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雜誌 3千萬劑疫苗能讓台灣群體免疫?最快何時開放邊境? 今周刊2021/06/05

吸食福壽膏象徵社會地位!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56099

撰文 ‧ 今周刊編輯團隊

新冠疫苗陸續問世並開打,全球拚疫苗覆蓋率解封邊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台灣疫苗覆蓋率達 6 成以上,才會考慮開放邊境。

除了加速疫苗到貨時間外,如何部署快速便利的注射網絡,也是指揮中心下個重要任務,目前我們有 AZ、莫德納,未來有機會加上國產疫苗,它們保護力與副作用有很大不同嗎?

AZ 的保護力比莫德納、輝瑞 BNT 差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4 月初發布了近 4000 位醫護人員施打莫德納、輝瑞 BNT 疫苗報告,打完第一劑 14 天後保護力達 80%,打完兩劑保護力提高到 90%。英國公共衛生署(PHE)也在 5 月初針對疫苗保護力發布報告,只打第一劑 AZ 疫苗,保護力達 58%,打兩劑後,保護力可達 89%。

今年 3 月時,陳時中曾表示:「要開放邊境,疫苗覆蓋率至少要達到 6 成。」而以政府採購 3000 萬劑疫苗數來看,覆蓋率確實也在 6 成左右,但 6 成覆蓋率可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嗎?

郭書辰說,群體免疫與病毒的傳播能力息息相關,以台灣目前流行的英國變種病毒株來說,「Rt 值都在 3 以上,甚至更高。」

郭書辰解釋,Rt 值是指基本傳染數,代表一個確診者從感染到復原(或死亡)為止,平均的傳染個數。若 Rt 值小於 1,則代表確診者的數量無法持續增長,代表疫情逐漸趨緩。若要達到群體免疫,施打疫苗的人口比率必須超過 1-(1/Rt),換算下來,至少得要有 70%到 80%的人口完成疫苗施打,台灣才能達到群體免疫。

如果台灣 8 月底有 1000 萬劑疫苗,我們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打完?
在 5 月疫情爆發前,台灣施打疫苗意願很低,4 月只接種 3.9 萬人次,5 月則來到 31.8 萬人次。以 5 月 28 日當日最高接種 4.3 萬人次計算,1 個月可達 130 萬人次,算下來 1000 萬劑也得花近 8 個月才能打完。

不過,5 月醫護人力吃緊,屬特殊狀況,如疫情趨緩,每日接種人數可望提升不少。陳時中曾表示,希望每日能打到 16 萬人,才有辦法在 10 月底前打到 1400 萬劑,如此速度算下來,在 3000 萬劑順利到貨,全部打完還要再花 3 個月,那最快也要到明年 2 月左右,才可能開放邊境。

高端、聯亞生技疫苗會達到跟 AZ、莫德納、輝瑞 BNT 一樣的保護力?
高端、聯亞生技的二期臨床試驗,預計最快分別在 6 月中、6 月底解盲,屆時才會有正式資料。今年 3 月,高端曾就它第一期試驗結果,發布在國際生醫資料庫 MedRxiv 上,聲稱其疫苗在對付英國、南非變異病毒株,所產生的「中和抗體效價」與莫德納、輝瑞 BNT 疫苗「趨勢一致」,給了開發團隊一劑振奮強心針。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2023-11-01 8:15 發佈
事後看當初的文章根本是在打臉
如果全部整理起來應該蠻精采
micli1973 wrote:
突然腦中風!乳癌權威...(恕刪)




不知道這位副院長去哪裡了?

醫療人員將是被 佛羅里達州認證的武器 攻擊的首要目標喔!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當年的討論串
說好的群體免疫呢?


95%
醫籲疫苗二劑涵蓋應達9成5 莊人祥:無法達成

有沒有人要再加碼?


60%

新冠疫苗:人類實現全球群體免疫面臨的四大挑戰新冠疫苗:人類實現全球群體免疫面臨的四大挑戰
「群體免疫」又稱為「人群免疫」,是對傳染病的間接保護,當人群通過接種疫苗或先前患有該病而獲得免疫力時,就會形成這種保護。目前學界普遍認為,要形成"群體免疫"一個國家或地區至少60%的人口比例應該產生抗體。

70%

中国疫苗接种率超70%,美媒:中国实现群体免疫的“里程碑”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曾表示,我国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亿以上的人接种新冠疫苗。世卫组织也曾在去年11月将群体免疫的门槛设在60%至70%。

80%

新加坡接種率逾8成「仍難達群體免疫」 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

90%

紐西蘭訂定90%疫苗接種目標 以解除封鎖
疫情三年的主流媒體新聞標題,回頭看來真是笑死人。
嚇到去打疫苗的人都是被聳動的標題恐嚇,很少仔細去研究內文。 我是每天很認真詳讀電子報內容,從一開始的恐慌轉變成疑惑,其中的前後矛盾太多了,這才去主動找更多相關資料,最後發現根本是一場世紀大騙局。
不過台灣選擇繼續活在謊言中的人還是很多,看路人的戴口罩比例就知道了。
目前通過EUA 我的認知是 新冠這一支

