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美國六兆紓困跟無限擴表不是終點

哈,大家不都知道所謂紓困就是強迫一般人給企業虧損負責嗎?稅收本來也就是被拿來厚此薄彼的工具,就算肺炎沒發生,難道就不是這樣?

美國這樣一搞,誰來買單?其他國家這不通通也都要跟進灑錢,不僅法幣實質價值變得超低,財富也更集中化。

但管他美國六兆還是台灣政府發了多少,這不是最要緊的,也不是終點。重點是這個每四年一任的政府,老在做它自己負責不了的決策,選舉後無論誰上位,大多也會繼續甩鍋,這樣的制度還值得繼續信任嗎?

肺炎是一時疾病,負責不了的政府才是就算帶口罩還能要你命的慢性病


//我是分隔線//

疫情給世界的恐慌只是序曲 幾十年積累的槓桿經濟壓力準備反撲



趁著三月底返台的居家隔離期間,我順手拿了艾西莫夫的經典科幻小說《基地三部曲》來讀。

貫穿故事主軸的是個很有趣的學術領域,叫做「心理史學 (Psycohistory)」。它由研究群眾心理去預測人們的行為,進而推演未來將發生的重大事件,乃至一個文明的興衰,就如同掌握了水流的物理規律,便能精準算出其運動與去向一般。人們總認為命運是操之在己,未來是根據自己的選擇而能有所變化的,然而決定這個世界走向的方式,其實更像是骨牌效應,一切都只是被情勢推著走。

越讀越覺得這科幻世界是在描述我們所處的現實。

由於過去幾十年政府對總體經濟極度地人為操控,整個金融貨幣系統已被推進了死胡同中。這次各國政府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就算犧牲經濟也必須採取強硬的社會隔離措施;又為了降低這些手段對經濟和就業造成的衝擊,得要推出各式各樣的經濟刺激與紓困方案;更為了配合這些方案,加上擔憂經濟衰退觸發全面性的去槓桿導致市場崩盤,央行們被迫印出巨量的鈔票以挽救整個系統。尤為令人難安的是,央行最後的印鈔量,很有可能必須遠超過他們目前所預見的數字。就像骨牌一張帶動下一張的倒下一樣,政府的每個決策都看似合理,卻都是無計可施下的抉擇。然而,政府雖然照著過去的危機處理模式應付當前的狀況,但過去能度過危機,並不保證同樣方法這次也能奏效,因為這個體系已處於量與質的極限狀態。

量的極限:當前央行救市的兩大途徑,調降利率與擴表印錢,兩者都已靠近數學上的極限。當身為儲備貨幣的美元利率調降至零,我們便已觸及其數學上的限制。如果利率再由零轉負,將如粒子在奈米尺度遵循的物理規則與在巨觀尺度時截然不同一般,我們所熟知的經濟學理論在負利率的環境中將不再管用。歷史上少有負利率的案例,人類因此對其所知極少,但央行為了救市把整個體制帶到如此境地,其實是冒著非常巨大的風險。擴表是第二種救市方法,美其名叫量化寬鬆 (Quantitative Easing),實際上就是印鈔票。印鈔終究也有其數量上的限制,那就是「無限 」,央行無限印鈔看似不可能,但近期美聯儲宣佈有無限擴表的決心後,也正式達標。與負利率不同的地方在於,至少人類印錢經驗豐富,大概會造成什麼後遺症都很清楚。二戰前的威瑪共和國(德國的前身),為了支付一戰後的債務與重建成本,引發惡性通膨,德國馬克徹底崩解,進而催化納粹極端政權的興起。雖然政經環境上是此一時彼一時,但人類屢次濫印的教訓仍然值得我們借鏡。附註:儲備貨幣系統崩解前的機制是軋空強漲。

極端的經濟狀態也會帶來社會本質的改變:美國自1971年尼克森政府放棄美元金本位後,所施行的現代貨幣政策與金融危機處理方法,產生了嚴重「劫貧濟富」的副作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經濟出問題的時候,國家便印出大量鈔票紓困大型企業與銀行的行為,等同於把它們的虧損透過通膨的方式轉嫁給所有人買單,於是富者愈富、貧者越貧。美國政府剛推出有史以來最大的紓困與經濟刺激方案,若將目前聯準會與財政部訂定的紓困額度加總,金額超過6兆美元,聯邦赤字將因此陡增至GDP的30%。算一算,平均每個美國人應可拿18,348美元,實際上絕大部分的紓困金卻是流向大型企業,一般民眾每人僅能拿到1,200美元而已。不僅如此,例如美國航空業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陸陸續續花了450億美元買回庫藏股造福股東,如今卻兩手一攤坐等政府600億美元的紓困金。這樣的危機處理機制,不僅有失公義,更強力助長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民粹主義。

