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紓困政策應該「發現金」還是「酷碰券」?

目前現在有兩個方案:

國民黨版:發現金
-政府直接發現金
-按所得級距排富
-消費場所不受限

政院版:酷碰券
-先掏錢才能享折價
-支付享25%折扣,每月最多折1000元
-綁定行動支付平台與敬老卡
-限定商家
您覺得,哪一個方案符合您的需求?

1.一樣有排富條款
2.可排除不可消費項目(例如精品)
3.避免收著不消費,無法帶動消費
(有效時間至少一年,逾期作廢)
4.發現金確實有可能收起來不消費
以上幾點簡單分享


但我個人覺得要「消費券」

2020-04-15 8:06 發佈
消費券+1消費券+1消費券+1,不過這裡喊喊真的有用嗎
叫什麼不重要

重點只有2個
1:不要讓人聯想到抄襲馬英九政策
2:製造階級行業對立(如圖)


酷碰券的重點就是綁定行動支付。

也不知道撈了多少好處?
兩個其實不太有衝突。

但我個人會覺得發現金的部分應該改成發消費券。

換言之,就是消費券跟酷碰券並行。

消費券縮小發放範圍、限定使用場合,對整體經濟幫助不大,
主要是幫助經濟相對弱勢者撐過去,買一些基本米糧食物、維持基本生活需要。
但不能用在傳統市場、或者無登記餐飲業。這是缺點。

但我也覺得,這也不是不好,因為無營業登記商家這件事,可以藉機整頓,
目的不在於收稅,而是在於整個社會管理。

發酷碰券則是為了促進消費。畢竟中產階級還是比較多的,
藉由鼓勵消費來讓經濟回溫,其實對於弱勢者還是有幫助的,
至少它們工作場合可以繼續運作下去。

第三個可以談的則是紓困補貼,
這個很複雜,我在公部門最近看到還挺可憐的,
比方表演藝術,進2個月幾乎都是取消表演,政府目前多半出台政策補貼當初租借場地的費用,
但一場表演,大概半年前就在準備,行銷、排演、宣傳,
這些都得靠門票收入,現在表演取消了,前半年的支出一毛都拿不回來。
光是這些壓力,很多團體就掛了。

這會反映在很多中小型產業上,
比方小商家,沒有人潮、來客,但商家的人力支出成本是固定的,
要解雇?要歇業?要放無薪價?可以說開門就在賠錢,
這個政府可以減免一些基本支出,比方地價稅、房屋稅,
甚至用營業稅退稅來協助,
但比例還是太小。
直接給現金嗎?還是補貼貸款利息?商家當然希望給現金,但政府有那麼多錢可以灑嗎?
灑這個、不灑那個,公平嗎`?

---

用想的這個問題很簡單,但真的在操作,難度很大。
我不反對提現金補助方案,但只提現金補助方案,眼界確實太小,
可受惠的比例只是特定弱勢族群,剩下的變成是嘩眾取寵式的人人有獎(那怕是有排富,大部分現金補助的對象都是不急需現金的人,拿了現金對於度過疫情、或者改善整體經濟,幫助不大)。
都可以。但是請快一點。
退稅如何?

把之前多收的稅退給人民,

有繳稅才有得退,

繳多退多,繳少退少,

沒繳稅的
C. C. Tung wrote:
退稅如何?把之前多收(恕刪)


我只敢想說今年的所得稅就跳過不用收了,但一定會有一堆人抗議。
沒想到您連已經花掉的都要它吐出來!
支持酷碰券的能不能教一下,酷碰券應該買些什麼?
jeel54321 wrote:
支持酷碰券的能不能教(恕刪)


繳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