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在桃園區三民路的土地公文化館,是2017年2月才正式開幕的新展館,展出的主題就如標題所說,以土地公文化為主軸。
那為什麼桃園市政府要在桃園市區設置這樣一所以土地公為主題的中小型博物館?
原因在於在舊桃園市行政轄區內,最廣泛的民間信仰,就是土地公了。
根據統計,在舊桃園市轄區內,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7座以上的土地公廟,是全國土地公廟密度最高的地方。
而土地公信仰在現今的院轄桃園市的13區內,也是相當廣泛的民間信仰。
因此設置一座以介紹土地公文化為主軸的博物館,自然是理所當然了。
土地公幾乎是每個華人都認識的神明,但一般民眾對祂又能有多深入的了解?
為了讓參觀者能更加認識這位和民眾相當親近的神明,土地公文化館的展出方式,擺脫傳統的單線思維,而是從實際面向、傳統面向、藝術面向與國際面向來介紹土地公。
一樓設置一座公設土地公廟,
二樓空間則是介紹土地公信仰與桃園地區發展的關係,
三樓則是介紹土地公神像雕塑藝術、土地公廟建築藝術、土地公節日慶典及科儀活動,以及海外華人的土地神信仰,
其他的空間則作為在地活動展覽空間。
炎炎夏日,就跟著老狗到全臺獨一無二的土地公文化館避暑兼走走逛逛吧!!
◎全臺唯一官設土地公廟
土地公文化館的一樓中央,就是全臺唯一官設土地公廟—福德宮之所在。
廟體的上方各樓層,是文化館的展示空間。

這座官設土地公廟,可以說就建在文化館的下方,仍然保留傳統廟宇的建築格局,而不是利用文化館大樓一樓的建築空間,像一般家庭式廟宇一般寄生在大樓之中。

福德宮內有和藹可親的土地公,以及華麗的的神龕。

在福德宮右邊,土地公文化館的這面牆上說明了文化館的興建沿革。
這篇說明的日期是106年2月27日,而這也是土地公文化館正式揭幕的日期。
至於要參觀文化館內的展出,要從照片中的小門上二樓。

在福德宮的左側,是文化館的服務櫃檯與出入口。

在福德宮的右側,則是文化館的入口與多功能空間。

◎土地公文化館大廳與兒童文化館
土地公文化館在二樓的大廳,一旁就是兒童文化館。

進入大廳的門邊,有面牆說明全棟展場的策展理念。

在大廳內設有關於土地公的諺語解說。

以及電子書、玩偶。

還設置有拓印給有興趣的朋友自由拓印。

這一區是兒童文化館,空間佈置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遊戲,而讓兒童在遊戲之間吸收有關土地公信仰的文化知識。
◎桃園開發史與土地公信仰
二樓的另一個區域是結合土地公信仰與桃園在地開發史的介紹。
故事自然要從先民渡海來臺談起。
先民離開家鄉時,對於臺灣這塊土地,因陌生而感到惶恐。
為求心靈上的慰藉,會將原鄉的信仰帶到這片陌生的土地。
於是,對土地公「保護神」的信仰與膜拜,就這樣來到臺灣。

而桃園最早祭拜土地神的紀錄,是發生在1716年,阿英師肩挑土地公神像來到桃園十五街庄。

桃園市的發展歷史可以參考這張海報的說明。但這裡第一、二段所指的桃園市,應該是未升格之前的縣轄桃園市。海報中還說古時的桃園還曾經有民造城牆出現,但現在已完全找不到殘跡。

在清代,城池的各個城門,都會設有土地公,以保護這座城或城門的安全,桃仔園城也不例外。
四座城門旁分別有座土地公廟。如今城門不存,但四座土地公廟仍在,與桃園的開基土地公廟—十五街庄福德宮一同庇祐居民。

