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這邊不少老屋有些還是磚造牆常看到外牆拉皮或內部重修裝潢就是不見有屋主願意在結構上補強請問老屋不做結構上的補強主要是預算問題或是改善有限?可能會架上醜醜的鋼梁? 室內坪數縮小?或是結構補強只是小加分整體抗震能力並沒有加強,CP價值太低不如打掉重蓋?台灣高齡屋很多但很少看到有屋主願意把經費用在補強結構上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謝謝
結構補強會導致房間不方正今天就是窮才會淪落在淺在倒塌的屋子裡面住公寓你補強沒用有錢的都整棟拆掉改筏式..今天你有土地 80%的人蓋不起筏式可以耐七級地震的房子 以今天的房子造價 大約需要12-1400萬加上裝潢低消1500萬
請不要聽信它人的危言聳聽!建築物混泥土強度60年後才開始往下而不是不能住人,全世界歐美日有多少城市建築都在100年以上。一般而言,民國60年代的公寓,未經任意敲除部份樑柱、牆面有無在正確位置上、或長期滲水造成結構體受損,只要樑柱間距在6m以下,不需要過慮!(地震過後必須注意樑柱、剪力牆有無龜裂,非磚牆的龜裂)
整棟大樓的結構補強費用不貲阿-------------------------------------------------------------光就我聽到的想解決大樓的磁磚掉落問題以一棟12層(50M)以下 占地400~500坪整棟拉重新拉皮 現在報價已經破千萬沒經費只能用防掉落鷹架結構補強一定更貴一來要有建築師來背書二來工法複雜------------------------------------------------再說一個笑話現在老屋翻新的"增建"的結構都比翻新的老屋還要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