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的時間也過了3年以上了,再看新聞時我常常有這種疑問? 為甚麼台灣的確診數據都在跟國外的風向呢?國外只要別太嚴重感覺台灣都沒事但只要連假前啦還是國外又有封城的消息一出,確診的數字就會在兩三天內爆出來。 或許是自身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裡想法比較偏激,只是想分享各國都已經宣布要想辦法和病毒共存了。我們是否該討論確診後的康復率和致死率來調整我們的政策?
日本與新加坡的國民素質與環境衛生都超過台灣不少,人家也防不住.英國吸入病毒實驗,也只有50%染疫.病毒根本就是走自己的路,沒把人類的措施放在眼裡.古代對瘟疫能有辦法就是吃藥治病,要不就是誠心懺悔後聽天由命...
病毒也需要休養生息,畢竟也是(微)生物的一種牠們一直都走自己的路,只是有人阻斷了牠們的路,例如疫苗;窮則變,變則通,休息夠了,變種出現了,又起一波。只是牠們也不再硬剛,轉為快速繁殖,看是消滅得快,還是病毒繁殖得快!現代醫學做不到的,交由其他醫學接手處理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