這是在原縣轄桃園市的土地公廟分布模型,可以看到除了城門及城內的5座土地公廟之外,在郊區還有好幾座土地公廟。

在農業時代的土地公信仰,很多時候是像下面照片中所呈現的方式所形成的。
就是居民在開墾時,簡單立石為記,或是造成墓塚的形式,作為土地公的代表來祭拜。
久而久之,慢慢擴大為簡單的廟宇。
- 開墾土地(1)
- 開墾土地(2)
居民也有可能,基於對土地神明的崇敬,也有可能在社區的附近,搭建像照片中的小廟來祀奉土地公。

或許由於「桃仔園」這塊土地不若其他臺灣其他地區的富饒,因而加深了人們對土地神的崇敬與敬畏。
在原縣轄桃園市境內,有為數相當多的土地公廟,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7座,而土地公也成為在地居民的精神寄託所在。

牆上是現在院轄桃園市境內的特色土地公廟照片。
- 特色土地公廟照片(1)
- 特色土地公廟照片(2)
現在的桃園市境內十三區,四處都有土地公廟,只要看到廟屋脊上有福祿壽三仙,就可以猜的出是土地公廟。

土地公的服飾大同小異,照片中這套帽飾與衣飾是桃園市市土地公所有。

祭拜土地公所用的佛具也都大同小異,給土地公的金紙習稱「土地公金」,和其他金紙有所不同。

◎土地公造像藝術
文化館三樓的空間分為好幾部分,這個展廳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土地公造像。
為何說是造像?
因為最早期土地公的樣貌,是像照片中的這幾塊石頭。
早年先民為了方便表示對土地神明的崇敬,在經濟困難的狀況下又想膜拜土地神,因此就取幾塊石頭代表。
經濟狀況好轉之後,才有像照片左側的墓塚型土地公,或是建小廟祀奉。

漸漸的,隨著居民的經濟狀況好轉(也就是土地公保祐居民發大財啦~~~

土地公也漸漸有了不同材質、不同大小、不同姿勢的塑像。
文化館中收藏了許多不同的土地公像,材質大小不一,但相同的都是和藹可親的老公公面容。
這也就代表了人們心理上的土地公投射,是可以親近的、可以依賴的、隨遇而安的~~

- 石造土地公像
- 土地公造像演進
- 大型土地公神像
- 坐姿土地公神像(1)
- 坐姿土地公神像(2)
- 坐姿土地公神像(3)
- 不同材質土地公神像(1)
- 不同材質土地公神像(2)
- 土地公的衣服
土地公廟中,除了土地公之外,有時還會有陪祀神明,像是土地婆、文判官、武判官、虎爺等。
- 土地婆與虎爺
- 文判官與武判官
◎土地公廟建築藝術
土地公廟的建築相當有趣,從前面看到的一粒石、三粒石構成的石棚,到石造小廟,甚至大到像南臺灣車城的福安宮,各種大大小小的造型變化多端。

照片中的小廟算是很常見的造型。

像照片中有屋脊、燕尾的小廟,也是在街角常見的土地公容身之處。

大一點的土地公廟,像是照片中的單進廟宇意像,屋脊上有福祿壽三仙,廟前設有落地香爐一座,就算是較具規模的土地公廟了。

或是像下面照片中的意像,也是具有規模的土地公廟。

具有規模的土地公廟會有一些常見的裝飾,屋脊上的福祿壽三仙是註冊商標。

這張照片中是全臺灣各地的土地公廟建築群像。其中比較有名氣的,像是中和的烘爐地土地公、竹山紫南宮、車城福安宮等,大概很少人不知道。

◎土地公節日慶典及科儀活動
即然土地公信仰在人們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和祂有關的慶典儀式自然相當多。
文化館中把這些慶典配合照片說明,做成大型海報展示在館內。
- 土地公生、做牙、普渡
- 點燈、拜斗、安太歲
土地公出巡時,和其他神明出巡一樣,也有熱鬧的陣頭。文化館內就設置了出巡陣頭的大型人偶展示。

