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的綠建築 "蓋綠色的房子"

何必想到以硬體來達成綠建築呢!!!!!!!!!!!

樹種在適當的位置~適當的位置來植栽~

利用植栽本身的遮避性及土方本質的保水性~還有闊葉樹的擾流性~

來創造更好的住宅空間~也是不錯滴!






roytien wrote:
沒想到一個下午就有這...(恕刪)


可加裝室外用抽風機 絕對會比開空調省電!
熱氣往上升,往上開洞往往最快也最符合效率!但是對公寓的住家是不可能達成!

北歐雲鄉 wrote:
何必想到以硬體來達成...(恕刪)


植物多了水費也多了! 如果地下室改裝成集水 蓄水池 可省下大量的水費!但是相對昂貴!

生活中我常把我的洗澡水用來充馬桶(我不泡澡)是靠大水桶收集的!

植物多了!就利用雨水回收系統~

從DIY幾百元到專責施工幾萬元都有~

這也是一種省錢的方式歐!

如果建築還是堅持使用那高單價的花崗石何不淺嘗那不起眼的小花呢!
基本上討論綠建築不外乎〝節能、減炭〞兩大議題。而玻璃屋在台灣就真的不適用嗎?
個人認為玻璃屋的設計、規劃、材料等處理得宜,感性角度多了一個讓人舒適愉悅的空間,理性角度還可增加室內光源,減少燈具使用。若只是為了玻璃屋而「放置」一個玻璃屋確實是不好的。
至於綠建築設計要如何落實在室內設計上可分集合式住宅及透天或獨棟別墅兩方面討論:
集合住宅受限問題較多「先天不良,後續難以解決」,但再設計規劃時稍加留意還是可達到〝節能、減炭〞的要求,如不要過多的照明,很多設計師為了強調效果情境變化而有主燈、崁燈、間接燈、投射燈加上擺設裝飾燈具加起來也很多呢,而延伸的問題如電線線路、故障維修、高熱光源、電費、使用頻率等。燈具不用多,基本照明度夠就好,其他可用擺設裝飾燈具搭配輔助照明,也可隨不同需求或心情隨意擺設。
室內保持良好通風,不要使通風有短路現象,若居家本身通風就很差可試著把大門打開,用樓梯廳煙囪效應讓居家通風。(當然要加個紗窗或開通氣口等,樓梯間門要保持開暢)。
材料選用當然以環保建材無毒塗料,設備選擇有省水標章認可等。

透天或獨棟別墅則可好好做到綠建築要求,畢竟從外觀到室內都可以做到,加上自然界三大元素『陽光、空氣、水』等有效利用既可達到很好的〝節能、減炭〞的要求。
而達到綠建築就好了嗎,難道就是優質的居住品質嗎?
個人認為只有一半,綠建築是減少對大自然的傷害及始人有跟舒適的生活環境而已。另一半是居家安全,很多意外都是在家裡發生,如老人滑倒、墬樓、碰撞、燙傷….等,不能不防啊~~~~。
「有外在有內涵」才是全方位優質健康的居住環境。
~~~~~~~~~反璞歸真三代宅~~~~~~~~~~~
以上個人出淺見解,也在針對課題研究加以落實與實踐,有興趣或需求者歡迎留私人訊息討論。

rex65 wrote:
玻璃屋是給寒帶國家使用的,
主要是保暖,
減少暖氣的使用,
達到節能功效!!

很多白癡設計師把寒帶國家的設計原裝帶到台灣,
導致玻璃屋變成烤箱屋,
要用更強大的冷氣機去維持低溫,
不但不省錢,
還更高碳!!


感受最深的就是建成圓環,蓋好後去過一次,下午時刻曬太陽真是爽快阿!!!
都可以當海邊!!!
綠建築應當是永續建築的觀念延伸於來,追求一種貼合自然與人類適居間兩者平衡的建築形式,綠化僅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個人從事相關行業也有相當時日,深刻了解現今政府所謂的綠建築九大指標對一般民眾的推廣有其困難,畢竟在許多現實考量的實際面上,成本與效益是影響民眾參與意願的主要考量因素,政府在推廣上是較少考量到這一點的,在一次的研考會上,謬力推廣綠建築的林憲德教授也默認這一點。

個人在針對一般民眾推廣綠建築上,習慣以綠“健”築來引導。利用建築物理現象以及運用建築微氣候控制來妥善處理陽光、空氣、水對建築的影響,使建築能達到健康、安全、舒適的要求。再部分使用節能設備提升建築機能,運用植栽的綠化加深民眾對自然環境的親近以及達到良好的自然氛圍。

所以像是大開窗須搭配較深度的雨遮,自然的垂直與水平室內風道,煙沖效應的運用,屋頂隔熱與綠化,運用間接採光達到引光作用,透水鋪面與生態式植栽等都是我們運用在建築處理的手法,提升建屋機能效果非常顯著,至於設備部分像是熱泵式熱水空調兩用機,全熱式空氣交換機、省水抗污馬桶、汙水處理槽、環保漆等也有很好的效果,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參與綠健築的行列。
樓人幾位大大都說得非常專業

在都市裝修公寓大廈時(抱歉以台北觀點來發問)
具體而言
有哪些可以採取的裝修作法?

比如"全熱交換機"
畢竟比不上直接開窗通風

比如通風設計
如果是高樓又怕風太強
只是單純開小窗的方式?

我個人有一個淺見
比如衣櫃的設計
與其耗費一堆銀子做系統櫃(無意得罪業者)
不如請木工作一個更衣間
下圖更衣間大約2萬以內就搞定了




同樣收納空間的系統衣櫃估計要6~8萬
不僅耗費較少的地球資源(木材)
也花費更少
我覺得這也是綠建築的一部份

http://tld2014.pixnet.net/blog


另一本很實用的好書,內容實用可行
http://tld2014.pixnet.net/blog
真正的綠色建築,指的是低耗能的房子,低耗能有兩種方式,一個是減少熱/冷損失,另一個則是使用高效能設施,像政府可以在法律上規定,強制屋頂必須作成空中花園,這樣房屋的溫度就能夠穩定很多,還有針對高耗能建築設計取消容積獎勵,最後是針對高耗能家電、車輛課徵重稅,台灣的排碳量將可以逐年下降。
我對綠建築還有幾個思維,那就是符合台灣的耐震結構

不論是H鋼骨 或是 螺旋型RC結構 的房子 具專業人士說 強化鋼骨結構的房子能多住20~30年

且 配線明管化 或採集中的管線巢 減少任何的對屋體結構的破壞機會!

一般房子的壽命在40~50年之間 若能蓋出能多住20~30年的房子一樣,
也算節能減碳!

一些淺見給各位參考!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