第一輪紓困的6兆美元究竟有多大?若以今日美元價值衡量,美國在二戰的總花費才4.1兆美元;歐巴馬在08年金融危機期間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也只不過花了0.8兆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在這兩大歷史事件中的花費與目前的紓困金額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但這仍可能遠遠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經濟運作,原因在於目前市場上共有帳面價值約500兆美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全球超過190兆的美元債務,遑論加上單單美國政府本身,還有高達132兆美元的未提撥負債(即已承諾支付,卻沒有撥款準備的社會保險退休金、醫療保險與補助)。上述債務都將在未來10年內陸續到期,諸多合約與商品在近期全球經濟衰退的狀態下還很有可能違約,一但發生仍然需要靠央行來補足,而任何的紓困又將本來危如累卵的體系逼至崩潰的邊緣。

肺炎疫情給世界的恐慌只是序曲,真正的癥結點在於幾十年積累的槓桿經濟壓力準備反撲,給世界帶來難以估算的衝擊。

病毒將第一片骨牌碰倒,政經上的連鎖效應已經啟動,全面性的去槓桿是必然會發生的。但誠如上述,這世界既有的金融體制早已岌岌可危。各國政府、央行若堅持照著過去危機處理的套路走,則世界可能會進入全面性的革新。整個歷程要多久?沒有人知道。不過,過程就像是水分子吸收大量熱能後,在沸點上從液態將躍升為氣態時先歷經劇烈震盪一般。我們可以肯定,接下來的社會蛻變必會伴隨著相當激進的思想、政治及社會運動。我們的有生之年,可能得以見證政府與印鈔權分離的開端,猶如十六世紀西方的政權宗教分離運動。有些國家可能回歸過去的金本位制度,以在國際貨幣博弈中確保本國貨幣的穩定性;事實上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聲音,近期著名國際政治分析師納拉帕(Madhav Nalapat)呼籲印度進入金本位,即為一例。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在未來也都很有可能受到顛覆與挑戰,就以繳稅為例:當央行能憑空變出無限多的鈔票時,抽稅便僅剩下厚此薄彼的產業政策功能,以及淪為權力人士決定全體人民財富分配的控制手段

政治也將變得更加動盪,近期美國眾議員寇蒂茲便提出質疑:如果聯準會能印以兆計的美元來紓困企業,為什麼不以同樣的手法紓困學生幫他們償還學貸呢?確實,若從道德的角度出發,紓困學生遠比紓困企業來的正當。另外,如果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提出6兆美元的經濟刺激與紓困方案,為何不提12兆、60兆呢?一個四年一任的政府真的能有紀律去抵抗這樣的誘惑嗎?歷史告訴我們,身為人類我們是辦不到的。因此,可以合理預見這6兆美元的紓困,將只是未來一連串紓困的開端,而這麼做只會蓄積更多的能量讓下一面骨牌倒下。

最後,這次的疫情也突顯出世人早已視為常態的美國社會經濟制度的結構性問題:當有六成的藍領階級工資是採時薪制,且必須人到現場才能以勞力換取薪資,一旦被隔離就沒有收入;四成的成年人的銀行戶頭只有不到400美元的存款;以及當你的健保取決於你是否受雇時,在這樣的處境下的人們,其實沒有額外的經濟能力去承受突如其來的重大變故。此外,這次的疫情還暴露出「超級強國」美國居然無法有足夠的生產力來製造相關的必需品度過危機。這不僅是個脆弱的系統,更像是現代的奴隸社會。大多數的美國人在其中貢獻自己大半光陰,賺取微薄薪水的同時,各種方便的融資管道讓人民盡情刷卡消費,產生富足的錯覺,其實卻是深陷債務與賤賣勞力的泥淖中,無法掙脫。這樣的制度必然和歷史上所有的奴隸制度一樣,將會終結,受到改革。

回到艾西莫夫的小說:第一銀河帝國的首都,川陀,極其耀眼奪目、壯麗輝煌。川陀的人民生活所需的各種物資,也是全部仰賴其他星球供給,最終,這個美麗的城市,也因為改革不了其運作方式,無法適應新的世界秩序,隨帝國虛假的光輝一起殞落。

ETTODAY專欄網址: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693757
2020-04-17 22:47 發佈
Saitanchung wrote:
哈,大家不都知道所謂(恕刪)


不錯的文章....