出巡時的神轎。

慶典科儀時會用到的法器。


慶典時演奏戲曲用的樂器。

土地公生日,當然是土地公有關慶典中最重要的。
文化館內展示「土地公生」的實境,包括祭拜時用到的三牲四果,以及糕餅等等。
- 土地公生實境(1)
- 土地公生實境(2)
人們總是相信在土地公生日這天,努力取悅土地公,必定會為未來帶來好運、財富。
文化館內也設置了傳統野台戲,如布袋戲的戲台來讓參觀者體驗那種熱鬧的情境。


傳統布袋戲偶

在從前,戲台前人潮聚焦,錢潮也就聚集,常見攤販出現在戲台下、廟會裡。

而因土地公信仰在臺灣深植人心,其頻繁的祭祀活動,屬於民俗信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因此促進相關產業,如繡莊、香燭、糕餅、佛具等的蓬勃發展。

- 繡莊
- 糕餅佛具
- 香燭
在桃園,因為土地公信仰的盛行,地方政府就舉辦「土地公文化節」將重大慶典活動集中辦理,讓各項文化慶典活動群聚舉行,使這個活動不僅是傳統的廟會,許多傳統的民俗活動也能因此而保存、薪傳。

◎海外華人的土地神信仰
基於華人從農業社會出發,而產生對土地神的敬畏與崇拜,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土地公。
因此,在東亞地區華人分布之處,都看的到土地神的蹤影,只是以不同的名稱、面貌出現而已。

文化館中就收集了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玻、大陸東南沿海的土地神信仰,並在館內以造景方式說明。
香港的土地神信仰

因為香港土地狹窄,廟宇門前常會設「門口土地財神」祭拜。
而市區內一般商家也是在店門口祭拜「門口土地財神」。

即然是「門口土地財神」,為了希望能生意興隆,香港人是晨昏祭拜的。

港人祭拜的佛具就像這裡展示的樣子,和臺灣大為不同。

馬來西亞因領土廣闊,因此東馬和西馬華人祭拜土地神的方式不太相同。

在大馬的華人,把土地神稱作「大伯公」或「福德正神」。

祭拜時使用的金紙和佛具。

在東馬的華人,除了祭拜大伯公之外,還會同時祭祀和土地相關的神明。

在當地廟宇,可能像照片中這樣配置,同時祭祀不同的神明。



澳門的土地神祭祀方式又獨樹一格,在巷口設置廟龕形式的土地神廟,比人高,但窄到人無法進入。


在文化館內設置的澳門土地神明廟龕意象。這在我們的眼裡會覺得很特殊。


澳門人會將要祭祀土地神的金紙折疊後置於供桌上,表示敬意。

「門官土地福德正神」是大戶人家的土地神。

新加坡的土地神信仰,因為受了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因此雖然土地神隨處可見,但在細節上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同。

新加坡人把土地神稱作為「大伯公」,而「土地公」則是另一位神明。


祭拜時使用英文籤詩,祭品中有茶葉和甜食,都是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

大陸南方沿海各地對土地神的稱呼,就是臺灣人的先民原鄉稱呼。潮汕一帶稱為伯公,而閩南地區則稱為土地公。習俗基本上和臺灣大同小異。

大陸沿海地區使用的土地公金紙很大一張,比臺灣常用的大多了。


這裡也簡單介紹一下國際福德文化節。

看到這裡,文化館內有關土地公的介紹區也走完了。
不知各位跟著老狗走了一圈,是否對土地公這位和藹可親的神明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土地公文化館的五、六樓是特展展場,屬於地區性的展示場地。
老狗造訪的這天,正巧遇上大專院校設計聯展和畫展,就簡單分享給各位吧。
畫展展場
- 諸色藝彩 畫展
- 畫展展場(1)
- 畫展展場(2)
- 畫展展場(3)



展場空間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