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大樓, 建築面積只有70坪, 建商為了增加容樍率, 利用「臺北市建築物增設室內公用停車空間鼓勵要點」的規定, 採用機械車庫設計,硬是塞進23個車位。
在我看來, 鼓勵增設停車位的政策良善, 但是實際執行的結果, 只是讓建商蓋出更多樓層,賣出更多坪數。至於增設的停車位, 公眾幾乎無緣使用, 即使住戶本身, 也是未蒙其利, 先受其害。 以我們社區的機械停車場為例, 我現在擁有3個機械車位(上層、平面、下層), 但是我寧願換成1個平面車位!
機械停車場的好處不外乎節省空間, 但是可以匡列一堆缺點: 故障率高、用車需等待、 保養維修費用貴、 安全性不佳、車位狹窄無法停大車、 無法設充電樁、 車重限制多、運轉噪音吵雜、設備壽命有限.....。負責保養車庫的廠商自己都說:不要買附機械車位的房子。
我們停車場的架構是:8x3 - 1 = 23個車位,7個平面車台可以左右移動,8組上下層車台則是只能升降。今年初,新聞報導機械停車場夾死人,其實我們社區22年來也歴經停車場大大小小事件,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
1, 車庫門壓傷車
因車庫門口的光電安全開關異常,失去保護機制。車子進出過程被車庫門重壓,車漆受損,需要局部烤漆。
2, 車子底盤擦撞地面
下車台沒有升到地面高度,停放的車子駛出車庫過程,底盤擦撞地面。車子需回原廠處理,花費2-3萬。
3, 車台支架鋼板撕裂
較重的車子停放上車台,長時間累積的剪力將鋼板撕裂。車台幾乎報廢,即使補強也無法停放車輛,只能堆放雜物。
4, 車門未關, 車門被車台夾毀
因車主粗心,離開時未關車門,機械車位運轉復位時,直接將車門夾毀。
5, 車子車頂被車台壓傷
廠商維修時手動操作上車台,將車台直接壓在平面車台上的車子,車頂因受重壓而凹陷。
6, 車頂被車台橫移削傷
未留意車高限制,將休旅車停放下車台,停車場運轉復位時,休旅車的車頂被平面車台削傷。
7, 平面車台跌落下層車台
因為導輪磨損,平面車台在橫移時脫離軌道,車子連同車台摔落,過程造成車頭凹陷,由保險公司理賠。
8, 車子駛入時, 車台向下陷落
下車台的支撐完全靠油壓,如果油封破裂,下車台看似已經升至定位,卻沒有足夠的支撐力量。此時車子駛入車台時,車重會造成車台快速下沉,車子可能會卡在半空,甚至摔落。我認為這種情況危險且難以預防,由於自己經歷過一次,所以現在我都不使用下車台。
9, 平面車台被下車台45度撐起
因油壓閥門失效,導致車庫運轉過程,下車臺將平面車臺頂起,車子呈頭下尾上45度。
10, 連人帶車被關進下車台
有一次開車駛入車台,我人還未下車,車庫門便關閉,並開始運轉復位,我連人帶車被存入下車台。下車台位於地下,且四週都是鐵製車台,收訊不佳,電話打不出去, 無法請人前來協助。還好自己身手不弱,連跳帶爬,自行脫身。感覺像是靈異事件,至今無法解釋原因。
11, 車台使用權被其他車主搶走
有些車主較急躁,沒有確認車庫狀態,直接叫用自己車台,造成車庫內正在使用的其他車主,必需待在車上避難。
12, 車子沒停到定位, 毀損車庫門
機械車位比較狹小,如果車子沒停到定位,可能影響車庫門的啟閉,造成損壞。
使用機械車位, 必需瞭解車庫運作的方式, 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如果遇到突發狀況, 千萬不要驚慌! 機械車庫的運轉速度很慢, 有充裕時間讓你移到安全位置(通常是車台或車內), 然後靜靜待在該處, 就不會發生危險。新聞中的夾死人事件, 主要是死者做了不必要的活動。
機械停車場的保養維修費用, 是目前社區最大支出, 除了固定的月保養花費, 不定時更換耗損零件的費用也很高: 橫移馬達、油封、電磁閥門、導輪、光電開關、滑升門扭力彈簧、主控制器、遙控開關、 撑桿...等等, 每一筆支出都是幾千到幾萬。
還有最大的問題是:
即使花大錢,機械車位運作仍然不穩定!
由於車台連動的關係, 只要有任一車台無法運作, 或零件異常, 整個停車場都必需停機待修! 以前常見的景象是一早停車場罷工, 大家趕著上班,紛紛轉搭公車、計程車..., 一團混亂。或是下班後停不進車庫,住戶只好將車子排排站停在車庫門口。
久病成良醫! 因為常常觀察廠商排除故障, 自己也成了半個專家, 知道該如何診治機械車位。去年花了兩個月,仔細紀錄每次故障,整理分析後,便開始指揮廠商辦案, 找出停車場各種不穩定的病因,一一加以解決。
現在則是太平盛世, 停車場的機械運作穩定,住戶不再擔心停車場罷工, 保養廠商也無需頻繁奔波。 即使如此, 我還是不建議採用機械車位, 如果將來它壽終正寢, 需要花大錢更新,到時我只會保留平面車位, 當成平面停車場來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