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在721例另加說明,但不能去破壞入帳的一致性原則。且別偷換概念,各國有發生回補,補的是將"死因"歸於因疫情,台灣的回補是"確診",這不一樣。 民進黨徒陳時中"所獨創"的"校正回歸",就是會計學上的造假做假帳。這行為在會計學上稱之為"窗飾"報表,其手法就是破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的"一致性原則"。
會計入帳原則有,"權責發生制"與"現金基礎制"兩種。無論你採任一種方法入帳,都必須一直保持同一原則入帳。如果有心人一直換來換去,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造假做假帳"窗飾"報表。
理由如下:
過去一周,民進黨徒陳時中每天公告當日確診數時均以當日查得確診數公告,這就是他以"現金基礎制"入帳,尤其是他每天公布時,他都未表示他"已知或顯然可知確診但尚未計入數",他既然隱瞞這種重要會計資訊,即表示他確實是毫無疑問以"現金基礎制"入帳。 因這件事對證明做假帳很重要,所以再強調一次:他每天公布時,都隱瞞"已知或顯然可知確診但尚未計入數",公布確診數時都沒說其實他還有尚未公布數,是吧?!
那麼今天(5/22)民進黨徒陳時中在"現金基礎制"下一如既往是721例,那他就應按同一原則按721例公告今日確診數。但他竟然改成了以"權責發生制"入帳,也就是在"現金基礎制"721例減去藉口"校正回歸"400例。變成了"權責發生制"321例。 那麼明天民進黨徒陳時中又以當天查得確認數為今日染疫數,這又回到了"現金基礎制",接著每天都這麼做,到了下星期,又想變成了"權責發生制",再來個"校正回歸",這就是破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一致性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做假帳"窗飾"報表。
...
PCR是黃金標準,管你塞不塞車,都必須用新增的確診數通報才對。台灣人真的好古錐。那確診地圖不用補了?大家被政府赤裸裸地玩弄都無所謂!
新聞:
今新增的321例本土病例,為162例男性、15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今(2021)年5月10日至5月21日;校正回歸個案400例中,為185例男性、2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7日至5月20日。
都一樣是五月7日到5月21日採檢的,所以這也暴露了台灣因為篩檢PCR能力嚴重不足,今天新聞還報一個死亡案號大於昨日的確診案號,這不就間接表示有人因為還未確診延遲就醫而死亡?前幾天已經有兩個類似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