為啥麼教大家打EUA疫苗

補充編輯: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建檔日期:112-09-20更新時間:112-09-2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0)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2023)年5月針對COVID-19疫苗抗原組成提出聲明,建議使用單價XBB.1衍生譜系作為新疫苗抗原成分,以提升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目前國內外疫情仍持續且以 XBB為主流病毒株,爰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今年8月30日參酌WHO及國際各國建議、莫德納 XBB.1.5疫苗臨床試驗報告、用法用量與國內目前COVID-19疫苗儲備及使用情形,建議今年9月至明(2024)年9月全民接種1劑(除滿6個月至未滿5歲幼兒未曾接種者接種2劑等)莫德納XBB.1.5疫苗。

位服部高層專業在哪裡(錯字就不改了)

那是否研發中的疫苗都來個EUA省事

世上研發疫苗最厲害的先驅 日本 這次為啥麼沒跟上
luther0911 wrote:
在 5 月疫情爆發前,台灣施打疫苗意願很低,4 月只接種 3.9 萬人次,5 月則來到 31.8 萬人次。



上圖是與2020同期比較
參照:去年死亡人數、死亡率雙升!較前年多死1萬1105人 衛福部給說法
衛福部:2021年1月中有3分之1的時間受低溫影響,死亡人數增1808人(恕刪)
衛福部:2021年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總計896人,死因排第19名...(恕刪)

一月份因為低溫導致超額死亡,之後至五月前甚至有低於同期死亡人數的表現。


五月前疫苗乏人問津,五月搶打疫苗,造成一波與2020同期高死亡率。


八、九月推估多數人在等待BNT,等疫苗到後搶打疫苗,又造成後面與2020同期死亡人數增加現象。
由此可見:施打疫苗人次與同期超額死亡人數成正比。
micli1973 wrote:
突然腦中風!乳癌權威...(恕刪)

這位醫生出事的時候 據說有患者看到現場....紙包不住火的!

所以媒體才會報導

一堆生病死的都沒報導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luther0911 wrote:
吸食福壽膏象徵社會地...(恕刪)

雜誌 3千萬劑疫苗能讓台灣群體免疫?最快何時開放邊境? 今周刊2021/06/05 ?

唉 ...如果不知道何謂 「herd immunity」?
定義都不清楚了 , 如何妄臆 打多少比例 能達成 herd immunity ?

wrote:
60%
新冠疫苗:人類實現全球群體免疫面臨的四大挑戰新冠疫苗:人類實現全球群體免疫面臨的四大挑戰
「群體免疫」又稱為「人群免疫」,是對傳染病的間接保護,當人群通過接種疫苗或先前患有該病而獲得免疫力時,就會形成這種保護。目前學界普遍認為,要形成"群體免疫"一個國家或地區至少60%的人口比例應該產生抗體。
70%
中国疫苗接种率超70%,美媒:中国实现群体免疫的“里程碑”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曾表示,我国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亿以上的人接种新冠疫苗。世卫组织也曾在去年11月将群体免疫的门槛设在60%至70%。
80%
新加坡接種率逾8成「仍難達群體免疫」 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
90%
紐西蘭訂定90%疫苗接種目標 以解除封鎖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814&t=6478330&uid=456370
說好的群體免疫呢?
8樓 20 樓 已經說明不可能的原因了

傳統病毒能以抗體阻絕病毒 , 這個病毒是能 『逃脫』抗體

這一篇是 Nature 的報告,標題就寫了 escape antibodies 逃脫抗體 , 都逃脫了沒被抗體擋住,當然會"確診"。

這一篇是美國醫學期刊 JAMA , 打過四劑BNT照樣突破性感染!
該篇論文統計實驗是在以色列做的, 打過三劑BNT之後的突破性感染是19.8% , 打第四劑是降低到 6.9%

雖然這個病毒 能逃脫抗體綑綁, 有抗體照樣帶電黏上來, 當然就會侵入人體, 造成高感染數

然而, T細胞對於病毒的辨識不同於抗體; 抗體是嵌合S蛋白,捆綁住整個S蛋白防止和ACE2受體接合(嵌合)。但T細胞則是將S蛋白分解為一個一個小單位來辨認。

這些病毒蛋白質(抗原) , 是經由抗原呈遞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包括 巨噬細胞、B細胞及樹突狀細胞,是將病毒蛋白分解成蛋白片段較小的肽(胜肽)。
胞吞 → 分解(蛋白片段較小的肽)→添加MHC2組成複合體 →抗原呈遞
T細胞不是認整個S棘蛋白, 而是拆解為較小的"胜肽"認出病毒
MHC II(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II)是免疫細胞添加上去的記號, 代表這個Ag抗原曾經被APC細胞吞噬過(如同罪犯被逮補過), 這個『蛋白』屬於是侵入的病原所有, 加上記號是記憶分類其為"致病病源", 避免誤判類似的蛋白。
反之,這個蛋白若未被APC吞過(沒打過疫苗或之前沒感染過舊冠),沒有添加MHC II這個記號, 會被視為"良民",不是只有抗體逃脫, 帶有這個蛋白的病毒也不會被辨識出來,是連T細胞都不會啟動,病毒就長驅直入了 。

雖然病毒變種了,但是所蛋白片段較小的"胜肽"並沒有改變 , 仍然會被T細胞認出來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麻煩請看一下報告再說 , 這是 Anthony S Fauci 說的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226, Issue 2, 15 July 2022, Pages 195–198, https://doi.org/10.1093/infdis/jiac109
《傳染病期刊》,第 226 卷,第 2 期,2022 年 7 月 15 日,第 195–198 頁,
發表: 2022 年 3 月 21 日

經典群體免疫的概念可能不適用於 COVID-19
The Concept of Classical Herd Immunity May Not Apply to COVID-19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