主引用的文章裡提到的鋼板,0.x mm,顯然不是在討論車架鋼樑,而是外皮鈑金
我記得不久前才有版友拿出資料,各家車廠車款的外皮鈑金厚度
日系車平均真的是有比較薄,但差距沒有想像中的大
而且還有歐系車比日系車更薄
只要撞擊測試能拿到五星級,我不會去質疑比較輕的車(合理懷疑車架也比較輕)就比較不安全
頂多是因為車輕,撞擊時比較吃虧
要把這當攻擊點,那買小車的不就都去死,全都是不重視安全的人?
安全配備不能省,我認同
問題是美國市場的車為什麼有滿滿的安全配備?
那是法規的關係
並不是美國人天生就有比較好的用車安全觀念
就算沒有法規的限制
美國人的所得高,汽車對他們來說只是一般消費品
可能他們選購安全配備全滿的車,比例仍然會比台灣高的多
因為多出來的車價對他們來說負擔不大
但絕對不會每個人都去買那樣的車
美國應該也有需要用車的中低收入戶,車價能省一分是一分
台灣除了台北市以外,大多是沒有車就不太方便的地方,他們買車不見得就是打腫臉充胖子
沒有辦法要求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很貴重
要求立法才是正途
kingchenthebig wrote:
最近看了一篇部落格~
揭開日本車省油的真相
其實真的蠻痛心的~
因為大部分台灣消費者都知道TOYOTA跟"安全係數"無法畫上等號~
但只要TOYOTA能跟油耗畫上等號的同時,消費者也就買單了!
只要油耗數字漂亮~就代表了銷量~這也是為什麼和泰可以把NEW ALTIS列為全車系"僅"標配了雙安全氣囊~
反正國人不需要安全性~給你雙安~你也照樣會買單....
車體結構強度不足,2014 Toyota Corolla在小範圍偏撞測試獲得低分
2012 Toyota Camry
2012 Toyota Camry small overlap test
2013 Toyota RAV4
2013 Toyota RAV4 small overlap IIHS crash test
影片內容我就不多說了~大家有眼睛都看得出來若車上換成真人會有何傷害...
如果生命可以用省下油耗的金錢畫上等號~那人命真的很不值錢~和泰是吧??
...(恕刪)
我第一台車 lancer
我第二台車 tercel
我第三台車 tiida
我決定換focus了 因為我有小孩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