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疫情在年中會達到高峰,但是年底疫情就會終結,正式結束

疫情再一個月後大約年中會達到高峰之後就會開始減鍰,進入與病無共存的情況,社會開始解封放寬防疫限制,人民回歸正常新生活,世界恢復正常交流可以出國旅遊,次世代疫苗下半年會推出,年底正式終結疫情。

以上是我個人的預估,先在這邊發文留個記錄,再來追蹤疫情是不是照這樣發展下去


預期確診單日可能破千

快去打第三劑防重症死亡率 利大於弊

清零不可能,將一步步走向與病毒共存

一圖看懂『新防疫模式』

Omicron BA.2 病毒大流行 疫情結束的開端

居家照護、居家檢疫、居家隔離,三者差別

高雄居家照護最新指引

第3劑疫苗成效如何?自然醫學期刊最新研究出爐
2022-04-07 16:15 發佈
懶的想名稱 wrote:
疫情再一個月後大約年中會達到高峰之後就會開始減鍰,進入與病無共存的情況,社會開始解封放寬防疫限制,人民回歸正常新生活,世界恢復正常交流可以出國旅遊,次世代疫苗下半年推出,年底正式終結疫情。
以上是我個人的預估,先在這邊發文留個記錄,再來追蹤疫情是不是照這樣發展下去
預期確診單日可能破千、不會破萬 專家指出原因
輕症在家隔離已備1.8萬台血氧機 擬按風險高低配發
快打第3劑防重症 陳時中:疫情一定會來
陳時中首次表態清零已不可能,將一步步走向與病毒共存



一個月後不會減緩 因為怕死所以不敢出門
放寬防疫 只是因為實在管不了
次世代疫苗就不用想了 國外早就在做但還沒做出來
單日破千但不會破萬 理由更簡單
第一 大家出門變少 傳播速度變慢
第二 不驗就不會有確診~ 基隆預計要驗 36 萬人 現在驗多少了?
輕症血氧 更是不要鬧了
我不知道會是那些人可以領到血氧機
但我大概可以猜到沒有黨證的領不到~
疫情一定會來....... 廢話 他不說我也知道~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Dr.Corgi

好久沒聽到血氧機三個字了,現在手上還有血氧機的,應該都套牢好幾個月了..

2022-04-07 23:28
我覺得確診人數會上升的更快,說不定下週就會看到破千,年中會不會破萬不一定,要看有沒有大規模普篩,應該是不會這麼做,現在已經很明顯要朝放鬆放寬的方向去做,都準備叫你輕症自己在家隔離就好,醫院量能要保留給重症患者,那面對確診人數暴增,我們該怎麼做?你只要打完三劑疫苗了,就正常過你的生活就好了,剩下的就是抱著平常心看待,確診人數越多就越接近與病毒共存,就會越接近解封之日到來,記住這個觀念
各國的狀況都是確診數飆高到頂之後,很快就下降了。
長痛不如短痛,希望台灣快點走完這個過程。只不過檢測量能跟不上,可能要把當日確診數*10才會接近實況。
台灣的疫情要不要結束、何時結束;

和年底選舉有很大關係。

劇本已經寫好了,但病毒會不會配合劇本演出,

就沒人說了準。

然而,確診數字只能當參考,

重點在於重症人數;

受檢驗人數多了,

陽性數目肯定會不少;

所以,

政府應該會想辦法"管控"每日確診人數,

以安定民心。
懶的想名稱

因為年底要選舉就更不應該引起民怨,封鎖只會引起更大的反彈,解封之路是必然的,不走不行

2022-04-07 19:43
Joe4288

這可不一定了,台灣很多人怕死;怕到寧願失去出國的自由,也不願冒險

2022-04-07 20:03
只是不知要走多少?

從國境的防疫政策與境內不普篩...看來,不是一直在走共存路線嗎?
懶的想名稱

真正的與病毒共存是解除所有防疫限制,國內現在還不敢這麼做,算是走中間偏鬆的路線

2022-04-07 19:52
今天酒店業發生大規模感染,幸好之前政府就強制八大行業一定要打第三劑才能進入,現在就派上用場了,還沒打第三劑的人快去打一打,未來會強制第三劑的場所還會越來越多,雖然疫苗不能防感染但是防重症就很好用了,利大於弊

確診不是自己願意的,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會不小心被感染到,甚至無症狀自己也不知道,請大家要多點同理心不要去責怪任何確診者,這是很平常的事不要大驚小怪,不要再用過去兩年的舊思維來看待現在的新疫情時代

不再篩檢疫情自然就終結了呀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