對未來的推論要注意世界二戰後, 已經通過兩個奇異點, 所以用奇異點前的概念去推敲以後的狀態會失真....

第1, 現在所有大國都擁核, 二戰後這個恐怖平衡依然存在..... 如果人類還夠理智的話.... 只會出現區域戰爭或頂多類似古巴核危機, 但不會出現第三次世界大戰.... 因為條件不允許....

第2, QE 的發明...
因為美元作為全球結算貨幣, 必然造成特裡芬悖論... 所以美元只能不斷無限的發行, 而全球也必須為其買單.... 長久為之, 美國會對美元的超發麻痹甚至認為理所當然.... 結局就是 QE 的出現.... 全球為2008美國問題買單....

這回當然也是.... 美國境內無法解決病毒所衍生的經濟問題, 2020 再靠 QE 讓全球買單.... 逆向思考, 如果美國境內貧富差距問題愈來愈嚴重, 社會問題愈來愈嚴重, 則會產生愈來愈多的問題需要全球買單....

二戰後, 全球需要美元來支持重建, 所以有布雷頓森林協議....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 已經反過來了, 美國問題造成全球必須為其買單, 現在已經到了脫鉤的時候....

So... 假定新的世界大戰不會發生.... 如果要漸進的擺脫美國國內問題掛鉤世界, 第1步就是去美元化, 能源, 原料和大宗商品交易不再以美元為結算貨幣, 而是以一籃子貨幣為基礎進行交易....

一旦去美元化進行, 美國必然為了維護這一個根本利益全力反撲.... 而國際社會動盪.... 有核彈保持恐怖平衡不至於世界大戰.... 但區域戰爭甚至核危機仍可能發生....

大家做好區域戰爭的準備了嗎?....
Saitanchung wrote:
哈,大家不都知道所謂(恕刪)


當年
國民黨在台灣
可以四萬換一塊

現今美國
可不可以比照辦理?

當年美.蘇核武
遠比現今中國多百倍以上
怎就不怕爆發全球性的整體戰爭

中國不就是核弱
才在新疆搞小威力跟小規模核試驗

世界大國的核試爆
早就都靠超級電腦搞了

中國超級電腦真的沒問題
還需要核武試爆來驗證?
lordkon wrote:
中國不就是核弱
才在新疆搞小威力跟小規模核試驗

中、台兩岸剛好是相反,中國搞戰略性核武可以,戰術性核武就不行了。
不能不明白
Saitanchung wrote:
哈,大家不都知道所謂(恕刪)

印鈔過度
美國將要 走向衰敗了⋯⋯

台灣出口導向型,又跟大陸關係差,未來苦啊⋯⋯
smallbeetw wrote:
不錯的文章.... (恕刪)


假設全球行去美元化,美國要做的是保障自己比其他國家還早拋棄現有貨幣系統,在做好相關準備前可能還是會盡量去維護美元地位。

至於戰爭的部分,無論是區域還是全面性戰爭,本身就是不利於全球化的,而反全球化的走向恰恰不利於美元霸權以貿易逆差維持的基礎(川普就是挖了自己牆角)。從肺炎這根稻草碰倒了全球經濟,美國是四處在跟各國收回美債以防止美元太快崩潰。如果是說要全球願意繼續幫自己買單而發動各形式戰爭,只會讓全球去美元化的速度更快而已。
lordkon wrote:
當年國民黨在台灣可以(恕刪)



用廢鈔四萬換黃金本位台幣一元,整體上可以說是個乾脆合適的決策,但全換回也需要足夠儲量的黃金才行。

在全球貿易都用美元結算的情況下,美國有的黃金不可能跟全世界產值與債等資產等值,甚至自己的年產值也可能很難完全換回黃金。因此雖然回歸金本位是個選項,美國也必須要有放棄自己至今以來建立在世界貨幣上的優勢才行。而且,他的黃金儲備量,很可能遠不及俄國中國等。
如果我是中國,美國在計畫回歸金本位後,我會出更高黃金兌換價,讓人在美國低買,在我這高賣套利,藉以抽空美國黃金儲備。因此,美國全面回歸金本位的話,是經濟上既武功全失,往後全球政治上也將幾乎無力與中俄抗衡。
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那又何須搞核戰之類的呢?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