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 19 日止,全台累計接種 2054 萬 1421 劑,AZ 接種 1088 萬 4262 劑,莫德納接種 520 萬 1412 劑,高端接種 135 萬 7099 劑,BNT 接種 309 萬 8648 劑。COVID-19 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 64.29 %,劑次人口比 87.67(劑 / 每百人),其中,第二劑累計接種 547 萬 8056 劑。
衛福部報告指出,依照 ACIP 先前開會決議,指揮中心可將第一劑接種 AZ 疫苗的第一至三類對象,規劃第二劑使用 mRNA 疫苗接種,且兩劑間隔至少 8 周,後續可視疫情開放各類風險對象進行混打,目前規劃第 13 輪進行開放。
陳時中表示,第 13 輪會提供部分第一劑接種 AZ 超過 10 周的民眾,以 BNT 疫苗完成第二劑接種,盼進一步提高國內疫苗涵蓋率。
立委質詢問及指揮中心混打規劃,是否與國內疫苗混打研究有關?陳時中回覆,主要是參考國外混打資料,但國內目前開放醫事人員混打,並無明顯副作用或不良反應,看起來結果不錯;至於是否開放高端混打,陳時中說,還需要更多證據。
在等AZ混打BNT?13期規劃讓你心涼…醫:副作用發生率較高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21日)公布,開放第一劑接種AZ疫苗的民眾混打BNT疫苗,而且「不限年齡」,消息一出似乎令不少民眾開始持觀望態度,但指揮中心也提醒,BNT疫苗目前主要開放給第一劑施打者,混打數量不會太多;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雖然AZ混打BNT保護力較高,但副作用發生的機率也同樣偏高。
指揮中心昨天表示,第13期會提供部分第一劑接種AZ超過10周的民眾,用BNT疫苗完成第二劑,盼能進一步提高國內疫苗涵蓋率,預計11月初施打,混打年齡將全開,若有足夠的量也將分流,若疫苗量足夠就一次開放。
據《BBC》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團隊今年2月進行研究,邀請830名50歲以上的受試者進行混打,得出結果可見,第一劑打AZ疫苗,第二劑再打BNT疫苗,形成的抗體濃度是兩劑AZ疫苗的9倍,不過出現發燒、冷顫、肌肉痠痛、頭痛、虛弱等副作用的機率也較高。
另外,《蘋果新聞網》報導指出,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提到,目前各國間AZ混打BNT,在安全性上沒有太大的疑慮,且免疫生成性高於兩劑AZ,免疫生成性也可進一步推估到保護力。
因此當中央公布混打措施後,不少第12期準備施打第二劑AZ疫苗的民眾,開始出現動搖,似乎想等待保護力更強的混打方案,不過中央也提醒,目前第13期確切開打時間還不確定,得看BNT到貨數量,而且目前主要開放給第一劑施打者,所以給混打的數量不會很多。
好為難啊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