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確診後5天快速死亡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防疫與醫療體系都有問題
本土新冠疫情進入高原期,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本土確診有79441例,中重症增加256例再創新高,死亡則增53例。今年以來,染疫死亡累計已有543人,55%都是確診後5天內快速死亡,另有9%是死亡後才被確診。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確診與死亡的時間這麼近,顯示防疫體系和醫療體系都有問題。
台灣本土確診人數在5月18日突破8萬後,在19日達到9萬331人,之後連3天下降,本報整理指揮中心公布4月1日至5月22日「經審查判定死因與新冠肺炎有關」的543例死亡個案,有100人確診日期與死亡日期同一天,占18%;確診隔天死亡有77人,占14%;確診後3至5天內死亡有123人,占23%。也就是說,這波疫情高達55%,都是確診5天內快速死亡,另有9%是死亡後才確診,僅36%是確診超過5天後過世。
專家質疑延遲診斷 沒給藥 醫療不足
蘇益仁表示,在醫療量能充裕的正常照顧下,死亡會發生在確診後第2到第3周,但若有不小比例的確診與死亡時間靠近,這就反映防疫體系和醫療體系都有問題,「發病後無法趕快確診,是防疫體系出問題;確診後很快就死亡,是醫療體系有問題。」
蘇益仁指出,確診後快速死亡,最可能情況是確診後接受醫療太慢,目前多數民眾發病後,從判定確診、拿到藥物時間都拖很長,口服抗病毒藥物在3天內使用效果最好,超過5天就無效,等愈久,轉重症比率就會愈高;尤其65歲以上等重症高風險群,愈早給藥愈好,最好是1至3天內,藥有即時給,就能減少7、8成的輕症變重症。
為何快速死亡比例這麼高?蘇益仁指出,「延遲診斷」、「沒有給藥」、「醫療量能不足」都是可能原因。他建議快篩陽應立即上路,且針對高風險者,應在篩檢站快篩陽就直接給藥,等於從症狀出現到給藥縮短到1天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